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钧(1912~1984)原名姚少伶,曾用名姚任远、姚少简,庆云县小屯村人。1920年,万钧随全家逃荒至关东丰县。1929年,回到家乡,考入无棣县立乡村师范。1931年毕业后,万钧在本村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在庆云、无棣一带开展党的活动。1934年4月,万钧受中共津南特委派遣,以教员身份来到无棣车镇高小,开展党的工作。同年春,参加“马颊河大 ”斗争,组织车镇高小的党员和进步学生印发 的宣传材料,动员群众参加 斗争。 斗争失败后,万钧受到通缉,到外乡隐蔽,并典押3亩土地,资助受通缉的中共党员肖卓之、范廷俊二人逃至大汶口脱离险境。1935年春,万钧回到家乡,在本村小学任教,与津南特委的同志一起开展活动,并拿出教书收入的一部分为党提供活动经费。抗战初期,万钧先后担任庆云县特派员、新海县特派员,争取当地民团副团长张祝轩赶走国民党区公所。
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任杨靖远副司令员的随从秘书,后历任沧县战委会主任、东光县战委会主任、津南总工会主任、津南抗日联合总会主任,卓有成效地开展抗日救国宣传、群众发动、抗日武装发展等工作。1942年,万钧到中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1943年6月,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叛变,派冯冠奎杀害了正在开会的教导6旅副旅长兼军区副司令员黄骅等5人,万钧随同周贯五由中共山东分局回到冀鲁边区处理此事。1944年4月,万钧任中共匡五(今陵县)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1947年7月,任渤海区二地委民运部部长。
1949年2月,万钧奉命南下,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第三部主任,对大批知识分子进行培训,还带领第2期学员去安徽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万钧调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政治辅导处主任,积极整顿与组织教学队伍,完成院系调整,建立健全党团组织及教学、行政机构。1956年,万钧调任新筹建的上海造船学院党委第二书记、副院长。1958年,调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领导科研人员承担包钢及攀枝花高炉冶炼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完成研制特种真空阀门的任务,为中国第一颗 的诞生做出重要贡献。
“文革”期间,万钧受到破孩。1971年,被分配到上海物理研究所工作,参与中国第一个核电站的筹建,提出将“熔盐堆型”改为“压水堆型”,得到二机部批准,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3年5月,上海物理所与原子核所合并,万钧任中科院上海核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分管核电站的筹建工作,在核电站建设的开路和奠基工作上发挥重要作用。1977年11月,任命万钧为新恢复成立的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兼副院长,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四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着力开展各研究所的整顿,改善科研工作条件,组织科研队伍,使各所较快地恢复科研工作。1983年4月,万钧被选为上海人大常委会委员。1984年2月,病逝于上海。
来源:庆云县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