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筌,道教思想理论家,政治军事理论家,隐士。号达观子,唐陇西(今甘肃境内)人。少年时喜好神仙之道,曾经隐居于嵩山的少室山多年。唐玄宗开元(公元713—741)年间,任江陵节度副使、御史中丞(一说为荆南节度判官,一说为荆南节度使、仙州刺使),杜光庭《神仙感遇传》中谓筌“时为李林甫所排,位不大愿意,入名山访道,后不知其所也”。 思想与著述: 李筌著有《太白阴经》、《中台志》,另有《阃外春秋》十卷(该书已佚,现有法国巴黎所藏敦煌本《阃外春秋》残本)。还著有《阴符经疏》(一说该书今存本为非李所作,该说尚无实据)等。 李筌的理论,基本上以先秦道家、前人道教学说为核心,并很好地融合了法家、兵家的思想为基础,构造出自己的思想体系。 首先,李筌认为“抱一”就是“复本”,“本”是最高的“道”,为“至道”。“抱一复本”就是体认、领悟“至道”的性质和功用,从而与“至道”融为一体。他强调修道者一定要了解“至道”,“阴阳生万物,人谓之神,不知有至道,静默而不神,能生万物阴阳,为至神矣。”(《阴符经疏》)因此主张人们应该动用道教的方术,以灵明心通晓“盗机”之方法,将自己炼就成为无味无觉却又像逐渐生长的婴儿一样,最终与“至道”合一,就可以穷达本源,掌握宇宙,逍遥成仙。 其次,李筌主张“以名法理国”,提倡“法治”,做到“按罪而制伏,按功而行赏”“赏无私功,刑无私罪”(《太白阴经.刑赏》第九);同时要“任贤使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赏劳,不禳祀而得福。”(《太白阴经.天无阴阳》第一)。 第三,“以权术用兵”的军事思想。他的军事基本理论点是:人的主观努力是决定战争胜负成败的主要因素。他用地理环境与人的关系作比喻:“天时不能佑无道之主,地利不能济乱亡之国;地之险易,因人而险,因人而易。”(《太白阴经.地无险阻》第二)。说明外部环境只起辅助作用,不可以过分仗恃;人的努力才是主要的。譬如“地利”只是“兵之助”,善用兵者可以利用各种地形拟订作战方案(李筌在著作中列举了各种地理环境下的作战要义),但最终成败终究决定于人。同时,李筌也指出,没有先天的人性,也没有不变的胜负,勇敢或懦弱,成功与失败,都是可以通过主体的努力而互相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