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 > 余杭人物

章太炎


[公元1896年-1936年,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

章太炎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枢密顾问。曾参张謇统-,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訄书》中,认为“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定天命论说教。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思想上渐趋颓唐。

鲁迅笔下的章太炎先生,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他张扬国粹,却坚决而激烈地-权威和-一切束缚。他的确是一个道德主义者,强调道德的力量,却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压抑,主张个性的绝对自由。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章氏丛书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章太炎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他与孙文既有过并肩奋战的岁月,也有过激烈争辩乃至分道扬镳的日子。孙文逝世,章太炎肯定“天生我公,为世铃铎……余岂好邮,好是谔谔。”既承认孙文首倡革命之功,又坦言彼此的分歧,是有话直说的诤友。孙文生前,他笔下已一再出现如下的字眼:“中山计划短浅,往往自败”,“中山天性褊狭”, “中山为人卤莽轻听”,“中山名为首领,专忌人才,此仆辈所以事事与之相左也。”

章太炎先生是二十世纪民主主义革命先锋,是著名的经学大师,同时他还是成就卓著的中医文献学家,尤其对《伤寒论》文献之研究,至今鲜有出其右者。太炎先生于仲景里藉职官、《伤寒》版本流传、梁阮孝绪《七录》所载《辨伤寒》十卷与六朝本《伤寒论》、隋本《伤寒论》之传承关系、《张仲景方》十五卷与《金匮玉函经》八卷、《伤寒论》十卷之关系、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伤寒论》所据底本乃至《伤寒论》在临床辨证上之运用与药味加减与疗效之关系等等,皆有精湛论述。先生辨证,每多精思妙见,著有《章太炎先生论伤寒》。

生平

朴学训练与排满情结

章太炎幼年受祖父及外祖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异时务报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以及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观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 光绪十七年(1891年)章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早年关注经、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著有《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章太炎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梁通信。又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但终因学术意见之争发生与麦孟华等人的“拳殴”事件。此后回到浙江,与较为稳健的“中体西用”派王文俊、宋恕等人相往来。1898年春,曾应张之洞之邀赴武汉办报。戊戌政变后,章氏仍遭通缉,避地台湾,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1899年夏,东渡日本,与梁启超等人修好,返回上海参与《亚东时报》编务工作。此时章太炎的排满观和古文经立场日益明确,在苏州出版了其著作《訄书》的第一版(木刻本),由梁启超题签。1900年义和团事件发生后,晚清趋新的士大夫严复汪康年唐才常等在上海组织“中国议会”以挽救时局,章太炎应邀参加。在会上,章太炎主张驱逐满、蒙代表,并割辫明志。但章氏仍与康、梁等人保留着联络。

革命与讲学

1902年章太炎再次逃亡日本,寓梁启超《新民丛报》馆,并与孙中山结交,极力牵合孙、康二派的关系。国故论衡同时通过日本的中介,接触到西方哲学、社会学、文字学等领域的学术著作。当年夏回国后,重新改定《訄书》(即《訄书重订本》,1906年于东京出版铅印本,改用此前邹容的题签),并有撰写《中国通史》的计划,与梁启超同为现代中国“新史学”的奠定者。此期间,参加上海爱国学社。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指斥清帝,又为邹容《革命军》作序鼓吹,遂发生震惊中外之“苏报案”,乃与清廷两曹对质,入狱三年。1906年赴日本参加同盟会,继任《民报》主笔,主持《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此期间,章太炎主张“以国粹激励种性”,“以宗教发起热情”,其《民报》上的文字,乃是以佛理说革命,主张“革命之道德”。撰有《中华民国解》,为“中华民国”国号的创始者。又参与此期兴起的国粹主义运动,自1905年起,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若干学术文字,并在东京开设国学讲习班,“宏奖光复,不废讲学”。此前,1903年章太炎与近代古文经学另一重镇刘师培定交,此后因学术祈向相近而交往日密,遂发生被刘师培与妻子何震诬蔑叛变事件,又与孙中山、汪精卫黄兴等因《民报》不合,乃由提倡光复转入专心论学,著有《文始》、《新方言》、《国故论衡》、《齐物论释》等。其中《国故论衡》为近代学术史上有数之巨制,开辟了汉语言文字学、经学、文学、及哲学心理学的现代化研究的先河。1909年又编有《教育今语杂志》,撰写若干白话述学著作,以普及学术。

