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山东省 > 济南市 > 济阳县人物

高时


[]

  《论语·为政》中有句话说:“……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就像北极星那样,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这里要说的不是北极星,而是一个人,一个名叫高时的人。高时是很有名望和地位的人,在他的教诲和影响下,他的子孙后代以他为荣,以他为偶像,奋发图强,争先上进,前后几十年竟有十多个人成了名人。这不就像璀璨的群星拱围着北极星一样吗?
  高时到底是何许人也?高时字师孔,又字子中,号念吾,明代后期山东省济阳县县城南门里人。他是进士出身,做官做到山西左布政使。左布政使是个什么官,有多大呢?简单地说是个省官,具体地说就要啰唣一点了。原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认为地方上行省的长官同中央中书省的长官一般大是不合适的,就取消了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不久把中书省也撤销了,原归中书省直辖的地区改为京师的直辖区,称做直隶。由于明代自明成祖朱棣以后有两个国都,一个是京师(北京),一个是南京,所以也就有北、南两个直隶。直隶以外的地区划为十三个布政使司(但是人们习惯上还是把直隶和布政使司称为省)。布政使司设左、右两个布政使,为一省的行政长官,以左为大。这样说来,高时是山西左布政使,应该是山西省的一把手了。其实不然,在他任左布政使之前的一百多年,就有了总督和巡抚来执掌一省(总督有的管两三省)的军政大权,布政使的地位降低了,权轻了,成了总督和巡抚的属官。所以说高时是个省级-,但不是主官,不是一把手。
  高时这个家族是明朝永乐初年大移民的时候,从河北直隶枣强县迁来济阳的。始祖叫高昇,迁来后定居在县城东北十里的沟头庄。以后子孙繁衍绵延不绝,到了第六代就有了高时。
  高时从小聪明过人,十六岁时就成了县学的诸生(秀才)。他作文章时就像在脑海里早就储备好了一样,根本不用思索,只要一按开关文字就往外流淌。写出来的文章那奇思妙想,那华美生动的辞藻,简直令人惊诧叫绝,同学们对他都自叹弗如。隆庆元年(1567),他在乡试中以第四十五名的成绩中举,次年又在会试中以三百三十七名中了贡士;当年经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成了三等第四十九名的进士。
  中了进士之后,初次做官被任命为山阳县(在今江苏省淮安市)的知县。当时正值淮河泛滥,山阳境内野无青草,受灾饥民呼天号地四处逃命。高时一面到处赈济安抚灾民,一面率领县民在杨柳浦等处修筑了二百多里的堤坝,以拦堵洪水。灾后又想方设法改革以往的繁杂徭役和烦琐的赋税征收方法。黎民百姓方便了,实惠了,便纷纷颂扬他,称他是“淮干保障,驿路风清”。
  高时坚守清正的情操与清苦的生活,不愿逢迎权贵人物,结果任满后只是平调为南京户部河南司的主事,并未有升迁,一时间政界与民间的议论纷纷,都认为是不公允的,委屈了他。当他离开山阳时,百姓们拦着他的车挽留,挽留不成就建生祠塑肖像崇敬他,树碑立传怀念他。
  由南户部主事转为北户部主事,这期间曾到湖广去监察财税收缴情况,由于做得公正和认真细致,对商家贾户等纳税者不搜刮不苛刻,纳税人踊跃缴纳,结果税收的数额反倒大幅度地增加。事后不久就升为户部陕西司郎中。
  在郎中任上去江西检查粮食的储备情况,并监督向国库解运。督察中清正廉洁,绝不趁机渔利中饱私囊,也不大鱼吃小鱼地扰害地方官吏,于是清廉的声誉传播四方。督察完毕升任新安府(在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休宁等地)知府。
  新安府在江南堪称大府,这里的人性情强悍,好打架斗殴告状打官司,又爱意气从事。高时到任后清除了一些-污吏,惩治了一些恶棍,社会风气有些好转。随后他发现国库里储藏的金帛等物,常常被那些0诈狡猾的官吏侵吞,便揭发了他们的-罪行,并且严厉惩办,这一来大快人心。
  新安的教育久不振兴,他便捐出薪俸若干修葺府学。又选拔府学诸生中的优秀者予以奖勉,增加他们的生活费用补助;并出题考核他们的学业,评判其成绩的高底优劣。经过一番整顿,府学里的学习风气大大浓厚,学子们的学习情绪高涨,人人争先恐后,应选参加乡试的达三十人,这是前所未有的。
  新安府是富饶之乡,非其他地区可比。高时在任五年,除自己的正常俸禄外,丝毫未有不正当的收入,这使新安的官民大加敬佩,都说这是百年未遇的清知府。因此,当他从新安调任浙江观察副使时,新安人又是拦道相留,情形就如离开山阳时一样。
