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 > 厦门市 > 思明区人物

颜惠庆


[公元1877年-1950年]

颜惠庆(1877~1950年),字骏人,同安县嘉禾里人,出生于上海。父永京,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建筑学院,基督教牧师,后任上海圣约翰书院院长。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颜以优异成绩获美国维金尼亚大学文学士学位,是毕业于该校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回国后,执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当时的上海,外国人汇集,竟无一份中国人办的英文报纸。颜与《南方报》商定,在该报专辟英文版一页,由他与唐国家担任。除译载电讯外,对重要涉外案件,如沪宁铁路建筑诉讼案等,在上海会审公堂裁判时,撰写《社评》,据理力争,赢得不少正直的外国人的同情,并迫使外籍陪审员不敢对中国审判官施加高压手段。《南方报》存在时间虽然不长,却为国人自办英文日报的嚆矢,也是我国早年运用舆论保障国权的楷模。

颜在任教期间,又为上海商务印书馆主持编纂我国第一部《英汉标准双解大辞典》,由严复作序,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版。同年,伍廷芳出任美公使,颜毛遂自荐,得伍同意,随任中国驻美使馆三等参赞。从此他与外交结下不解之缘。其间,他利用公余入华盛顿大学修习国际法,并加入美国法学会和国际俱乐部。又随同伍廷芳到美国各地发表演说,赴墨西哥、古巴、秘鲁、巴西等国视察侨务,增长了见闻,扩展了视野。不久,奉调回国,任职于外务部新闻处。他平日生活简朴,直到升任参议后,上下班从不坐轿,也不要差役高呼“颜大人到!”以-风。

中华民国成立后,颜任北京政府外交部处长,旋改任驻德公使,兼任驻丹麦公使。民国8年(1919年)1月,颜以中国代表团顾问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回国后升任外交总长。民国10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夕,颜为了少受牵制,同意德国复交要求。在复交条约中,德方声明废除一切在华特权,并赔偿我国参战的所有损失。

自民国元年起,颜历任北京政府外交部次长、总长、内务总长,以及国务总理等职务,并摄行过总统职权。但他后来目睹军阀混战不休,对政治深感厌倦,便挂冠而去,举家移居天津。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邀他南下,聘任为对日特种委员会委员。后又奉派出使美国,继而受命出席国联在日内瓦召开的行政院会议。会议期间,英、法等国对日本一味采取绥靖政策,无意主持公道,而苏联政府外交委员会主席李维诺夫却向颜表示愿共同解决中日问题。颜审时度势,认为中苏复交时机业已成熟,经请示南京政府后,遂秘密与李维诺夫开始复交谈判。民国21年2月12日,中苏复交协定公布,国际震惊。颜奉命出使莫斯科,为我国驻苏联的第一位特命全权大使。

民国26年,颜惠庆呈请退休,寓居上海。不久,“八一三”淞沪战事爆发,国难当头,他自告奋勇借中国红十字会原有的简陋机构,在租界内组建临时医院,救治抗日官兵。并以其多年从事国际事务的声望,向全世界发出人道主义呼吁,得到美、英等国红十字会的响应,筹集美金350万元,组成一个国际委员会,自任主席,一位美国人任总干事,担负起救治伤兵和安顿涌人租界约20万难民的繁重工作。民国28年8月,惠庆虽已白发飘萧,仍以太平洋学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再度赴美,呼吁援华抗日。回国后寓居香港九龙。民国30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港九沦落日手,大批难民食宿无着。颜不顾个人安危,偕同香港红十字会会长前往日本宪兵队交涉,为难民争取人道待遇。国共和谈期间,颜不辞风尘,应邀为民间代表随团赴京。新中国成立后,惠庆奋其余年,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1950年5月23日,在上海逝世,终年74岁。



  同年(公元187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庄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