讲理学与救学弊

1911年10月发生辛亥革命,11月15日回到中国上海,向黄兴提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劝告。并在槟榔屿《光华日报》连载发表政论《诛政党》。1912年2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枢密顾问。1912年冬任袁世凯政府东三省筹边使。1913年4月从长春返回上海。6月与汤国黎结婚。6月,针对孔教会提议设孔教为国教,发表《驳建立孔教议》,反对定孔教为国教。在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之后,章觉察袁世凯包藏祸心,于1913年8月进京,欲与袁世凯说理。袁不见,章乃以大勋章作扇坠,至新华门大骂,遂遭袁氏囚禁,关押在龙泉寺。被袁世凯囚禁时期,犹为吴承仕等人讲学不辍,后集为《菿汉微言》。此间,再次修订《訄书》,改题《检论》。又集其著作为《章氏丛书》,先后由上海右文社及浙江图书馆出版铅印及木刻本。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章恢复自由,前往上海。1917年3月对段祺瑞参战主张表示反对。7月参与0运动,任海陆军大元帅府秘书长,为孙中山作《代拟大元帅就职宣言》。1918年离开广州途径四川、湖南湖北,东下上海。1920年拥护“联省自治”运动。1922年在上海讲学,曹聚仁根据记录整理为《国学概论》。但章太炎始终没有放弃对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等新旧军阀势力的期望,反对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章太炎采取不合作态度,自命“中华民国遗民”,曾遭国民党上海党部通缉。1930年代后,活动限于上海、苏州一带。晚年主张读经,并据《春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义,力主-。1935年,在蒋介石资助下,于苏州锦帆路开设章氏国学讲习会,招收最后一批学生,并出版学刊《制言》。章太炎晚年学术由汉学转向宋学及王阳明之心学,而其经学成就亦更注重魏晋经学,上窥两汉经学之不足,撰有《汉学论》。又曾撰《救学弊论》批评现代教育体制,主张回归民间办学和书院教育。

1936年6月14日因鼻窦癌卒于苏州锦帆路寓所。

轶事

俞樾因太炎提倡排满革命,曾声言“曲园无是弟子”,章曾就此撰有《谢本师》一文,收入《訄书重订本》,又有《俞先生传》,收入《太炎文录》。但太炎治学,由小学入门,主张音韵文字相通,以此为基础,结合西学,恢弘清代诸子学之门户,其方法一本曲园师承,绝非自立门户。

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对照章太炎曾在晚清时与《新世纪》报吴稚晖等人争论汉字前途,反对在中国采用“万国新语”(世界语)。乃依篆书创造记音字母,作为汉字初学的注音手段,以保存汉字。民国三年,由其弟子钱玄同许寿裳、周树人促成教育部通过,作为国语注音符号,即今日仍在台湾通用之注音符号前身。

