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侃(1874-1943),法名明性,字会泉,号印月,又号华藏,晚年自称莲生老人。福建省同安县(现厦门市同安区)在坊里小西门人。清末民初,会泉与圆瑛、性愿,被誉为福建三大高僧。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农历八月十五日生,出身农家。7岁丧父,随其母迁居厦门。十三岁又丧母。
光绪十八年(1892),至厦门虎溪岩寺依善温老和尚剃度为僧。法名明性,字会泉。
光绪十九年(1893),赴漳州龙溪县(今改称芗城区)南山寺,在佛化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
光绪二十年(1894),离开厦门南普陀寺乘轮北上直抵浙江南海普陀山。
光绪二十一年(1895),转往宁波天童寺听谛闲法师讲《法华经》。夏,复往普陀山法雨寺听幻人法师开讲《法华经》,学习佛法心得与日俱增。
光绪二十二年(1896),再往天童寺听寒桥老法师讲解《楞严经》。冬,进入寺之禅常修持禅定,以开发内在的智慧。
光绪二十三年(1897),仍住天童寺听幻人老法师宣讲《楞严宗通》,复得敬安和尚的启示、学业益进。
光绪二十四年(1898),赴镇江焦山定慧寺参访,在通智老法师座下听讲《楞严经》。冬,至金山寺进入禅常修禅定,与禅宗泰斗虚云禅师为同参。互相切磋。
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赴大通和悦州,听贤首宗耆宿月霞老法师讲《楞严经》,并学贤首五教仪。夏,返住天童寺,听通智老法师讲《楞严经》,成为通智老人的入室弟子。
光绪二十七年(1901),回厦门南普陀寺服务。当时适寺主喜参和尚欲传受三坛大戒,聘请天童寺净心和尚为开堂师,大师应聘为倍堂,并负责戒期中诸事务。
光绪二十八年(1902),前往南安县杨梅山雪峰寺,亲近寺之住持佛化老和尚三载,得佛佛老亲授《易经》要义与禅理妙谛。
光绪二十九年(1903),大师时年30岁,在雪峰寺得喜宗老和尚授予“正法眼藏”嗣为法子,成为中国佛教禅宗支系临济宗第四十八代的法脉传人。
光绪三十年(1904),应请至厦门寿山岩寺(又称关半山堂)开讲《楞严经》。
光绪三十一年(1905),再往天童寺,听道阶法师讲《弥陀便蒙钞》、《唯识三十论》及《因明学》等经论。夏,到杭州灵隐寺听慧明老法师宣讲《金刚经》。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仍住天童寺听道阶法师开讲《法华经》。斯时与佛学泰斗太虚大师为忘年交。并与圆瑛法师同立《因明三支比量》及《相宗八要》。
宣统二年(1910),于寺中创办虎溪莲社,开设佛学讲座宣讲佛法,法缘殊胜。
宣统三年(1911)冬,在宁波接待寺与住持圆瑛、太虚两位大师晤谈,共商振兴中国佛教大计。
民国元年(1912)冬,应台湾基隆月眉灵泉寺开山祖师善慧老和尚的邀请,首次赴台湾-。
1913年,得承天寺住持云果法师遗命为该寺住持。曾兼任安海龙山寺住持,协助转道、圆瑛、转物三位法师重兴泉州开元寺。
1914年,主持泉州名刹承天寺,得杨英伟夫妇、李宏成夫妇等相继归依,同愿为大师 ,并兼修整大雄宝殿内产。
1915年,应请兼任福建名刹安海龙山寺住持。先后在承天寺填堆泥土筑造“鹦山暮云”景观。重修文殊殿为丈室,修葺一尘禅堂及整修寺中功德楼前之花圃,在寺中大雄宝殿之前开辟放生池。1919年,晋江县长陈清机曾题写“阐扬圣教”匾额,以表彰其功德。
