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岗(1892—1936),字梧亭,宣一里(今江口镇)和合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结业于桂林蚕业学堂,旋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与李宗仁同学。毕业后,又考进湖南讲武堂,嗣后转入武昌讲武堂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被派往柳州沙塘,在陆荣廷部充准尉见习官,因才能出众,后晋升为中校副团长。1920年(民国9年) 秋两广0,桂军头目纷纷拥兵自立,独霸一方,郭风岗仍随陆荣廷左右,先驻邕宁,后退龙州,走安南。
1923年(民国12年)初,陆荣廷企图再度统一广西,派郭凤岗为特使,与驻守玉林一带的李宗仁谈判合作。李宗仁不愿与陆合作,反以老同学之谊挽留郭风岗在他部下任旅部参谋。
是年10月,李宗仁进驻桂平,在浔城设立司令部,仍称广西陆军第五独立混成旅。不久改设浔梧郁善后督办公署,自任督办,并任郭凤岗为参谋,兼任浔州水上 厅厅长。翌年上半年,陆荣廷部属韩彩凤自柳州督师武宣,欲夺桂平,李宗仁委郭凤岗为独立营营长率兵拒之。
郭英勇善战,大败韩部,攻占柳州,旋被晋升为警卫第一团上校团长。民国14年(1925年)春夏间,白崇禧、黄绍竑为讨伐陆荣廷残部遣军攻桂林城一个多月而终未能下,李宗仁乃命郭凤岗率团赴援。 郭仅用3天时间,即攻占桂林,全歼陆部两个师,为李、白、黄统一广西立下大功。郭凤岗因屡次获胜而骄傲,对白崇禧、黄绍竑不尊重,引起两人的妒恨。后在一次战斗中,郭拒不执行白崇禧的命令,被通令撤职,解甲归农。一年后,李宗仁复请郭凤岗出山,送他到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攻读。郭凤岗勤奋研究英、日两国文字,著有《化学兵器之研究》一书。3年后毕业,被委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谋长兼航空处副处长。
1933年(民国22年)11月,红军长征主力即将进入广西,蒋介石电令李宗仁把红军压缩于湘江东岸,聚而歼之。李接电后举棋不定,既怕红军入境,又怕蒋介石趁火打劫,削弱自己的实力,郭凤岗向他提出了一个既可应付蒋介石,又可促使红军赶快离境以保存实力的方案:假打真放,打尾不打头。李宗仁立即采纳。红军过境后,郭凤岗即被提升为第四集团军第十五军四十五师少将师长。
1936年春,郭凤岗晋升中将。时值日本举行阅兵盛典及海陆空三军演习,邀请世界各国派军事代表团出席观摩,郭风岗被选为中国军事代表团成员之一。抵日后,得知阅兵盛典系按国家强弱分别不同的接待规格,中国被列为弱国,郭凤岗异常愤慨。他建议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以示 ,日本政府因之-改予中国代表团以强国待遇。观摩后的第三天,各国代表乘坐日舰到鹿儿岛观看空军大演习。郭凤岗因不适应海上风浪而得病,返国后在上海就医。当时蒋介石想留郭在南京供职,郭以重病在身力辞。后因病情日重,乘轮返穗于大沙头“疗养院”留医,旅转回老家医治。1936年夏,李宗仁来电委郭凤岗为前敌指挥官,催郭前往就职。郭因病情加重无法就任。是年5月10日病逝乡间,终年44岁。
郭风岗晚年酷爱书法,坚持每日练字。西山乳泉旁有他的摩崖石刻“别有天地”四个大字,笔力遒劲,落款“五岳归客题”,寓意湛深隽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