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 > 龙岩市 > 新罗区人物

郭秉宽


[公元1904年-1991年]

郭秉宽(1904—1991年),原名郭奎中,龙岩县(今新罗区)龙门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一月二十日生。14岁入福建省立龙岩第九中学(今龙岩一中)就读。后其父送他往厦门鼓浪屿寻源书院学习,次年转学上海复旦中学。20岁考入北京私立协和医学院本科,同时还考取燕京大学医学预科,在两校同时学习两科。学习成绩优异,出类拔萃,受到来华任教的世界著名眼科专家、奥地利籍皮乐德(pillat)教授的赞赏。就学期间,适逢北平(即北京)的-风起云涌,在强烈的爱国心驱动下,郭秉宽参加了燕京大学的地下共产主义学习小组,受到革命理论熏陶。民国17年(1928年)在皮乐德教授建议和支持下,自费赴奥地利留学,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依靠勤工俭学,刻苦攻读。民国23年秋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维也纳市立总医院任眼科住院医生。“九一八”事变后,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震撼着他的心灵,毅然决定放弃奥国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踏上回国征途。民国25年9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回到阔别八年的祖国大地。历任同济大学医学院、贵阳医学院、国防医学院、上海医学院等院校的眼科教授、主任。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参与“第五重伤医院”,为抗日将士伤病员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有关方面软硬兼施,胁迫其去台湾工作,他避开特务跟踪,断然拒绝,仍然留在大陆。

1949年10月,郭秉宽和其他三位医学专家应召北上赴北京,为任弼时紧急会诊,参与中央领导人的体格检查,受到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的多次接见。其后30多年,先后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1952年调整前为上海医学院)一级教授、眼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眼科研究所所长,医学院副院长,全国眼病理协作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卫生部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副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常委,上海市第八届参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第二、三、四、五、六届委员。

郭秉宽是国家杰出的眼科专家。知识渊博,坚持临床经验与基础理论并重,善于吸取总结和推广国内外学术成就。指导沙眼防治、角膜移植、眼病理、眼遗传学及眼病的中西医结合等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发表主要论文39篇。1950年,编写出版的第一本《眼科学》,成为国内眼科医生的主要参考书和医学院教材。主编或主译了《中级眼科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眼科分卷》、《军队外科学眼科分册》等书。他对祖国眼科事业的贡献,受到国内外眼科学界一致好评。世界著名的眼科学者、美国波士顿眼科研究院院长称誉郭秉宽为“中国的眼科之父”。郭秉宽曾先后代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参加了在波兰、巴基斯坦、日本美国等国举行的国际眼科学术会议。1983年4月,他作为亚太地区的代表(中国第一位)参加了在华盛顿举行的全美眼病理年会。他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刚正不阿的性格,受到国内外眼科学界的普遍赞誉。

1991年9月28日,在上海逝世。

来源:龙岩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1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温公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