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靖边县历史人物介绍2

靖边县历史人物介绍2

  郝登鸿(1911~1945),字云程,今靖边县红墩涧乡填满梁壕人。民国十一年(1922),郝登鸿考入横山县第一高小。在校期间,由于受共产党员的影响,他读了《共产主义ABC》等革命书刊,加入进步组织学生自治会,并与高岗、曹动之等领导了以反对-污吏、苛捐杂税为中心的-斗争。十七年(1928)十月,郝登鸿在横山南关小学任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十八年(1929),根据地下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建立党的地下工作点。他经常以经商作掩护,到内蒙巴兔湾、纳……[详细]
  张玉珍(1911~1965),今靖边县镇靖乡盐店坬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参加革命,二十六年(1937)加入中国共产党。40年代初,在他任镇靖区二乡指导员时,有几户移民种地没籽种,牲畜无草料,处境困窘。张玉珍从自己家里拿出部分草料籽种,同时四处奔走,向全乡较富裕的人家借粮借草,彻底解决了移民们生活和生产上的困难,移民们称赞他是实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好干部。镇靖小学住宿学生吃饭烧柴困难,他发动群众义务为学校种地、栽沙柳100多亩。在三十……[详细]
  晋文华(1911~1982),又名晋宝,原籍陕西省绥德县名州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逃荒到靖边,后定居于柠条梁镇西园子村。晋文华自幼喜好民间器乐,尤其酷爱唢呐。十三四岁时,随父学祖传的小炉匠手艺。他不喜欢这个职业,常常不是溜走就是打瞌睡,因此屡遭父亲打骂。可晋文华一听到锣鼓乐声,便心明眼亮,浑身发痒,总要瞅空子溜出去瞧瞧。后来便改行学吹唢呐。晋文华学艺十分刻苦。每日清晨,或上山头,或下河滩,刻苦练功,技艺日见长进。到中年愈益见好,驰……[详细]
  阴云山(1910~1935),陕西蒲城县人。少年时即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月,受红二十六军派遣到靖边工作,任红七支队靖边游击队指导员,在靖边西南部领导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活动。在游击队里,他积极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九月,根据陕甘特委指示,建成蒋家寺区革命委员会,阴云山任主席。二十四年(1935)四月,西靖边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阴云山任副主席,八月后任主席。十一月,西靖边警卫一连连长宗文耀和游击队一……[详细]
  高守谦(1908~1978),今靖边县五里湾乡阎家庙人。幼年家贫,10岁起就给有钱人家放羊。“人民公社化”后,又给生产队整整放了15年羊。高守谦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放牧经验,是远近闻名的“拦羊状元”。他放羊夏天早出晚归,羊群多走背坡;秋冬迟出早回,羊群多在阳坬。夏秋边拦羊边割草,冬春缺草时,在舍内补饲。由于拦放精心,补饲适量,他拦的羊一年四季不掉膘。母羊1周岁即开始怀羔,成年母羊怀双胎的占半数以上,部分羊年繁殖两次。每到母羊生产……[详细]
  刘玉珍(1907~1980),女,原籍内蒙古包头市,12岁时随父流浪到靖边县九里滩村。在土地革命斗争中,刘玉珍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参与当地打土豪斗地主的革命活动,在斗争中锻炼成长,民国二十四年(1935)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全县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中,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头学习纺线织布,成为远近闻名的纺织能手。三十二年(1943),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农业合作化运动兴起后,刘玉珍带头在本村组织了全乡第一个农……[详细]
