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生平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详细] |
司马懿(179—251年),208年为文学掾,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乘曹爽陪曹芳离洛阳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详细] |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怀州河内(今沁阳)人。祖父迁居郑州荥阳,商隐生于其父做获嘉县令任所,3岁随父居浙江,度过6个春秋,10岁时,其父病故,随母返回故乡。自述当时境况为:“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从叔李某,不从禄仕,商隐与弟此后数年由从叔“亲授经典,教为文章”。15岁学仙玉阳,16岁著《才论》、《圣论》两篇古文,颇有声望。唐文宗大和四年(8……[详细] |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北宋宰相。后周显德初年进士,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建立后,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知太原行府事、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后因罪流放至崖州,雍熙二年(985年),卢多逊在流所去世,终年五十二岁。进士出身 后周显德(954年―960年)初年,卢多逊考中进士,……[详细] |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昭嫡长子。公元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史称“太康之治”。司马炎为了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导致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公元290年,司马炎驾崩,葬于峻阳陵,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人物……[详细] |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曹魏后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继其父兄的事业,消灭蜀汉,基本上完成了取代曹魏。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文帝。司马昭(211-265)即晋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字子上(《三国演义》中字子尚),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司马懿次子。三国曹魏后期政治家和军……[详细] |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别名司马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公元318年司马睿于4月26日即皇位,改元太兴,重用王导,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见无法动摇王导势力,自己名为天子,号令却不出宫门,渐渐忧愤成病。公元323年1月3日,晋元帝忧愤病逝,终年47岁,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建平陵。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司马睿,公元276年(咸宁二年)生于洛阳,祖父琅……[详细] |
妲己,为中国殷商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人称:一代妖姬。传说姓苏,不过有关苏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另外一种说法是,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妲己((dá jǐ),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而苏家正是出自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苏庄。商纣王子辛的爱妃,有美色,又能歌善舞。《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他“以酒为池,悬……[详细] |
石奋(公元前219—前124)西汉大臣。字天威,号万石君,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无文学,恭谨无比。初为小吏,侍高祖。帝爱其恭敬,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文帝时官至太中大夫。景帝即位,列为九卿,身为二千石,四子皆官至二千石,号为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养老归家。“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谨慎小心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司马迁认为石奋虽不善言谈,但却敏于行事。人物生平石奋像万石君名叫奋……[详细] |
何瑭(1474~1543),字粹夫,号柏斋,虚舟,生于武陟县千秋乡头铺管(今何营村)。七岁时随家迁入怀庆府城内(今沁阳县城关镇),他自幼聪颖好学,才华出众。《明史》“儒林传”记载:何塘“年七岁,见家有佛像,抗言请去之”。弘治十四年(1501年)乡试第一,第二年中进士,选人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晋修撰。步人士途后,他为官清正,刚直不阿,曾为时人所称赞。后“以经筵触忌讳,谪开州同知”。在……[详细] |
宋学义(1918一1971年),王曲乡北孔村人,是闻名中外的“狼牙山五壮士”之~。学义出身贫苦,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扛长工、打短工,哥哥整年累月跑老山(太行山)担挑为生。学义从小就当童工,给县城一家面铺蹬大箩,全家老小拼死拼活干。总是维持不了生计。到1937年,共欠40块(银元)0,地主乘机把全家仅有的二亩保命田夺走了。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更无着落。学义只好背井离乡,逃荒要饭。1939年……[详细] |
曹瑾(1787~1849年),字怀璞,号定庵,清河内(今沁阳城内)人。瑾少时才锋颖拔,年未20,即以第一名举于乡。瑾亦颇自负其才,以为甲科可中,然数次应礼部试屡失利,后以大挑一等分发直隶,历署平山、曲阳、饶阳、宁津等县县令。直隶畿辅号称难治之地,曹瑾署饶阳时,值此连年旱灾,饿莩载道,他上表朝廷,请帑赈饥。后走乡串村,察户数多寡,被灾轻重,亲发赈济,不经胥吏手,而自已则买饼充饥,艰苦廉明……[详细] |
李雪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李育林。1910年10月14日生于河南省修武县周流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7岁起读书,15岁考入焦作卫辉中学,半年后又考入洛阳省立第四师范。1928年春在郑州考入西北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国民党第26路军任排长。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5军团第38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赣州、漳州、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详细] |
王梦恕1939年12月生,男,汉族,温县招贤乡安乐寨村人。1964年唐山铁道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部隧道局副总工程师。他195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唐山铁道学院桥隧系,1961年毕业后在该校研究生院继续深造。1964年研究生毕业时,他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毅然投身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北京地铁建设的第一线。第一条地铁,对我国来说无疑是件新生事物。当时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详细] |
郭东明(1959.04.30-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家。河南省温县人。1982年1月大连工学院本科毕业,1984年和1992年在该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 长期从事精密超精密加工与测试、数字化制造工艺技术与装备方向研究,形成了工艺理论基础研究与工艺装备研发应用密切结合的研究特色。在高性能零件精密制造、难加工材料零件精密超精密加工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详细] |
王光远1924年3月生,男,汉族,温县黄庄镇南韩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46年参加工作。历任助教、讲师、教研室主任、副研究员。我国著名工程力学和结构工程专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哈尔滨建筑大学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所长,系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学家。王光远出身于小学教师家庭。从小倍尝生活之艰辛,目睹军阀、土匪和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很早就牢固地树立……[详细] |
刘锡五(1904-1970),本名刘荣福,孟县堤北头村人。他的童年是跟随父亲在江苏淮安和家乡的私塾中度过的,1920年到1924年,在开 安德烈中学读书。这个时期发生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刘锡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学校他订阅了《新青年》、《向导周报》、《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从中吸取精神营养,锡五的表叔武怀让(即吴夫敬、武迈五,孟县南街人)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详细] |
张凤翙(1881——1958年)字翔初,原籍沁阳市木楼乡张庄人,后迁往陕西。张凤翙自幼聪颖,学业优秀。清光绪年间中秀才,名列咸宁县同榜第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入陕西陆军武备学堂,三十年(1904)毕业,被清政府选送日本学习军事。三十二年(1906年)在振武学校毕业后,又考入士官学校骑科,为该校第六期学生。他在振武学校上学时加入同盟会,为该会早期会员之一。但并未决心献身反清事业……[详细] |
白尚成,男,回族,1962年11月出生,河南孟县人,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10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学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80.10--1981.01银南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学习1981.01--1982.12原县级吴忠市红旗公社团委书记兼文书1982.12--1984.02原县级吴忠市团委常委1984.02--1985.09原县级吴忠市……[详细] |
沈壮海,男,汉族,河南博爱人,1971年1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9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协助书记分管教师和人才工作,协助校长分管人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分管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系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社会学院。1990年至1994年在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