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 > 昆山人物

王德森


[公元1857年-1943年]

昆山清末民初的耆宿中,以对桑梓文化事业的贡献论,王德森便是一位翘楚。

王德森(1857.1.8-1943.3.21),字宝书,号玉堂,又号严士,晚号岁寒老人。清末民国昆山县城(今玉山镇)人。其先世本河南安阳人,迁昆始祖王安贞于元延祐元年(1314)冬就任昆山州知州,其子孙遂世代定居并占籍于昆。德森幼承庭训,攻读儒书,光绪元年(1875)20岁时以第一名考入昆山县学,29岁补廪膳生员,32岁成为例贡生。因目睹科场弊端,加上家境贫寒,乃弃举业,肆志钻研诗文经史,先后在昆山、高淳苏州、正仪等地作书院、学堂教师和塾师,光绪卅四年(1908)应聘赴苏州任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教师至辛亥革命爆发。

德森因父兄师友皆知医,故自幼涉猎医书,略识门径,后连殇三子,乃肆力攻医,深探《素问》、《灵枢》之奥义,医术大进。初家人有恙,籍以自治,亲友招诊,赖以痊愈,乃医名鹊起。在各地教书之余,亦为人治疾,每多良效,医疗经验逐渐丰富。民国后定居苏州大新桥巷,专以医为业,命其寓所为“市隐庐”。精内外妇儿各科,成为吴门名儒医。王氏不仅临诊济世救人,而且撰著医籍两种,以广仁术。一为《保赤要言》5卷,刊行于清宣统三年(1911),该书采辑清代儿科名医夏鼎的《幼科铁镜》、庄一夔的《福幼编》、《遂生编》、廖积性的《广生编》等医著精华,选编而成。民国15年,四明马炳森念其书初刊数量不多,原版漫漶难辨,予以重刊,请王德森重新酌定剂量于药方下,并续补3卷,改书名为《保婴要言》(8卷),刊行于世。另一医著是《市隐庐医学杂著》1卷,乃总结20多年临证心得而成。内容涉及湿温、伤寒、血症、杂症、儿科、妇科等,初刊于宣统三年,后被收入曹炳章的《中国医学大成》和裘吉生的《医药丛书》,民国11年,嘉定光明印刷社又将上述两书合刊,题名为《病镜》。以上三书今均存苏、沪、京等地各图书馆。

王氏为昆邑宿儒,精于诗文,著有《岁寒文稿》16卷、《岁寒诗稿》12卷、《养正庸言释义》2卷、《劝孝词》1卷、《吴门新竹枝词》1卷等。又继承了古来学者的好传统,十分注意乡邦文献的搜集和保存。乡先贤潘道根的《隐求堂日记》和《晚香书札》正赖其抄录,并与同邑赵诒琛(学南)一起整理刊刻,才得以保存至今。民国6-8年,本邑纂修《昆新两县续补合志》,被公推为分纂,承纂《人物志》,殚精竭虑,为该志的完成起了很大作用。王氏还酷嗜藏书,至老不倦,家中积书至万卷。



  同年(公元1857年)出生的名人:
宋育仁 (18571931) 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


  同年(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吴粹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