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南省 > 焦作市 > 修武县历史人物介绍2

修武县历史人物介绍2

  鲍鸾英(1911-1979),女。修武县佐眼村人。1943年秋,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再次来到修武开辟工作。在沿太行山一带建立村农会和村政权,并在佐眼村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鲍鸾英于该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委员兼妇救会主席。当时由于连年灾荒,赤地百里,饿殍遍野,党政军发动领导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运动,打火石、割白草,纺花织布、到外地换花生饼和粮食充饥。鲍鸾英发动村中妇女,除了纺花织布、生产自救和赶作军鞋、支援前线外,还组织互助换工,冲……[详细]
  刘祝宜(1904-1978),名葆庆,以字行。修武县刘范村人。幼年随父读书,后就读于本县小学、汲县中学、开封农业专门学校,1927年毕业于河南中山大学农学院,留校任助教,1935年任讲师,1941年任副教授;建国后任河南农学院副教授兼作物栽培教研组主任; 1958年任该院农学系副主任。由于他在小麦育种和栽培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被誉为河南小麦专家,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刘祝宜是河南省最早从事育种学研究者之一。他经过7……[详细]
  卢有仁(1899-1978),修武县后河村人。父母早丧,靠打短工和逃荒要饭维持生活。1943年的大灾荒,使他兄弟姐妹们面临绝境。正当他们在饥饿线上挣扎的时候,八路军解放了他的家乡。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发动群众生产自救,组织群众烧木炭。每次上山砍柴,他都要扛150多市斤,别的3个人烧1窑,他1人就能烧1窑。用烧的木炭换粮食,使群众顺利渡过了灾荒,卢有仁被当选为晋冀鲁豫边区劳动英雄。曾经耸立在焦作市中心的《太行第四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详细]
  熊子庚(1908-1977),原名绍昌,字续三,修武县孟村人。1937年春,参加共产党创办的华北军政干校学习,后任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二支部二大队教导员。193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秘密情报工作。他胆大心细,机智勇敢,忠诚可靠,精明能干。总是准确、及时地把重要情报送到共产党八路军领导机关,对领导及时了解、判断敌情,保证战斗胜利和消灭敌人,作出了可贵的贡献。1938年12月许河事件后,修武党组织-转入地下。1939年3月,中共修武……[详细]
  陈金声(1902-1976),修武县蔡坡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受命组建方庄供销社,担任该社主任和党支部书记达20多年,为发展和活跃方庄一带的经济,满足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方庄供销社是陈金声和他的同事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建立、并付出巨大的艰苦劳动才发展壮大起来的。开始组建时,只有几个人、3间破庙,群众兑了少量股金,家具是自带和借群众的,工作是白尽义务。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经过26年的经营,使……[详细]
  张孟钦(1893-1976),女,字素昭,修武县张延陵村人。幼聪慧。随父读书、习字。与城内东门大街秦文华结婚后,在丈夫的帮助下,勤奋学习数学与新教科书,求知欲望愈炽,乃于1915年考入开封女子师范学校。1920年毕业后,曾在开封女子学校、卫辉中学任教。但当她想到故乡女子没有受教育机会,就毅然辞退待遇优厚的教职,返回修武,偶办女子学校。当时,要创办女校,困难重重:不仅经费、校址无着,且延聘师资、动员学生也非轻而易举之事。特别是社会舆论压力……[详细]
  范泛红(1924-1971),女,原名常精艺,修武县张弓铺村人.曾随父先后就读于南京的小学,西安的兴国中学和兰州的西北师范学院。发生在她身边的西安事变,使她从少年时代起就萌发了爱国思想。她在高中求学时,受一位女共产党员同学的影响,两人同人西北师范学院,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她巧妙地利用父亲担任中国银行兰州行长的便利条件.在家里秘密油印革命传单,保存党的文件,掩护共产党员的秘密活动。1943年,为反击国民党发动的第三……[详细]
  韩平清(1893-1971),修武县后雁门村人,出生于一个木匠世家。曾祖韩进全,精木工,尤善作耩地耧,世代相传,已历一百余载。门里出身,自会三分。韩平清从小跟老人学艺,不仅继承了祖传技艺,而且不断创新改进,更使雁门耧名声大噪,远销豫北、晋东南、鲁西南及陕西、河北等地,每年订货者络绎不绝;使用者赞不绝口,有雁门耧,不回头之誉(意为质量好,从无回修退货之事)。雁门耧选料严格(均选用经过充分自然干燥的中国槐木作原料),结构合理,造型美观,制作……[详细]
