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乐平人物

马端临


[][公元1254年-1340年]

   马端临(公元1254-1340年),字贵与,号竹林,是宋末丞相马廷鸾的次子,江西乐平众埠镇楼前村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潜心治史,专心著述,以毕生精力,著下史学巨著《文献通考》,是一位名垂千古的大史学家。
   咸淳八年(1272年)十九岁,端临以父恩补承事郎,二十岁漕试(乡试)第一。当时北方蒙古早已虎视眈眈,垂涎中原,贾似道擅权误国朝野昏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马廷鸾感到大势难挽,便痛心称病辞官,挂冠归里,著书教子。年轻的马端临也以侍父疾为由隐居家乡,不求仕进。
   端临自幼好学,终日埋头苦读于父亲那积书连楹的“碧梧精舍”中,足不出舍,晨昏质问,默诵沉思,夜以继日,还规定自己每天抄书五十张纸。隐居后,在父亲的朝夕教诲指导下,更是废寝
  忘食地博读强记。
   宋亡元立。宋丞相留梦炎降元,任吏部尚书。他原是廷鸾的好友,对端临的好学及才干是十分清楚的,想荐端临出来做官。马端临既不愿对元朝俯首称臣,又无意于官场倾轧,便婉言辞谢了,专心在家著书立说。
   马廷鸾逝世后,端临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被征为学官,初任乐平慈湖书院山长;延?v五年(1318年)改任浙江衢州柯山书院山长;至治二年(1322年)赴浙江台州路任教授3个月。这时,他已经69岁了,由于他的一再要求,才得以引老回家。
   端临深受其父严谨治学的影响,立志业绍箕裘,继承父业,要在著书立说上取得成就。端临看到,自班孟坚而后,至司马光止,所作史书皆详于理乱兴衰,而略于典章经制,虽有杜佑作《通典》、宋郑樵著《通志》,但均有明显不足处,所以马端临自早岁起便立志缀辑材料,著一部典章制度方面的书,来弥补历史上的这一缺陷。为实现自己的-宿愿,马端临阅其尽父留下的大量藏书和文书档案。在任书院山长期间,也广泛搜集资料,积四十年之努力,写成《文献通考》一书。书约成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至治二年(1322年)皇帝旨下,调马端临文稿赴杭州-行省府校勘刊印。时至泰定二年(1325年),端临才在儿子马志仁、外甥费山的护送下,赴省校刊。书成,对朝廷震动很大,不少-极力推荐,元廷也再三致意马端临三人赴任京官,端临坚辞不受,他和子、甥回到家里,一如既往,过着清贫恬静的隐居生活。
   《文献通考》、《通史》、《通志》合称《三通》。《文献通考》被史学家誉为《三通》之首。这是一部囊括我国元代以前所有典章制度的鸿篇巨著,重要史籍。元英宗御批《通考》是“治国安民,济世之儒的有用之学。”清乾隆帝给予它“会通古今,该治载籍,荟萃源流,综统同异,莫善于《通考》之书。其考核精审,持-正,上下数千年,贯穿二十五代,于制度张驰之迹,是作得失之林,固已灿然备矣”的高度评价。
   马端临除《文献通考》外,还著有《大学集传》、《多识录》、《义根守墨》等。可惜,这些著作都失传了。同治《乐平县志》载其所作《明经堂记》一篇,本志辑入《文献文征》编供阅。
  



  同年(公元1254年)出生的名人:
赵孟頫 (12541322) 元初三大书法家 浙江省湖州
鲜于枢 (12541322) 元初三大书法家 北京市
陈纪 (12541345) 南宋末年诗人、词人 广东省东莞市


  同年(公元1340年)去世的名人:
李志甫 (?~1340) 元末福建农民起义军首领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伯颜 (?~1340) 元朝官吏 内蒙古自治区

下一名人:马廷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