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欧洲 > 英国人物

罗伯特·布朗宁


[公元1812年-1889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人]

罗伯特·布朗宁

罗伯特·布朗宁,1812年5月7日出生于伦敦一银行高级职员家庭,是维多利亚时代第二大诗人,著有诗集《男男女女》,《剧中人物》等,1889年12月12日卒于意大利威尼斯。

Browning,Robert,他在诗歌、绘画、雕塑和音乐方面都有才能。幼时聪慧,博览群书。喜爱拜伦,雪莱,济慈的诗歌,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写诗,20岁发表第一部诗作《波琳》(1833),可见出雪莱诗风的影响.有批评指责诗人过分暴露自我意识和主观感情,这使得他寻求新的表现手法,采用他人独白的形式写诗.。此后他放弃主观抒情方式而采用客观描写和心理分析方法,独树一帜,许多人随而仿效。他是位多产诗人,诗集有:《戏剧抒情诗》、《戏剧罗曼司和抒情诗》、《男男女女》、《剧中人物》等。他还创作了《斯特拉福德》等8部剧作,由于只注重描写人物内心世界,不大顾及舞台效果,大部分剧本未曾上演。但在剧作中,他运用和发展了戏剧独白的手法。还用这种形式写出了许多出名的诗作,如《已故的公爵夫人》、《萨托的安德里亚》、《主教预定他的坟墓》等。两万余行的长诗《指环与书》是他思想倾向与艺术手法的集中体现。他的生活颇有传奇性——他与女诗人伊丽莎白· 私奔并幸福结合,对生活抱有乐观的信念。在理论上和创作中,他不停地探讨-,但他对-缺乏真正深刻的理解,因此,他的复杂的诗歌缺乏深度。

诗作集结1835年,布朗宁发表长诗《帕拉塞尔萨斯》,写中世纪一个瑞士医师不顾宗教破孩,献身医学的悲剧故事.布朗宁喜欢从古代或异国历史事件取材,以后他又在诗里写了被处决的查理一世的宠臣(《斯特拉福德》,1837),18世纪德国风琴师(《艾卜特佛格列》)等.从1841—1846年,他写了6部诗剧:《皮帕走过了》,《维克托王和查尔斯王》,《德鲁兹人的归来》,《纹章上的污点》等,收进了《铃铛和石榴》一书.他的诗剧不重情节,而是侧重挖掘,分析人物的行为动机,描写"角色中的行动,而不是行动中的角色".如《皮帕走过了》,写意大利一个女织工在唯一可以不做工的节日里唱着歌走过街上,她羡慕富人家的舒适,而在富人家里,惨剧却正要发生,4个并不相连的人家听到她的歌声产生了不同的反响,皮帕并不知道她的歌声带来了避恶扬善的效果.书中的《戏剧抒情诗》和《戏剧罗曼斯》中的一些诗歌,成功地运用了"戏剧独白"的手法.著名的《我已故的公爵夫人》里,主人公公爵向来宾介绍亡妻的画象,在他吞吐断续的谈话中,读者了解到他妻子与画家的爱.和他由嫉妒而杀妻的历史.诗人让诗的叙述者剖白自己内心,使读者,人物和作者处于适当的位置,独白的语气随想象中的听者的存在而波澜起伏,读者从人物富戏剧性的独白中推理和想象,探知隐蔽的作者的观点.1855年发表的重要诗集《男人和女人》标志着布朗宁"戏剧独白"方式的成熟,5l首诗题材多样,诗体多姿.1864年,他又发表诗集《戏剧人物》,让众多人物向读者披露自己的内心,人生的经验和生活的主张.他写到现实生活中的-,但对生活充满信心,也劝告世人乐观,振作,他在最后的诗集"《自遣集》卷末尾声写道:"他从不退转而是把胸向前,/从不怀疑乌云会消散,/从不胡思乱想,纵然对的挫败,错的胜利./仍认为我们跌倒以便再起,挫败便再战,/睡以便醒."叙事长诗《环与书》(1868—1869)是布朗宁后斯最重要的作品,也表现了他对正义的信念.长诗12章,根据17世纪末罗马一起谋杀案写成.年老的圭迪伯爵贪图平民少女蓬皮丽娅家产娶她为妻,蓬皮丽娅的养父母发现伯爵家道已衰落,追回他们陪嫁的财产.圭迪-妻子为报复,蓬皮丽娅在年轻牧师卡蓬萨基帮助上出逃,被圭迪抓住遣人修道院.圣诞节蓬皮丽娅带着新生儿子回养父母家,惨遭圭迪及帮凶的杀害.教皇主持正义,力排众议,判处圭迪死刑.诗人将在旧书摊上觅得的谋杀案审判记录"老黄书"当作"黄金",掺入想象的"合金",铸成艺术品"指环",这便是书名"环与书"的由来.布朗宁通过人物独白展示案件审理过程,从不同立场,角度叙述对案件的看法和发言人不同的性格,如3个罗马市民代表罗马人不同的态度,圭迪的独白表现了冷酷自私,怙恶不悛的性格.布朗宁为心理描写大师,接受了17世纪玄学派诗歌的影响,用形象表达哲理的论述,喜用独特的譬喻,有的诗作流于悔涩.他在世时诗名不如丁尼生,但当代评论视他为现代诗歌先驱之一,TS艾略特,庞德,弗罗斯特等当代诗人都吸收了他的"戏剧独白"手法写诗.


  罗伯特·布朗宁相关

  同年(公元1812年)出生的名人:
爱新觉罗·载龄 (18121883) 清朝宗室大臣 北京市


  同年(公元1889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约瑟夫·康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