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花都区历史人物介绍4

花都区历史人物介绍4

  侯桂平(1884~1967),又名侯世安,花山镇,岗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侯桂平幼年就读于本乡私塾,14岁始,随叔公出外,先后在番禺、广州等地当理发学徒、榨油工人。民国10年,(1921),侯桂平积极参加广州油业工会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民国12年初,中共广东区委派刘尔崧、周其鉴等人到油业工会进行改组工作,在工人中组织了一个“十人团”,以委员制代替旧式会长制。侯桂平是十人团成员,又被推举为总会执行委员、会计主任兼番(禺)、顺(德)分……[详细]
  利树宗(1893~1957),字柱石,花山镇小㘵村(今属新和村)人。民国初年毕业于黄埔陆军小学堂,民国8年(1919)后,先后在粤军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训副官等职。民国24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一运输站站长,同年8月任广州市宪兵司令,越年夏去职,调任第480旅旅长。民国26年,日军侵略华中,利率该旅参加南京保卫战,溃败而回。后任番禺县县长,番禺沦陷后逃往澳门。民国36年,任花县花山水利协会主任,计划兴建“清水……[详细]
  利寅(1876~1954),字寿峰,小㘵村(今花山镇新和村)人。少时在乡塾读书,习八股至20岁,自觉八股不适用,改习算术、英文,先入黄埔水师学堂,后入广雅西学堂专攻西学,每试名列榜首。广雅毕业后,被选派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学习化学,潜心苦读4年,毕业后回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底返粤,在广东农林试验场任技师,后又兼任场内附设农林讲习所(农学院前身)教员。宣统三年(1911)10月10日武昌起义,同年11月9日广州光复……[详细]
  江起鹏(1864~1953),字杰臣,花山镇洛场村人。幼家贫而好学,稍长即赴美谋生,在洗衣馆、牛肉店做工。后与一位有志学汉语的美国人结识,彼此建立中英语互教互学关系,因而精通英语,并有机会进入大学半工半读。光绪二十六年(1900)毕业于钵仓(PROTLAND,今译0兰,属俄勒冈州)理工学院。他是第一个进入美国黄石公园(当时世界最大的公园)参观的黄种人,曾在那里刻石留名。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派其弟启田赴美宣传、游说,争取海外华侨及美国人士支……[详细]
  宋士台(1894~1953),赤坭锦山村人,官僚家庭出身,保定军校第六期及陆军大学将校班毕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宋士台参加北伐战争,积军功从排长升至连、营、团长。民国19年(1930),宋士台任叶肇第二师第六团团长时,奉命移师入赣,驻防南康,参加剿共,以其有功,升为第四路军第六十三军一五二师四五四旅少将旅长。抗日战争初期,宋士台率该旅驻防海南岛,目睹第四路军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和一六〇师在淞沪和南京保卫战中损失惨重,以“国都沦陷,友军……[详细]
  • 徐维扬
  徐维扬(1887~1952),字瑞甫,新华镇三华村人。祖父徐俊贤,曾参与太平天国起义,后回家务农。父徐朗耀,清末武秀才,后从商,常以太平天国故事训勉后人。徐维扬曾自述:“自幼习闻洪天王故事,革命思潮,一触即发。”后来,他进入广州培英学校接触了西方思想,对孙中山倡导反清革命尤为向往。毕业后,入广东陆军将弁学堂习炮科,与黄兴、赵声、倪映典等结识,加入同盟会,并任陆军分会主盟人。宣统元年(1909)秋,同盟会南方支部成立后,策划发动新军在广州……[详细]
  江侠庵(1875~1951),原名楚洋,花山镇龙口村人。父汝沾曾在广西桂平县蒙圩业洗染。侠庵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四,家贫,仅得二亩余地、半间泥屋。侠庵童年入村塾,及长,博览经史,参加广州府考试,被录取为案首(秀才第一名)。光绪二十六(1900)年,两广总督府举办选送出洋留学生考试,他被录取官费留日,攻读法政科,在留日期间参加中国同盟会,毕业回国后在海丰县师范学堂、广东政法学堂任教。陈炯明曾在这两所学堂读书,江侠庵成为他的业师。民国成立,陈……[详细]