章太炎精通医学,著有《霍乱论》、《章太炎医论》(原名《猝病新论》)。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答道:“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龙泉寺,仅弟子钱玄同可以随时进见。袁世凯每月提供给他生活费500元,雇厨子一人、听差两人以供侍奉。他毫不客气,晓谕听差和厨子必须每日向他请安三次,清晨9时一次、下午3时一次、晚上9时一次,请安方式为打躬,不得违误,若有差池重责不贷。听差厨子唯唯不敢稍忘。有时已下午3时,章犹自午睡不醒,听差必联袂入房,就枕畔低语:“大人醒来,打更时间到了!”按例章可每日享受两个大洋的菜肴,极尽丰盛,他便要求只做一块钱的,剩下的一块钱公然饱入私囊。即便是这一个大洋的菜肴,光他一人享用也过于丰盛,他从来只吃摆在面前的两个菜,对摆在远处的则懒得举箸。久而久之伺侯他的两个听差便只把一些清淡的素菜放在他的近处,而把鲜腴的菜肴放在远处,等他吃完后,听差们便自己享用。后来钱玄同晓得了,便和官方取得联系,将两个听差革职。

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写“劝进书”,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据说,老袁气得冒烟,又自嘲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时称章太炎为“民国之祢衡”。

胡适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出版时特送了一本给章太炎,上写“太炎先生指谬”,下署“胡适敬赠”,人名旁边便用标点符号。章看到自己名旁加了黑杠,不禁大骂:“何物胡适!竟在我名下胡抹乱画!”及至看胡的名旁也有黑杠,才消了气说:“他的名旁也有一杠,就算互相抵消了罢!”案此传说实不可信,章太炎在晚清时出版的《訄书》(铅印本)等著作就曾采用旁线作为人名、书名号。所谓新式标点,在晚清以及明治时代的日本就已经发端了,不至於对此感到惊讶。

章太炎又有一致胡适之白话信,抬头曰:「适之你看」,盖直译旧时信函「某某大鉴」之体也。

刘歆《七略》的影响,以《国故论衡》中《原学》等篇为代表,章太炎主张「九流皆出王官」说,而後来胡适著《诸子不出於王官论》,提出相反的意见。

章太炎也是最早刊登征婚启事的名人之一,有人问他择偶的条件,他说:“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后经过蔡元培介绍,与汤国梨女士结为夫妇,婚礼当天,皮鞋左右颠倒,一时大窘。

章太炎早年在日本主编《民报》时,曾主张社会主义,与片山潜等日本社会主义者过从甚密,并由此反思西方的进化论及现代文明,撰写了《俱分进化论》、《五无论》等著作。据传,章太炎逝世的时候,只愿以五色旗覆盖,不承认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苏州章太炎故居章太炎逝世后,因对日战争爆发,暂厝于苏州锦帆路寓所水池中。解放后,浙江省人民政府按其遗愿,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南明遗臣张苍水墓旁。“文革”初期遭暴尸,后又重新安葬。汤国梨卒后,亦一并安葬于此。今设有章太炎纪念馆。

文革後期的「评法批儒」运动中,章太炎被当作法家体系在晚清的代表而得到发掘,当时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并「解放」了一批学者,了若干章太炎诗文、著作的选本和注释本。这一系列工作,虽然受到政治风潮的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八十年代以後编校《章太炎全集》和重建章学研究的人员基础。

章太炎在台湾

1898年12月4日,避祸抵台北,主编《台湾日日新报》汉文栏,与日人馆森鸿(袖海)等相往来。次年6月10日由基隆转赴东京。太炎在台论文计有41篇,诗文评、诗16篇,多数刊在《台湾日日新报》,同情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抨击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这些论文占章氏著作份量并不多,却是研究章氏早期思想相当重要的资料,〈正疆论〉谓「以支那与日本较,则吾亲支那;以日本与满洲较,则吾宁亲日本。」文中并推崇延平王郑氏,贬抑降清将领洪承畴李光地,反映章氏虽厕身台湾,反满的汉族民族意识仍甚为急切。在台亦参加玉山吟社的唱和,与法院长水尾晚翠、报馆主笔籾山逸「以文字订交」,来往甚密。中国白话文运动之後,章氏写给大众阅览的文字转变为通俗的文笔,曾做为张我军鼓吹台湾新文 动的理由之一,台湾日治时期新旧文学论战时,新旧双方各执章氏文字风格之一端以彰显己方立论的正确性。

