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内蒙古 > 赤峰市 > 宁城县人物

清格尔泰


[公元1924年-2013年]

清格尔泰同志生平(1924-2013)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世界著名语言学家、蒙古语言学一代宗师、我国现代蒙古学的奠基人和卓越领导人,内蒙古大学原副校长,国际蒙古学协会副主席,中国语言学会原副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原副会长、中国蒙古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阿尔泰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蒙古语文学会荣誉理事长、内蒙古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内蒙古海外联谊会原副会长,内蒙古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离休干部清格尔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2月27日7时40分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90岁。

清格尔泰同志,蒙古族,1924年6月12日出生于赤峰市宁城县小城子村一个农民家庭。1932—1938年在家乡读私塾和小学,1939—1940年在呼和浩特蒙古学院师范班学习。1940年秋至1941年夏在巴彦塔拉盟盟公署文教科工作。1941年夏考入张家口留日预备学校,同年11月东渡日本,先后在东京善隣高等商业学校、东京工业大学、仙台东北帝国大学理学部数学专业学习。1946年2月参加工作,在赤峰内蒙古自治学院教务处工作,兼任蒙语授课班班主任和蒙古语文教师。1946年8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6月任齐齐哈尔内蒙古军政大学蒙古语文研究室主任,后又兼任宣教科科长。1949年3月调入内蒙古日报社,任,之后兼任新闻干部训练班教育科长。1949年11月分配至内蒙古党委秘书处政策研究室工作。1951年赴华北局党校学习;同年12月调入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工作,任编译科科长。1953年任编译处副处长;1954年任编译处处长,兼任蒙古语文研究会副主任,同年11月,根据国家民委安排,到中央民族学院参与筹建国内蒙古语族语言调查队的工作,同时兼任中央民族学院蒙古语言教研室主任。1955—1956年,作为中国蒙古语族语言调查队队长,先后对中国境内蒙古语族语言及蒙古语方言进行了调查。1956年12月,周恩来总理任命清格尔泰同志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1957年到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同年10月,调任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主任。1966年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语文工作委员会主任。1973—1984年,任内蒙古大学革委会副主任,兼任蒙古语文研究所所长。1975—1993年,先后当选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1978年晋升为教授。1979年4月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会长;同年9月被推选为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副理事长。1981—1989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83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1992年任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委员。1987年被推选为国际蒙古学协会副主席。1995年起任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名誉院长。2006年12月离休。

清格尔泰教授是著名的教育家,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先驱者,是蒙古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者和实践者。他把大量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工作中,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科研工作者和少数民族干部。

1957年,他奉命到内蒙古大学工作后,负责建立了蒙古语言文学系,主持编写了中国第一部高等学校蒙古语文教材《现代蒙古语》及其他重点教材。他还是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先驱者,自1962年开始培养研究生,1983年成为我国第一位蒙古语族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形成了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的民族高等教育体系。

清格尔泰教授是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蒙古学的奠基人和蒙古语言学的一代宗师。在清格尔泰之前,中国蒙古语言研究处在语文学阶段,通过清格尔泰教授的研究,中国蒙古语言文字研究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语言学阶段。

清格尔泰教授的学术研究具有时间长、领域广、成果多、水平高、创见多等特点。自1946年以来,他一直从事学术研究,研究生涯长达67年之久。

1949年他编写的《蒙文文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蒙古语语法的著作,曾被译成英文在香港和纽约两度出版,成为新中国设有蒙古语文教学的大专院校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教科书,为拓展蒙古语教学与研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开创作用。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他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并且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对蒙古语语音学、语法学、方言学、文字改革、语言规范、新词术语等问题有深入的研究,而且都形成了专门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清格尔泰教授还是我国阿尔泰语言研究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他的一系列论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阿尔泰语言学的发展。他也是世界顶级的契丹文字研究专家,自1975年开始研究契丹小字,先后出版了《契丹小字研究》(合著,1985)、《契丹小字释读问题》(2002)等著作,把中国的契丹文字研究推向了世界前沿。在他的引领下,1988年,内蒙古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跻身国家重点学科。