  黄飞(1921~1947),原名黄士杰,曾用名黄一平、黄文升,新华镇黄歧山村人,革命烈士。黄飞出身于商人家庭,祖父黄镜波在香港经营米业,父亲黄祥徵在港开设船务公司。从民国15年(1926)起,黄飞先后就读于广州市立第四十九小学及培英中学西关分校;后又转读于香港华侨中学和南华中学,毕业后,到广州报考中山大学。民国26年(1937)7月,发生卢沟桥事变。当时黄飞之长兄在昆明某大学被敌机炸死,黄飞毅然投身香港学生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7年……[详细]
  李守纯(1908~1944),原名宋耀宏,曾用名来英、李保明、李明、李守信,狮岭镇黎村人,革命烈士。民国11年(1922),李守纯在广州沙面一家洋行当杂工,后加入洋务工会。民国13年7月,他参加中共领导的沙面工人抗议英帝国主义颁布的侮辱中国人民的《新警律》的-斗争,并取得胜利。随后,他又积极投身省港大-行列,参加劳动童子团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调到中共广东区委,任机要交通员,兼管油印及收发等工作。广州起义失败后,李守纯前往香……[详细]
  黄金源(1871~1944),花县镜湖上社(今新华镇东镜村)人。少年家贫,念过3年私塾,10多岁就在村中干担“八音箱”等杂活,后到广州、香港谋生,做屠宰工。几年后,便自设肉档营业,逐步扩大为3个肉档。金源跟香港著名拳师林世荣学得一手好武艺,为人慷慨豪侠,仗义疏财,因而受到本派洪门会友及肉行工友的拥护。民国9年(1920),香港各行业为维护本行业利益,纷纷组织各行业工会。其时猪肉行业也成立了工会(行会性质),群众推举金源为肉行持平工会会长……[详细]
  罗华堂(1874~1939),炭步鸭湖村人(今瓦步村),世代务农,年幼丧父,其母及弟妹四人,力耕不足糊口。华堂因家贫辍学,17岁受雇于永兆公司,在渡船当踩车工。该船航行于广州—赤坭,经营客货运输。一次,船行至五和附近,遭匪抢劫,华堂急中生智,在船尾点燃鞭炮放在煤油罐内,再将罐投入河中,顿时恍似枪声大作,将土匪吓走。事后,华堂被老板擢升为帐房见习,数年间递升至行船司理。光绪末年,华堂主持引进“鸿发”蒸气机拖轮拖带白坭至广州的渡船,航时缩短……[详细]
  刘绥华(1903~1938),原名有禄,又名其中,花山镇两龙村人,革命烈士。刘绥华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刘文湛,是乡村医师,母亲梁氏是家庭妇女,全家8口,全靠父亲行医勉强维持生计。刘绥华8岁进私塾读书,11岁转入两龙圩的悦贤高等小学就读。民国10年(1921)夏,刘绥华高小毕业后,先后在天心塘(今红群村)、危庄、田螺湖、仙阁等村庄的小学任教。民国11年,在花县早期农运领袖陈道周的指导下,刘绥华和王岳峰等人在聚龙庄成立以“学习上互相帮助……[详细]
  汤廷光(1865~1933),幼名朝焰,库名廷光,字朗亭,炭步石湖山村人。廷光毕业于黄埔水师学堂,随后派往英国留学。学成回国后,长期在舰艇工作。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中日海战中,廷光为定远舰管带,指挥定远等舰,奋勇冲击,定远舰多次中弹,舰桅被毁,舰身沉没,廷光爬上烟囱,幸而脱险。因此次海战有功,他受御赐二等第三双龙宝星海军正参领。光绪三十四年任海琛巡洋舰长。同年10月,廷光奉命驾驶海琛舰从天津前往日本东京,载送清朝特使回访天皇,12……[详细]
  朱兆莘(1879~1932),字鼎青,花县赤坭黄沙塘村(现巴江村)人。祖父朱桂芳,咸丰壬子(1852)科经魁;父朱珩,光绪乙未(1895)科进士,钦点刑部主事,历任知县、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民事庭庭长等职,熟习经学及辽、金、元三史,并曾任国子助教及总理衙门舆图馆,著有《元朝秘史》等。兆莘幼年勤学向上,后以优廪生肄业于广州广雅书院,又以学业成绩优秀,被选送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优级师范馆学习,毕业成绩优异,获钦赐中书举人。光绪三十三年(……[详细]
  宋居仁(1854~1937),原名作松,赤坭赤㘵村(现属皇母村)人。少时家贫,以牧牛为生。时值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招募华工,居仁为谋生计,应征往檀香山从事劳工三年。期满后留下从事农牧业。居仁后来与孙中山结识,时相往来。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宋居仁等首批加入。时居仁任檀香山花县同乡会会长,首设筹饷局,发动侨胞捐献,资助孙中山。次年回国,随孙中山策划首次广州起义,失败后,避居越南。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孙中山以“会党”……[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