  薛楹之(1902-1971),字栋臣,修武县葛庄人。先后就读于本县小学与豫北甲种农校,1925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同年加入国民党,是国民党修武县党部的创建人之一。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进行清党,他拒绝登记,从此脱离了国民党。薛楹之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曾先后在焦作、洛阳、修武、开封、新乡、安阳、安徽宿县等地的小学、中学、师范及农林职业学校担任教学或领导职务。1945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后,历任焦作太行八中教导主任、秘书,北方大学农……[详细]
  范伦五(1893-1969),原名0臣,修武县范庄人。幼年在本村私塾读书,毕业于修武县第一完全小学。从1919年起,先后在修武、安阳、厦门、安徽等地的教育界、旧政界做事近20年,教学严谨。教德高尚,廉洁奉公,主持公道,在修武县士绅中有一定威望,与各界人士有着广泛的联系。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安阳,豫北人民开展了蓬蓬勃勃的抗日救亡运动。范伦五激于爱国义愤,积极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支持儿子范离到共产党、八路军主办的华北军政干部……[详细]
  刘汉杰(1898-1968),名宗沛,修武县顺城关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南省分会成员,同时,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刘汉杰幼时家贫,但勤奋好学。常带些煮熟的黑豆,边吃边站在教室外听教师讲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来中国招募华工,刘汉杰应招在欧洲战场上当国际红十字会抬担架的苦工,受尽了艰辛和-。回国后,以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少许积蓄和岳父的资助,就读于山东齐鲁大学。毕业后,先在国民党河南省建没厅任道路水利视察员;后到国民党黄河水利委……[详细]
  周成山(1884-1966),阎立泉(1901-1983),都是修武县新街人,为姑表兄弟。成山幼年父母双亡,外祖母(阎之祖母)怜其孤苦,将他收留抚养。11岁随舅父在城内西大街一个小饭铺当学徒,9个冬春只学会一些简单面食操作技术。1904年,改入东大街同泰馆饭庄学艺。由于他歉逊好学,刻苦钻研,虚心求教,逐渐学会了面案、菜案的操作技术,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烧,炒、馏、炸、爆、煨、蒸等灶上技艺,从而大大开扩了眼界。1910年,周成山八焦作镇最负盛……[详细]
  陈修道(1922-1966),沁阳县西向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沁阳县三区区委秘书,四区区委副书记、书记,县委-委员会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县委副书记等职务。1964年12月调任修武县委副书记。陈修道为人耿直,光明磊落,坚持原则,艰苦朴素。1956年,他的前妻患严重妇女病,丧失劳动能力,县领导让他把家属户口转为非农业人口,他却说:党给我的报酬够多了,不能再给国家添麻烦。坚持不让转户口。195……[详细]
  蒋松忠(1942-1966),修武县陈村人.初中毕业后,于1958年到修武县陶瓷厂当烧窑工。蒋松忠工作积极,认真钻研,迅速地掌握了烧窑技术,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多次被评选为广生产标兵。1964年,因烧窑用的煤炭供不应求,经常发生停窑,严重影响生产计划的完成.面对这种情况,蒋松忠大胆提出了用煤末代替煤炭的革新计划,受到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任命他为技术革新小组组长。开始他将煤末过筛,用筛出的煤渣代替煤炭,效果虽近似煤炭,但筛下的煤粉却弃置无用……[详细]
  樊守学(1910-1963),修武县小官庄村人。出生在太行深山区一个只有1户人家的黑双村,靠开荒、烧木炭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1943年秋,八路军到修武县金岭坡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并用节省下来的口粮救活了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樊守学和广大贫苦农民,使守学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贫苦人民才能获得翻身解放,遂参加了民兵,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春,樊守学全家移居太行山脚下的小官庄,并担任村长.他领导群众与日伪军进行了坚决顽强的斗争。5月1……[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