1917年,承天寺住持云果和尚为报师恩,敦请其师莲鹫和尚开坛传戒。大师应聘任开堂,并负责戒坛所有事务,备尝辛劳。果公圆寂时遗命举大师为寺之住持。
1920年农历三月间,应台湾高雄县大岗山龙湖庵住持永定法师邀请再赴台湾-。
1922-1923年间,第三次赴台湾仍驻锡龙湖庵,宣讲唯识学、《心经》、《地藏经》。先后剃度宏扬、宏西、宏识、宏船、宏宣、宏念、宏圆、宏聪等为门徒,依大师为度师归入佛门为在家佛弟子的有数以千计,德望日高,声誉远播至菲律宾岷尼拉、缅甸仰光、印尼棉兰及星洲和台湾等地。同时,协助转道、圆瑛和转物三位老和尚重兴泉州古刹开元寺。
1924年,南普陀寺改子孙承袭庙为十方选贤道场时,会泉被选为首届方丈。除建天王殿、功德楼和放生池外,还引进江南名刹的丛林修持方法。
1925年,会泉与转逢创办闽南佛学院,自任院长,时常为佛学院讲授佛教经论,开示法要。
1927年,大师担任南普陀寺首届方丈三年任期满后,推荐太虚大师继任住持兼闽院院长。退居虎溪岩寺,并改建万石莲寺为净土道场。赴福州-,海军上将萨镇冰题写“大觉世间”匾额以赠。
1928年,第四次赴台湾传教,初驻锡台南关仔岭大仙寺宣讲经论,后移锡龙湖庵宣讲《金刚经》、《地藏经》、《弥陀经》、《大乘起信论》等经论。
1929年夏,赴南安石井慧月精舍宣讲《大乘起信论》。并著作《大乘起信论科注》一卷传世。
1931年,应泉州承天寺住持转尘和尚之请,在寺中宣讲《楞严经》。十月十七日,泉州开元寺转道和尚传戒,会泉应聘为教授阿阇黎,受戒弟子1000余人,盛况空前。
1932年,在虎溪岩寺设立楞严学会。
1933年,在万石莲寺创办“佛学研究社”。农历二、三月间,率其高足宏船法师第五次赴台湾高雄传教,驻锡大岗山超峰寺讲解《大乘起信论》、《金刚经》;十月,第六次赴台湾-,驻锡龙湖庵宣讲《地藏经》。
1934-1935年,第七次东渡台湾,驻锡龙湖庵举办超度水陆亡灵0会,法缘殊胜。后移锡台南县学甲法源寺,为寺中住众教授超度水陆亡灵法会仪规常识。
1937年,复任南普陀寺方丈。厦门佛教会组织抗日救护队训练班,会泉主持开学典礼。
1938年,日军攻占厦门前夕,会泉领徒众避居鼓浪屿。日军特务百般威胁,欲其出任伪职。会泉不为所动,登轮赴香港,后辗转至新加坡龙山寺。
1941年,抵马来亚槟城,先后在广福宫与观音亭讲经说法。
1942年,在槟城双庆寺讲《楞严经》,时有林炳照夫妇及其弟林炳坤闻法起信,依会泉为度师皈人佛门为在家弟子,并捐巨资购地建妙香林寺于升旗山下,并将该寺献给会泉作为传教道场。
1943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十六日),在妙香林寺圆寂,享寿69岁。其临终偈曰:真性露堂堂,偏界没处藏,娑婆非久住,极乐是家乡;吾今赋归去,汝等勿忧愁,不久乘愿至,度尽心方休。
遗著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集讲上下卷、《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要、《阿弥陀经》疏钞集讲、《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集讲、《般若波罗密心经》集讲、《大乘起信论》科要、《佛学常识易知录》、及手抄《传法遗轨》等书。
1948年,会泉之灵骨由开论法师奉回祖国。1963年在南普陀寺右建造“会泉法师之塔”,以彰其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