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别名李十二,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详细] |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0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详细] |
禹,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 ,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国号夏。并……[详细] |
邓小平(1904~1997)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祖籍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吉安县),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5岁入私塾就学,1910年入协兴乡初级小学学习,19……[详细] |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明代文学家,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详细]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详细] |
杨廷和(1458—1529年),字介夫,号石斋,蜀郡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县)人。明朝内阁大学士,官至首辅,性沉毅持重。治国经邦,政声蜚著,是明代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杨廷和少聪慧,读书用功,12岁举于乡,19岁中进士,弘治二年(1489年)进翰林院修撰,因参修《宪宗实录》升为侍读,侍奉皇太子讲读。后又参与编撰《会典》,被破格提拔为左春坊大学士。正德二年(1507年)初由詹事入东阁,专典诰赦,……[详细] |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二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苏询的散文多为论辩文,字字珠矶,句句珍宝;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苏洵在谱学领域贡献巨大,他创造了现代修谱方法之一的苏氏谱例,影响巨大,时至今日仍然是许多地方和姓氏的修谱范例。人物生平青年游荡北……[详细] |
苏辙(1039~1112) 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详细] |
黄峨(1498-1569)明女文学家,字秀眉,明朝工部尚书黄珂之女,四川遂宁人(今遂宁市安居区玉丰镇)。少年时其诗名已为时人所知。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与新都状元、翰林院修撰杨慎(升庵)结为伉丽。婚后居新都桂湖之滨的榴阁。次年,随杨慎回京。世宗嘉靖三年(1524),杨氏父子在“议大礼”的政争中,忤触嘉靖,杨慎两受“廷杖”,后被谪戊云南永昌卫。她回到新都居处。其间以诗词寄情,她……[详细] |
罗瑞卿(1906年05月31日—1978年08月03日),汉族,四川省南充市舞凤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之一。他参加过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主持过抗日大学的工作,建国后曾是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副部长、共和国的副总理,文革时期受林彪等人诬陷遭批判,1977年被平反,次年去德国治病不幸逝世。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详细] |
刘娥(968年1月28日-1033年4月30日),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太后。刘娥虽然长年受宠,却无法怀孕,真宗和刘娥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来。1010年,李氏生下一子,却只会认刘娥为母,两年后刘娥被立为皇后。刘娥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是宋真宗的贤内助。太子赵桢即位后,刘娥被封为皇太后,朝中实物由刘娥处理。明道二年(1033),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谥号……[详细] |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详细] |
李冰,山西运城人,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详细] |
花蕊夫人,生卒:约883年-926年。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诗一(《全唐诗》下……[详细] |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详细] |
岳钟琪(1686年—1754年),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 ,原籍凉州庄浪(今甘肃临洮)。岳飞二十一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名将,累官拜陕甘总督,封三等威信公,屡平边地叛变,著作《姜园集》、《蛩吟集》等。岳钟琪担任总督期间,在陕甘两省推行摊丁入地,又对四川乌蒙等土司实行改土归流。曾静向他进言反清,而岳上奏于雍正帝,引发了吕留良案,但雍正已对他起疑,后下狱险……[详细] |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11岁时,父亲病故,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到地主家去帮工。白天放牛、割草、担水,夜里还要服侍地主,受尽剥削和压迫,一年累到头,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生活,因此他对旧社会充满仇恨。中江县解放后,他参加了农协会和民兵,积极为党工作。曾两次识破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契约的阴谋活动,并捉住一个逃亡大地主,搜出、缴获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土改……[详细] |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7年),字长卿,乳名“犬子”,汉巴郡安汉(今四川蓬安)人。生于公元前179年(文帝元年)。《史记》本传谓其“既卒八年”天子始封禅(武帝元封元年),据此推算,卒于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少年时好读书,学击剑。景帝时,“以赀为郎”,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便称病去职。与梁孝王刘武门客邹阳、枚乘等友好,客游梁,成为梁孝王的文学侍从,作《子虚赋》……[详细] |
张问陶,字仲冶,遂宁人。以遂宁城西有船山,故号“船山”,亦称“老船”;又因貌似猿,乃自称“蜀山老猿”;晚年辞莱州知府,留虎丘养病,自号“药庵退守”。问陶出生于世代书香名宦之家。高祖鹏翮,清康熙、雍正两代名臣,曾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曾祖懋诚,曾官通政使。祖勤望,曾任山东知府。父顾鉴,曾为云南开化知府。均有政声,亦有著述行世。弟兄姊妹皆博学多才,闻名于世。乾隆二十九年(1764)五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