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朴,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今偃师市)山化乡牙庄村一户贫苦佃农家庭。他从小爱读书,但父母无法供他上学,他跟着邻居武介人读了四书五经,认了一些字。
青年时期的张之朴,血气方刚,富有正义感,爱打抱不平。辛亥革命后,张之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护国 战争。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张之朴积极参加农-动,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张之朴坚持斗争,在巩县兵工厂从事工人运动,受到国民党的抓捕,机智脱险。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之朴在洛阳以经商名义建立了“益友商行”和“煤炭合作社”作为党的联络点。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蒋鼎文以未经“蒋委员长批准”为由,强迫撤销了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并缉捕洛阳的共产党员。张之朴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在狱中,张之朴受尽酷刑,坚持不出卖党的机密。他拖着遍体鳞伤,给狱中难友讲苏联红军战胜德国法西斯的情况,鼓励他们同敌人斗争的勇气。他还带领难友,争取改善待遇。
1942年,经过党组织的多方营救,张之朴出狱。这一年,河南大旱,饿殍遍地,中原人民外出逃荒的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一天上午,面色苍白的张之朴和妻子谷效颜路过洛阳火车站,恰好碰到巩县圣水村的100多个灾民往陕西讨荒,乡亲们衣衫褴褛,身无分文,已被困多日。
看到他,乡亲们“哗”地围了上来,饥饿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
张之朴的心抽成一团。他想起1934年为筹措军用物资,自己在圣水村开煤矿时,是这些乡亲待他亲如家人,一起搞群众运动。那时穷人家烧不起煤,孩子就在煤矿边捡柴,他让孩子们不要捡了,把煤搬回去烧。孩子们不敢,是他亲自把煤装起来让他们挑走的。现在,这些乡亲又要远逃他乡,流离失所,归根结底,不就是一个“穷”字!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呢?什么时候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呢?
想到这里,张之朴这个铁打的汉子,此时禁不住泪水涌流。他连忙让妻子把出狱后组织给他疗伤的钱加上东借西凑的共300多块银元,一一分送到乡亲手中,然后含泪将他们送上了火车。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驻河南的国民党40万大军一触即溃,司令长官蒋鼎文在洛宁西张村雇了小毛驴狼狈逃走,副司令长官汤恩伯也化装成伙夫逃出河南。7月,张之朴在巩县东庄村成立了“嵩山抗日义勇军”。9月份,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张之朴率部星夜和部队会合,党组织任命他为义勇军总司令。
1945年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了,但形势仍然紧张。根据上级指示,八路军豫西支队开拔太行山,执行新的任务。义勇军依然留守豫西,撤到了四周悬崖峭壁、易守难攻,位于嵩山北面的瓦公川村,继续开展斗争活动。
10月初,张之朴心情沉重地在瓦公川村小屋内踱着步。大部队走了一个多月了,形势却越来越严重。令张之朴焦心的是现在部队面临的困境:后勤供应严重困难,人心有些浮动……
“啪啪”,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了。张之朴一惊,抬头一看,是胡东六。胡东六看看他的脸色,说:“司令,现在形势很严峻,我看我们所处的地方目标太大,不易长期固守。这里有个碴坡,地势险要隐秘,且有退路,司令部迁到那里最安全。我还方便回去组织物资,解救部队当前饥寒之迫。”
胡东六是当地豪绅,抗日期间曾多次资助部队,张之朴思之再三,点头答应。
部队转移到了碴坡。
10月4日后半夜,深寂的茫茫太行忽然传来几声枪响,紧接着枪声大作。国民党巩县保安团副团长王殿臣亲率600余人分三路悄悄包围了碴坡,对义勇军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胡东六是个奸细!张之朴忽然大悟,在困难时刻真不该轻信他。几次突围,几番血战,终因寡不敌众,黎明时分,张之朴和全家人落入了王殿臣之手。
张之朴被他们先押走了。等妻子和儿子赶上他时,他正悠闲地坐在姜背枣山坡上的一块石头上。看到他们,他又冲着亲人笑了笑。那些围着他的士兵神情惊惧,远远地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谷效颜带着儿女被押到了半山腰。忽然,只听得山上滚石雷动,紧接着响起一串枪声!
张之朴英勇牺牲了!时年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