章太炎在日本

1899年,离开台湾前往日本,在京都、东京逗留。

1902年,第二次渡日本,曾计划在东京举办「支那-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支那-」意指南明永历帝政权的灭亡,预定的举办日期为明思宗殉国之日,但是纪念会在清廷向日本政府施压下被禁止。此次东渡,章太炎住在梁启超主持的新民丛报馆,为《新民丛报》润色译文,并曾试图调解孙、康二派的关系。当年夏回上海。

1906年,章太炎自上海出狱後,立即由同盟会迎至东京。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演说,主张发扬「国粹」、「宗教」。

章门弟子名录

东京时期:钱玄同(疑古)、许寿裳朱希祖黄侃(季刚)、汪东(旭初)、沈兼士马裕藻龚宝铨、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启明)、胡以鲁易培基、陶焕卿、钱家治、朱宗莱、余云岫

北京时期:吴承仕

苏州时期:庞俊(石帚)、沈延国、徐复、朱季海、王仲荦等

儿女

杭州章太炎墓章太炎长子章导,经前国务总理李根源介绍,曾娶苏州尚书第彭氏长女为妻,后离异。

次子章奇。

长孙章念驰,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章太炎共育有四个女儿,都是古字命名,艰深难懂。三个女儿到了适婚年龄,都没人提亲,原是因为想提亲的人不懂读她们的名字,不敢提亲。章太炎得悉此事後,在宴会中无意说出她们名字的念法,三个女儿的婚事才不至於因为「不会念名字」而耽误。

长女,章㸚(「尔」的古字),女婿龚宝铨。 二女,章叕(「缀」的古字)。 三女,章㠭(「展」的古字),女婿朱镜宙。 四女,章㗊(音「吉」)。

著作

丛书、全集类

《章氏丛书》,1915年右文社铅印本,1919年浙江图书馆木刻本,1924年上海古书流通处木刻本。

《章氏丛书续编》,北平1933年。

《章氏丛书三编》,1939年章氏国学讲习会铅印本。

《章太炎全集》1-8集(尚未出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94年点校本。

尚未收入丛书、全集类

《国学讲习会略说》,1906年东京秀光社。

《国故论衡》,1910年东京秀光社本,丛书增订本。陈平原点校本,朱维铮点校本(《全集》第9集,对照本)。

《国学概论》,曹聚仁笔记本(又有张冥飞本,劣)。1922年泰东图书馆排印本。

《菿汉三言》,虞云国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

《国学略说》,涂小马校点,上海文化出版社。

章炳麟论学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

《章太炎书信集》,马勇编。

《章太炎的白话文》,1921年泰东图书馆排印本。

《章太炎政论选集》,汤志钧编于1961年,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笔记,王宁整理抄录,影印誊钞本,中华书局,2008年11月。

年谱及学术自述

《太炎先生自定年谱》,1928年撰(同治七年至民国十一年),手稿本,章氏国学讲习会删改排印本。1986年上海书店影印本。 《章太炎年谱长编》,汤志钧编,中华书局,1979年。 《章太炎年谱摭遗》,谢樱宁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章太炎学术年谱》,姚奠中、董国炎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 学术自述:〈自述学术次第〉,1913年;〈菿汉微言〉末条,1915年;诸祖耿〈记本师章公自述治学之功夫及志向〉,1933年。

章太炎著作的注疏

《国故论衡疏证》,庞俊注,1940年华西大学铅印本。仅含中、下卷;郭诚永补注上卷,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全排印本。 《齐物论释注》,缪篆注,油印本。未见。 《齐物论释训注》,荒木见悟注,九州大学文学部哲学研究会《哲学年报》29-31。未见。 《章太炎选集》(注释本),朱维铮、姜义华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訄书详注》,徐复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注名物。 《文学总略注》,程千帆《文论十笺》,朱东润《中国历代文论选》。