  谢有德(1907~1949),今靖边县畔沟乡祁家园子村人。少年时读书5年,品学兼优。民国十五年(1926),谢有德到国民军石谦旅当兵。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陆军新编十一旅、驻榆国民革命军八十六师教导团等处从事党的兵运工作。三十四年(1945)十月,谢有德与十一旅地下党员牛化东等策动十一旅一团官兵在安边起义。十一月,配合八路军某部警备三旅包围歼灭了驻扎在柠条梁的十一旅二团。此后,他任新编十一旅二团参谋长。三十六年(1947),谢有德调……[详细]
  冯明山(1903~1979),今靖边县新农村乡海子畔村人。曾在本村私塾、新伙场天主教堂小学读书,后患腿病辍学。冯明山从小口齿伶利,爱好绘画演唱。20多岁开始学演陕北说书,学艺刻苦,长进很快,数年出师。起初演说旧书《明公断》、《五女兴唐》等。40年代初,在延安革命文艺影响之下,他开始学演、创作新书,先后改编了《乌鸦告状》、《王贵与李香香》,创作了许多以破除迷信、改造二流子、生产拥军为主题的新书,深受群众欢迎。50年代初,配合宣传新《婚姻法……[详细]
  高吉人(1899~1979),今靖边县王渠子乡油坊坬子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对军事颇多研究,才能逸群。高吉人初在杜聿明部任准尉,后历任营长、团长等职。民国三十一年(1942),升至国民军二○○师副师长。不久,二○○师奉命赴缅甸抗日。在一次战斗中,师长阵亡,高指挥部队坚持战斗,突出重围,随即接任师长。三十三年(1944),二○○师复赴缅甸,在一次残酷的反歼灭战中,高部痛歼日寇,战果辉煌。国民党《中央日报》曾以《功立域外,誉满盟邦——二○……[详细]
  杜芝栋(1898~1986),靖边县镇靖人。幼时家贫,未上学,靠自学粗识文字。杜芝栋从小酷爱文娱活动,是个一听到锣鼓声便呆不住的“红火人”。二四十年代,逢年过节,他既是镇靖街秧歌队的积极组织者,又是主要演唱者。由于他平时注意向民间戏班的老艺人请教学习,加上自己在演出实践中的琢磨体会,演技逐步提高。《张连卖布》、《捡柴》、《钉缸》等均是他早年的拿手好戏。杜芝栋不但能演戏,还能编戏。抗日战争时期,他组织本村青年唱歌、演戏、闹秧歌,宣传党的抗……[详细]
  田宝霖(1898~1992),字润芝,今靖边县王渠子乡长渠沟人。本县民办合作社的开创者。青年时代,田宝霖为养家糊口,曾进天主教堂做事。后离开教堂到内蒙、宁夏、洛川、吴旗等地做生意,在地方上颇有名气。民国二十七年(1938),田宝霖回到家乡。因他见多识广,很有办事能力,不久被本县党组织发展为积极分子。三十年(1941),在靖边县委书记惠中权的支持下,田宝霖在本县创办了第一个民办合作社。合作社吸收群众股金740400元(边币),组织了8头牲……[详细]
  王秉印(1897~1979),今靖边县席麻湾乡兴盛台人。青年时家境贫寒,在外揽工度日。民国二十四年(1935)家乡解放后,他分得了土地,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大显身手。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总是鸡叫头遍就起床,农忙季节下地干活,农闲季节捡柴拾粪。肩上背篓、手中的粪杈是他的随身之物。村里人说他是个“手中不离粪杈杈,一泡尿也要夹回家”的过光景人。在40年代初的边区大生产运动中,他带领全家人开荒200多亩,打引洪漫地坝6道,造出高产洪漫坝地1……[详细]
  王锦秀(1894~1935),今靖边县青杨岔镇总关口村人。出身农民家庭。未上学,靠自学粗识文字。民国十七年(1928),陕北遭大灾荒,靖边县长牛庆誉动员富户捐款献粮赈济灾民。王捐献粮食10余石,并劝喻富裕亲朋捐出80余石,散发给当地饥民。30年代初,青杨岔一带常有土匪骚扰,民不聊生。王锦秀对此切齿痛恨。民国二十一年(1932),说服父亲买了10多支枪,组织起1支武装,取名保家团。土匪自此再不敢骚扰。二十二年(1933)二月,谢子长由南方……[详细]
   王国宝(1893~1978),今靖边新农村乡瓦房村人。以“过光景”遐迩闻名。王国宝每天鸡叫起床,出门总要背个粪篓。线单子被面一盖30多年。“羊肚子”手巾、布腰带一扎10多个年头。上衣一辈子不扎领子,有人不解,问他为何这样?他说:“1条领子节省2寸布,一辈子能节省多少!”王国宝自幼家贫,曾靠揽工为生。后来租种别人家土地,由于他辛勤劳动,节俭持家,家境渐好。土地革命一开始,他便接受革命道理,拥护共产党的政策,成为积极分子。抗战时期,王国宝……[详细]
  宋学礼、宋学智,靖边县新城堡陆家湾人。民国前期,因宋家殷实厚富,广有钱财,人称“宋百万”。宋家世代务农,家境平常,到宋假娃时渐渐富裕起来。宋假娃生三子,长名学仁,少亡。次子学礼,幼子学智,2人皆精明强悍,颇有心计。民国初年,山西禁烟,鸦片价格暴涨。宋学礼身背破“捎码”,哼着“莲花落”,往返于晋、陕之间,名为行乞,实则贩卖烟土,牟取暴利。同时,宋氏兄弟还大做其它投机生意。春、秋季节,雇搔羊工五六十人,到定边、安塞、保安、吴旗及靖边境内各乡……[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