清格尔泰同志还是我国蒙古语实验语音学领域的开拓者和蒙古语文信息处理事业的推进者。1959年,他利用“浪纹计”研究了蒙古语语音。上世纪80年代初,他曾用在日本讲学期间所得100万日元生活费为蒙古语文研究所购置了首台计算机,为蒙古语文信息处理打下了最初的设备基础。1985年他发表的关于在蒙古学研究中运用方言地理学方法的论文,对蒙古语方言地图研究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迪和引领作用。

清格尔泰教授非常重视语言实地调查,并自1949年起,就进行了一系列的田野调查工作。1955—1956年,他率领首批中国蒙古语族语言调查队,与苏联专家一起,对蒙古语方言和蒙古语族语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调查。其后又数次组织蒙古语言文学系和蒙古语文研究所师生,对正蓝旗巴林右旗、科左中旗的蒙古语方言以及我国境内的达斡尔语、东部裕固语、东乡语、土族语、保安语、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卫拉特方言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他所执笔的《中国蒙古语族语言及其方言概述》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的学术意义。

清格尔泰教授一生耕耘,著作等身。60余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主编了《蒙汉词典》和《蒙古学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等大部头工具书,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清格尔泰同志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文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早在1947年夏,清格尔泰同志就在齐齐哈尔内蒙古军政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所蒙古语文研究室。1962年又建立了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作为蒙古语文工作的领导者,他非常重视蒙古语文的学习和使用问题,并围绕有关问题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不少论文以“社论”的形式发表在“内蒙古日报”上或以工作报告的形式提交到了上级领导部门,对蒙古语文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清格尔泰同志非常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是我国蒙古学界与国际同行之间学术交流的搭桥者。他先后21次出国,赴蒙古国、日本、匈牙利、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增进了我国与这些国家学术界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在清格尔泰同志的主持下,内蒙古大学成功地召开了四届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扩大了内蒙古大学在国际蒙古学界的影响和声望。

清格尔泰同志为民族教育事业、蒙古学研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以及社会各界和国际上的普遍赞誉。他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个人、自治区“光荣人民教师”、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奖金社会科学金奖、内蒙古杰出人才奖、-蒙古语言文字奖、中国蒙古学奖和蒙古国总统颁发的“和平奖”等荣誉和奖项。他的研究成果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自治区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优秀图书荣誉奖等。

清格尔泰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和离休之后,始终关心我国的民族教育、蒙古学研究事业和家乡的蒙古语言文化事业,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科发展的关键和转折时期都发挥了学术带头人和领航人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发展、传承蒙古族语言与文化,他还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一起设立了“内蒙古清格尔泰蒙古语言文化基金会”,并把自己的所得60万元人民币和3000余册珍贵图书无偿地捐献给了基金会。

清格尔泰同志在67年的革命生涯中,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他虽几经坎坷,身处逆境,但百折不挠,奋斗不息,始终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敏锐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关系民族和民族语文工作的关键时期和重大问题上,他坚持原则,立场坚定,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清格尔泰同志一生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公道正派,顾全大局。他谦虚谨慎,任劳任怨,淡泊名利,能上能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爱护干部,关心青年,尊重人才。他平易近人,关心师生疾苦,与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坦诚相见,广交朋友。他办事严谨,宽厚待人,实事求是,严于律己,生活俭朴。他德高望重高风亮节,在广大师生中享有崇高威望。

清格尔泰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民族教育事业和蒙古学研究事业,为国家和自治区的民族语文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清格尔泰同志的逝世,是我国乃至世界蒙古学界的重大损失。他的逝世,不仅使中国蒙古学事业失去了一位开拓者和奠基人,也使中国民族语言学界失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更使我们大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可亲可敬的长者。他是我们永远学习和怀念的楷模和典范。

清格尔泰同志永垂不朽!

来源:中国日报内蒙古记者站



  同年(公元192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13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张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