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承宣(1868—1943),字益芗,号茹荪,别号桐江枻叟,分水(今属桐庐)麂坞村人,晚年移居桐庐。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拔贡。二十七年任分水县学堂堂长。宣统二年(1910)八月至三年十二月,任浙江省立第九中学堂堂长。倡导、推进新学,主张“以国粹为精神而参之欧化”,“究东洋西欧之发达,研声光化电之机微”;提倡“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在地理教学中,将全国山脉、河流、州县名称及概况,编成歌诀付印,学生易读易记。1912年,任桐庐县署佐治员,后去广东连县、连山县任教育科长。1920—1937年,曾两度执教之江大学,主讲先秦及两汉文学。承宣熟读“四书”、“五经”,娴习诸子百家著述,讲课时引经据典,条分缕析,学生十分信服。
光绪三十二年(1906),承宣负责纂成《分水县志》;1923—1926年,参与编修《桐庐县志》;复于1942年主修《分水县志续集》。
臧承宣与族弟臧晋三皆以诗文称,有“益芗文章晋三诗”之誉。其文章宗法桐城,文风严谨,格调高雅;吟咏追踪李、杜,飘逸沉雄,为时称道。对本县名胜及文化遗址有不少咏作。著作有《楠华室文稿》、《枻叟诗草》、《桐庐风土志》、《桐江诗综》、《桐江百咏》等。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孩顐介柨鐔哄Т闂傤垱銇勯弬鎸庮潔婵炴垶姘ㄩ惌娆愩亜閵忥絾纭鹃柍瑙勫灴閹晠顢欓懖鈺€绱樻俊鐐€栧褰掑礉濞嗘挾宓侀煫鍥ㄧ⊕閺呮悂鏌ㄩ悤鍌涘13001937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楠炲鏁撻悩鍐蹭画闂備緡鍓欑粔瀵哥不椤栫偞鐓ラ柣鏇炲€圭€氾拷 闂傚倸鍊搁崐宄懊归崶銊х彾闁割偆鍠嗘禒鍫㈢磼鐎n偒鍎ユ繛鍏肩墪閳规垿鎮╁畷鍥舵殹闂佺粯甯$粻鏍蓟閻旇櫣纾奸柕蹇曞У閻忓牏绱撴担鍝勵€撶紓宥勭窔瀵鎮㈢悰鈥充壕婵炴垶鐟$紓姘舵煟椤撶儐鍎戠紒杈ㄥ浮椤㈡岸宕卞▎鎴炴闂備礁鎼悮顐﹀礉瀹€鍕叀濠㈣埖鍔栭幆鐐淬亜閹扳晛鐒哄ù纭锋嫹 QQ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倿閿旈敮鍋撶粭娑樻搐缁€鍐ㄢ攽閻樺疇澹樼紒鐙€鍨堕弻銊╂偆閸屾稑顏�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