译作

英国斯宾塞尔(Herbert Spencer)著,曾广铨、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上海《昌言报》第1至7本,1898年。 日本岸本能武太著、章太炎译《社会学》,上海广智书局,1902年铅印本。

主笔刊物

《时务报》、《昌言报》、《经世报》、《实学报》、《译书公会报》、《亚东时报》、《台湾日日新报》、《民报》、《国粹学报》、《教育今语杂志》、《大共和日报》、《华国》、《制言》等

评价

当时的北京大学,有名的教授,大多出之於章太炎的门下,如: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沈兼士等。章太炎为人戏谑,以太平天囯为例,封黄侃为天王,汪东为东王,朱先生为西王,钱玄同为南王,吴承仕为北王。当年二十七岁的胡适独树一帜,在大师环伺的北京大学,教起《中国哲学史》,其讲义《中国哲学史大纲》颇多沿袭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下卷「诸子学」诸篇的观点。胡适实为章太炎中年以前学术衣钵的继承者。但此时章太炎本人的学术已经有所转向,故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不甚满意(参见章太炎《与柳诒徵书》)。胡适则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1922)中说:“章炳麟的古文学是五十年来的第一作家,这是无可疑的。但他的成绩只够替古文学做一个很光荣的下场,仍旧不能救古文学的必死之症, 仍旧不能做到那‘取千年朽蠹之馀,反之正则’的盛业。”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922)称章太炎为清学正统派的「殿军」。

鲁迅在1936年临终时回忆其师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强调其革命精神和思想深度,而相对忽略其学术业绩,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至1980年代大陆评价与研究章太炎的主调。

章太炎纪念馆

章太炎纪念馆位于西湖南屏山下,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环境清幽,布局具有江南园林风格。是我国唯一集章太炎生平展览、文物收藏、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名人博物馆。

章太炎,名炳麟,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周恩来总理评价他“学问与革命业绩赫然”。

馆内收藏1000余件文物,其中《流血革命》《狱中联句》《十九路军死难将士公墓表》等,系国家一级文物。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章太炎墓及夫人汤国梨墓,坐落在纪念馆后面的苍松翠柏之中。

在纪念馆右侧,还有章太炎生前仰慕的民族英雄张苍水的祠墓。张苍水,名煌言,浙江鄞县人,南明大臣,因抗清不屈被俘而牺牲。


  章太炎相关
人物关系:
同学:
吴昌硕 (18441927) 清末海派四大家,海上四妖,民初四家
师侄:
王梦白 (18881934) 中国现代中国画画家
陈师曾陈衡恪 陈氏五杰
妻子:
汤国梨 (18831980) 近代国学大师、思想家
老师:
俞樾 (18211907) 清末大学者
学生:
易培基 (18801937) 文物大师、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任院长
朱希祖 (18791944) 著名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
钱玄同 (18871939) 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鲁迅 (18811936)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刘文典 (18891958) 国学大师、原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
汪东 (18901963)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
沈兼士 (18871947) 语言学家、文献档案学家、诗人
周作人 (18851967) 著名的文学家、作家、翻译家
徒孙:
苏雪林 (18971999) 民国十大才女
马裕藻 (18781945) 近代文化名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

  经历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 (公元1911年--公元1912年)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贺龙 (18961969) 十大元帅,共和国36位军事家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
高君宇 (18961925) 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徐志摩 (1896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省嘉兴海宁
茅以升 (18961989) 中国科学院院士,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江苏省镇江润州区


  同年(公元1936年)去世的名人:
段祺瑞 (18651936) 民国十大军阀,北洋三杰 安徽省合肥肥西县
赛金花 (18751936) 中国古代十大名伎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
刘志丹 (19031936) 共和国36位军事家 陕西省延安志丹县
鲁迅 (18811936)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浙江省绍兴越城区
王亚樵 (18891936) 抗日志士,民族英雄 安徽省合肥瑶海区

下一名人:赵元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