  在浙江观察副使任上,荡平海盗,功勋卓著,皇帝下令在济阳县城内给他建起“玉节冰符”的牌坊。
  由浙江观察副使调任河南提刑按察副使驻守在檀州城。檀州是京城附近的重要地带,当时敌情警报不断,情况紧急,他日夜筹划应对,才保得一方的安宁。从檀州又迁往霸州,在霸州申明并实施保甲法,使盗寇销声匿迹。
  霸州地处京城之南的要冲,南来北往的-车水马龙,天天如此。京城里来的权要人物路过此地时,这里的地方长官就要去参见,参见时必须有重礼奉赠。当地的某一-劝说高时也应如此行事,高时推辞说送礼的钱没有出处。那位-献计说:“您的仆役有些体弱神疲的,把他们辞掉了,每年省下来的钱就很可观,足够送礼的。”他听了连忙说:“不行!不行!仆役们以食为天,怎么能夺了人家的饭碗去巴结权贵呢?那样做于心何忍!”献计者听罢羞愧而去。不久,高时又升任山西布政使司参政。
  任参政时驻在井陉和高邑(两县今属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带,当地有一桩案件:一夜有三人被杀,捉不到凶手,株连了很多无辜者,三年来案件破不了。他刚到那里就想了一个计策,捕获了凶手,案件告破,使上下人人惊服,叹服他的足智多谋,称他为神人。
  不久又升迁为陕西提刑按察使。按察使官司法,他认为管司法不能仅只按常例办案就算行了,更重要的是以法律为准则,对的坚持下去,错的纠正过来。所以他在执法当中从不曾故意严刑苛法而诬枉无辜。相反,对那些情有可原的案犯都给予平反昭雪,因此靠他保全了身家性命的人很多。
  万历二十四年(1596),高时升任山西右布政使。此前他在陕西任职时因治理边防有功,曾受到皇帝的嘉奖,俸禄已经享受右布政使的待遇了,这次只是职务晋升。次年赴任后,山西的巡抚魏某很倚重他,每逢有疑难不决的问题,总是向他征求意见。到了年底就转为左布政使了。在山西任职的这一年正是举行乡试的一年,他筹划科场的各种事务,昼夜操劳,突然得了重病,一病不起。病危的时候,他拉着年幼的儿子们的手说:“你们如果能好好读书,修养自己的操行,就是我的儿子;不然,自暴自弃,就违背了我的意愿!”又说:“我来治理山西,一些政治措施还未来得及施行,和大家还没融合在一起,这是我的遗憾。”说罢就闭上了眼睛。
  高时的个人品德很受人称道。首先,他孝敬父母,友爱胞妹。还在他任南户部主事时父亲便死去了,他十分悲痛,埋葬父亲一切尽礼。后来任浙江观察副使时,曾借便回家探望母亲。当时母亲还很健康,他想携带老人家到他的官任上去,以便好好奉侍,无奈老人家牵挂三个女儿,执意不肯随行,他只好把妻子留在家里伺候老,自己只身赴任。他把自己的薪俸分给三个妹妹,又把家里的肥沃田地割让给妹妹。不料他刚回到任上,就接到了母亲去世的噩耗,他立即奔丧回家,悲痛万分,哭得死去活来,三天粒米不沾。
  其次,他很注重情谊。小时候曾以一位伯祖为师,到他富贵之后,就用自己的薪俸供给伯祖。伯祖死去后抛下一个年幼的儿子,他便把这个孩子抚养起来,同自己的孩子不差分毫。后来见这孩子不愿读书,也不可能读书成材,就让其回家,把自己的田地和房产赠送给孩子。他小时候读书的村子里,有个姓朱的农民很器重他,二人成了朋友。他做官之后仍然念念不忘这位朋友,有一次回乡探亲,这位姓朱的农民以为二人身份迥然不同,竟藏起来不愿见他。他知道以后设法把这位 请到家来,两人叙旧交谈,快乐得就像小时候一样。后来他对这位 的馈赠越来越丰厚。
  如前所说,高时功成名就之后,他的子孙后代以他为楷模,追随他的足迹,争相上进,出人头地,竟然成为一种风气。正如民国《济阳县志》主编王嗣鋆先生所说,高家“门祚鼎盛,代有闻人”。的确如此,一二百年间,这个家族0现了许多优秀人物,其中进入县志人物志的就有十几个。举例来说,高时的次子高有恒,刚到成年就考取了秀才,后来以贡生的资格考取了知县。但是他并未出仕做官,而是在家读书著述。相邀了一些名流同好,成立了诗社,整天吟咏唱和,文名很高,著有《草元居诗稿》。有恒的长子高自诣,任新安县知县,在任上清除0猾,保护良善,宽刑薄税,给老百姓营造休养生息的环境,官声很好。有恒的次子高自训,任黄冈县知县,除恶奖善,不顾得罪顶头上司,为一位姓程的秀才洗雪罪名,平反冤案,赢得美誉。其余如高自训的儿子高霖高霖的儿子高佶,高佶的儿子高廷枢、廷栋、廷榕、廷模、廷标等等,都是一时的俊杰。他们有的做官,政绩突出,惠及一方;有的为民,德高望众,为人楷模;有的才学出众,颇有名气。从这种情形看来,高时所发出的光和热,都在他的后人身上得到了映射,得到了反响。所以把这种现象比做“璀璨众星拱北辰”还是比较恰当的。


下一名人:朱凤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