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陕西省 > 铜川 > 耀州人物

傅玄


[][公元217年-278年,魏晋时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西晋初期著名学者、诗人。北地郡泥阳(今陕西耀县)人。其祖父和父亲先后在汉魏朝担任太守之职。他少年时因父母早亡,身处孤贫之中,折节发奋读书。

魏明帝景初年间(237~239),傅玄以学问渊博,善写文章而驰名,被推荐到朝中担任尚书郎,奉命与他人共同编撰《魏史》。后迁为弘农郡太守,领典农校尉。他关心国事,曾几次向朝廷提出改革吏治的方略,对改进朝政多有裨益,受封为鹑觚男。到魏末时,晋王司马炎主持朝政,傅玄被擢为散骑常侍,身居内廷。

晋泰始元年(265),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建立西晋王朝,傅玄被晋爵为子,加授驸马都尉之职。与散骑常侍皇甫陶共掌朝臣的奏谏事务。他曾向晋武帝上疏进言,建议武帝选拔明礼义、勤王事的人为官,罢免虚伪骄饰,不务实事的官员,以改变官场的腐败作风,惩戒违法不轨之事。傅玄认为“尊儒尚学,贵农贱商,此皆事业之要务也。”【注:见《晋书·傅玄传》】晋武帝认为傅玄所论是出于关心朝政,其中有可取之处,就擢升他为侍中,成为皇帝的机要顾问。

后因他与皇甫陶政见分歧,遇事争执,语言喧哗,被有司劾奏,武帝将二人同时免官。

泰始四年(268),晋武帝起用傅玄担任御史中丞,掌管监察和弹劾官吏的事情。当时正遇许多地方发生水旱灾害,庶民生活贫困,生产受到影响。傅玄关心国事民情,上疏晋武帝,陈述他对救灾赈济,恢复农业,兴修水利和安边御敌等五件大事的意见。武帝很赏识他的见解,专门下诏书道:“得所陈便宜,言农事得失及水官兴废,又安边御胡、政事宽猛之宜,申省周备,一二具之,此诚为国之大本,当今急务也。”【注:见《晋书·傅玄传》】次年,傅玄升为太傅,后转任司隶校尉。

泰始十年(274),晋武帝的皇后杨艳病死,傅玄又因祭祀礼仪与执掌殡仪的长官发生争执,当众厉声责骂,引起朝臣不满。御史中丞庾纯提出弹劾,傅玄又被免官。晋成宁四年(278年),傅玄因病卒于家,时年62岁。后被追封为清泉侯。

傅玄是一个博学善思的人。他关心国家政治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直言匡正,指斥时弊,先后多次向晋武帝上 书进言,陈述己见。如:建议设立太学,让官僚子弟入学读书学艺(技能),朝廷从中选拔优秀者授官充职。对于那些既无学识又无技艺的权贵子弟,朝廷应弃之不用;他看到许多大臣托辞不理政务,渎职现象普遍,建议免除这些人的职务,另选德才兼备的人代替;他主张限定地方官吏和军队的员额,精简官府和军队的冗员,严格考核官员的政绩,尤其是在发展农桑、提高粮食产量方面的成绩。对于政绩卓著的官员可予奖励,对平庸无功的予以处罚。特别是他在御史中丞任内,上疏晋武帝,提出减轻农民赋税负担,改革屯田分成制度,以刺激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他建议兴修水利,整修河渠,防旱排涝,促进农业发展。他的意见虽然利国利民,但却遭到权贵势力的反对,晋武帝也没有认真采纳和推行。

傅玄一生,勤于治学,著作甚富。他撰有《傅子》120卷,今仅存辑本5卷,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历史等领域,被人称赞为“言富理济,经纶政体,存重儒教,足以塞杨墨之流遁,齐孙孟于往代【注:见《晋书·傅玄传》】。他的学说虽以儒家为主旨,但对其他学派的观点能兼收并蓄。他认为“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提倡礼法并用。他还主张平均赋税,崇尚节俭,去私立公等。这些观点都是针对了当时社会的弊病而言,颇有见地。

在文学方面,他亦是晋初的知名作家。他精通音乐,擅长写乐府诗,当地的郊庙歌词多出其手。他的代表作如《豫章行·苦相篇》、《短歌行》等内容较好,风格古朴健劲。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傅鹑觚集》。


人物关系:
爷爷:
傅燮 (?~187)
父亲:
儿子:


  同年(公元217年)出生的名人:
鲁淑 (217274)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安徽省滁州定远


  同年(公元278年)去世的名人:
羊祜 (221278) 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
王览 (206278) 西晋光禄大夫、即丘子。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
羊徽瑜 (214278) 司马师第三任妻子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

下一名人:韦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