李先才(1884~1973年),字谦行,光绪十年(1884年)生于平湖镇长宦村贫苦的基督教徒家庭。小学时勤奋好学,深得美国传教士喜爱,先后读完美以美基督教会所办的初、高中和协和大学。
民国2年(1913年),为美以美基督会推荐赴美留学,先在俄亥俄州宝抚学院和企利温尼城爱德百尔学院当工读生。民国6年,公费考取耶鲁大学专功林学。民国9年获林学硕士学位。此后相继在美国路易安那州林区纸厂实习和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从事研究工作。民国11年夏,学成回国,先后执教于厦门集美中学、福州英华中学和福建协和高级职业中学。
民国22年,奉命创办福建教育团公有林,主持筹建南平王台第一林场和闽侯南屿第二林场,任总场(设在南屿五凤里)场长。翌年,他从美国南方引进长叶松、短叶松、湿地松在南屿林场育苗。民国24年,为了借鉴台湾造林经验,偕福州高级农业学校校长林礼铨前往台湾考察。至民国25年,他和林业工人在南屿定植造林3万多株,成为我国引种国外松成功的先例。
抗战时期,教育团公有林经费无着,以林佃承包责任制方式包给他人专管。民国31年初,先才辞去林场职务,应聘为福建省农学院教授,任森林学系主任,讲授造林学。治学严谨,教学认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力倡发展林业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培养人才要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在讲授造林学时,他总结群众经验,提出“植树五要”,即“要及、要力、要直、要实、要惜”,并带领学生到实地去操作,培养其实践能力。于教学之暇还不断编译教材,对国外造林经验加以选择引用,对祖国营林科技成果予以总结提高,并溶入自己真知灼见,从而形成一整套独具见解的理论。在他的精心扶掖下,其学生中不少人已成为我国造林科研与教学的骨干。尤其是他当年创办的南屿林场,至今已扩展到1万2千多亩,成为我国国外松良种基地和用材基地,所产的良种松已推广到全国各地。
1954年,先才年老退休,但仍留校从事竹类研究。1973年,因病在福州逝世,终年89岁。1986年为纪念他对我国林业科技和教育的重大贡献,福建省林学会和南屿林场联合在五凤里工区为其建造纪念碑。
先才生前著述颇丰,惜在“文革”期间大多散失。今其尚存之作有《论闽省森林入款》、《台湾考察报告》、《福建省教育团公有林工作报告》、《植树五要》、《陪同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森林顾问蓝高梓先生视察福建上游森林报告》、《爱护好现有森林》、《护林防火与水土保持是绿化工作的先决条件》、《麻竹生长习性的观察和无性繁殖的试验》、《竹类育苗试验报告》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