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公元1936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6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王广明(1936~2015),曾用名王柄栓,河北武安县(今武安市)人,十五岁随南下的解放军到武汉,十六岁即来到潜江,从此他将其一生奉献给了这片热土,成为潜江人民敬重的“王爷”。走出太行山随军南下1936年1月23日,王广明出生在河北武安县阳邑镇永安村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王锡福、母亲田先景虽勤劳本分,还是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王锡福年轻时靠给大户人家打长工度日,成家后靠务农和在农闲时到太行山西边的山西……[详细]
2、张锦秋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 张锦秋
  张锦秋(女)教授级高级建筑师,1936.10.生于成都。1954-1960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61—1966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梁思成、莫宗江教授。1966.2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1987至今担任院总建筑师。多年来,她的设计思想始终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 张锦秋的建筑生涯可分为三个阶……[详细]
3、林元培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 林元培
  林元培桥梁专家。1936年2月8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福建省莆田(县)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土木工程学校。曾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现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 主要成就和贡献 理论方面主要有: (1)Bending Theory of Skewanisotropic Plates.(I.A.B.S.E.Proceedings P-32/80) (2)装配式横向铰接板横向分……[详细]
4、俞梦孙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 俞梦孙
  俞梦孙(1936.03.09- )航空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家。现任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第四军医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双聘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1953年毕业于空军军医学校。1958年,他成功地把我国第一台航空医学遥测装置送上蓝天,开创了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事业。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上首创冲击载荷下人体脊柱动态……[详细]
5、陈丙珍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陈丙珍
  陈丙珍(女)(1936.5.5- )化工系统工程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62年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获副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学术期刊“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编委,“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副主编等职。曾担任第8届过程系统工程会议(2003)国际组委会主席。 70年代后期即致力于化工系统工程新学科的建设和工……[详细]
6、钟掘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 钟掘
  钟掘(女)(1936.09.01- )机械工程专家。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原籍河北省献县。1960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机械与制造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在轧制、锻、挤等金属塑性加工原理、工艺与装备的科学与工程研究中,注重探索大型复杂结构件材料流变的多尺度结构演变规律,研究材料与构件成形成性协同制造中的能量传递与转化规律,以获得高品质构件;进行系统动力学、复杂系统耦合与解耦设计理论……[详细]
7、盖钧镒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 盖钧镒
  盖钧镒(1936.6.5- )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57年南京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1968年该校作物遗传育种在职研究生毕业。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豆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世界大豆研究会第五届常务委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数量遗传研究,发表论著430余篇册,并致力于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创……[详细]
8、孙忠良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9362019)
  • 孙忠良
  孙忠良(1936.8.26- )微波毫米波技术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鄞县。1960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微波、毫米波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一)1980年首先提出体效应谐波振荡器原理,研制出94GHz体效应谐波模振荡器。(二)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介质谐振器基波稳频谐波输出毫米波微带振荡器;3毫米短槽耦合器级联耦合谐波……[详细]
9、顾国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 顾国彪
  顾国彪(1936.06.02- )电机学专家。上海市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电力设备新技术实验室主任和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科群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 长期从事大型电机蒸发冷却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对不同沸腾温度、循环原理、冷却结构的蒸发冷却系统进行了实验及理论研究,共同建立了相变传热应用于大电机冷却的理论基础……[详细]
10、顾真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顾真安
  顾真安(1936.11.16-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58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博导。长期 从事特种玻璃和光导纤维研究。研究稀土族元素在石英玻璃和光导纤维中的光谱和非线性光学特性,获得多种元素的D-F电子宽带跃迁具有紫外强吸收和可见荧光 转换特性,以及上转换荧光、倍频和光放大性质;研究了化学气相掺杂沉积、溶液掺杂和氢氧焰熔制-电熔成型两步法工……[详细]
11、邹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邹竞
  邹竞(1936.2.9- )(女)感光材料专家。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平湖。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电影工程学院,获工艺工程师学位。现任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感光材料和功能性薄膜材料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上世纪60年代成功地研制出当时国防军工急需的三种特种红外胶片,填补了国内空白。从70年代起,先……[详细]
12、陈火旺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2008)
  • 陈火旺
  陈火旺(1936.2.5-2008.2.2)计算机软件专家。福建省安溪县人。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在国内率先实现计算机符号宏汇编器。70年代初主持全国Fortran编译程序会战,设计成功我国第一个Fortran编译系统。1979~1983年任银河-I巨型计算机软件总负责人,负责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直接主持向量语言的设计、编译方案的制定和向量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审定,“银河-Ⅰ……[详细]
13、余贻鑫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余贻鑫
  余贻鑫(1936.11.6- )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 1963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天津大学教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首席客座教授。现任天津大学教授。 长期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实际进行深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电力大系统安全监视、防御与控制中域的方法学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国际先进成果,并在世界上首次把该成果用于实际电力大系统。在城市电网优化规划方面,……[详细]
14、康玉柱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康玉柱
  康玉柱(1936.5.5- )石油地质专家。出生于辽宁省北宁市。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曾任地矿部塔北油气联合勘探指挥部指挥兼专家组组长和国家储委油气专委委员。现任中国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专家组副组长。 1984年,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塔里木盆地主持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首次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拉开了塔里木盆地找油大会战的序幕;“八五”和“九五”期间主持国家……[详细]
15、潘自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潘自强
  潘自强(1936.6.1- )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湖南省益阳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在我国辐射防护学科发展初期,1963年提出了我国的实用保健物理学框架,在保证-研制和核能发展中,完成了多项监测技术和方法,对我国辐射防护学科体系和基础结构的建立、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自上世纪70年代,率先开展、参与并指导完成了“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