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人物

广州市名人录

  • 崔与之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少年时即“卓有奇节”,不畏路途遥远,到京师(今杭州)太学就读。南宋绍熙四年(1193)中进士,成为广东由太学取士的第一人。授任浔州司法参军。那时,储存谷物备荒的常平仓年久失修,每逢雨季,粮食受潮变质,与之及时修复,受到地方官的器重,推荐授任淮西提刑司检法官。当地人出现不堪土豪逼债诬告的斗殴命案,主管-拟严刑惩处,……[详细]
  •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小名伙秀,族名仁坤,后因避讳天父爷火华而改名秀全。秀全出生于花县官禄㘵村一个农民家庭(一说出生于福源水村,后举家迁往官禄㘵村),其祖先洪㳂三于康熙年间从嘉应州石坑村迁来花县,洪秀全为第六代;其父镜扬,勤劳朴实,为人公正,曾任官禄㘵的“堡尊”,对掌管村中事务,调解族人纠纷,都有较高威信。洪秀全七岁入本村书……[详细]
  • 何香凝
  何香凝(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自号双清楼主,祖籍南海县神安司大通堡(今东漖镇海南村棉村),出生于香港。其父何炳垣是香港一大地产商,支持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何香凝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光绪二十八年,她与廖仲恺东渡日本留学,何香凝先进东京日白女子大学,后转入女子师范预科就读。光绪三十四年改入东乡女子美术学校,在高等科学习绘画,清宣统二年(1910……[详细]
  • 朱执信
  朱执信,名大符,字执信,祖籍浙江萧山,出生于广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读广州教忠学堂,与舅父汪精卫及古应芬等组织群益学社,探求新知。光绪三十年考取官费生留学日本,入法政速成科。留学东京期间,博览群书,广交朋友,结识了孙中山、廖仲恺等人,深受革命思想影响。光绪三十一年,经胡毅生介绍,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中国同盟会筹备会议,并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评议部评议员兼书记。同盟会成立后……[详细]
  • 陈澧
  陈澧,字光甫,番禺县捕屡人(今钟村),九岁能文十七岁中秀才,官位河潺训导,后改授国小学录衔。陈澧学识过人,主张破门户之见,互为补充,各取所长。同治四年,受两广总督瑞麟及广东巡抚郭嵩焘之聘,与学士赵婴齐测绘广东省全图。陈澧著作有《东塾读书记》、《汉儒通义》、《大学述义》、《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声律通义》、《广州音说》、《广东图说》、《忆江南馆词》、《番山县志》、《菊坡情舍集》、《孝经纪……[详细]
  • 张维屏
  张维屏(1778~1857),字子树,号南山,晚年又号老渔,广东番禺人。父亲张炳文,曾任四会县学训导,因而家学渊源,熏陶有素,幼即能诗。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时年十三,应县试。同里方姓者,家有园池一区,值白莲盛放,招集名士赏莲赋诗,张维屏时所作诗最好,方氏便以女许配给他。但尚未成婚,该女病逝,他写诗哀悼,词哀艳动人,为时人所传诵。嘉庆九年(1804),参加广东乡试,中举人。及至京……[详细]
  • 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诚。广东南海县人。伟大的爱国工程专家。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回国后参加了马尾海战。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后主持修建了包括京张铁路在内的多条铁路。因积劳成疾,于1919年4月24日下午3时30分在汉口逝世,享年59岁。 詹天佑:占尽道……[详细]
  • 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州番禺龙导尾乡(今属海珠区二龙街)人。父亲邓焕芬是茶叶商人。少年时期,世昌目睹清政府腐败,逐渐荫发了反侵略的爱国思想。在随父飘泊上海的日子里,又亲眼看到外国兵舰在黄埔江上横冲直撞,胡作非为,更使他感到国家要有强大的海军,才能不受外人欺凌。同治六年(1867),他考入我国第一所海军学校一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他学习刻苦,各门功课都是优等。且爱……[详细]
  • 骆秉章
  骆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俊,以字行,改字籥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 晚清湘军重要将领。骆秉章自少勤学,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后被授为编修,迁移为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因办事清正,深得朝廷信任。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道光三十年(1850年),任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入湖南,骆秉章以防守不力,……[详细]
  •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广州番禺人(现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贫苦渔民家庭。父亲早逝,童年随母亲和外祖父生活,常受母亲唱诵的儿歌、粤曲的熏陶,自幼萌生了对音乐的爱好。宣统三年(1911),外祖父病逝,冼星海随母亲至新加坡,靠母亲做佣人维持生活和读书。民国7年(1918)回国,在岭南大学附中学习。毕业后考入岭南大学文科。他学习勤奋,喜爱文学、书法、美术,尤其酷爱音乐,被誉为“南国……[详细]
  • 许拜庭
  许拜庭,清朝人,广州著名盐商。(1772—1846),名赓飏,字美瑞,拜庭为其号。广州许地许氏家族的创始人。13岁在盐店当学徒,凭借聪慧勤奋,经数十年努力,成为清代广州富商。因出资组织剿灭海盗而被嘉庆皇帝赐议叙同知加一级,后又获“诰封中议大夫”奖赏。底层发家许拜庭毕竟是从低层奋斗发家致富的,看到下层人民生活困窘,他的内心越来越生出一种隐隐的不安。他想到行善积德,除了能在现世博取更大的声……[详细]
  • 李昴英
  李昴英(1201~1257),字俊明,号文溪,宋代末期先祖从南雄迁至广州番禺鹭江村(今属海珠区新滘镇)。昴英博学多识,一览成诵。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被朝廷任用,宝庆二年(1226)中探花,是历史上第一位广州籍探花。绍定二年(1229)任汀州管刑狱推官,后调任太学正、太学博士。抵京见帝,力陈时弊,建议进贤纳谏,励精图治。次年秋试,奉命阅卷,公正衡选,深得人心。不久,调任校书郎兼荣王……[详细]
  • 湛若水
   湛若水(1466-1560),初名露,字元明,表民泽,避祖讳,改名雨,后定今名。广东增城甘泉都(今新塘)沙贝村人,学者称之为“甘泉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湛若水资质端庄凝重,无妄动,无妄言。少年时因家庭多事,16岁才入学。22岁被荐举为应试士子在广州府求学,弘治五年(1492)在乡中举。弘治十八年(1510)参加会试中进士。先后官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侍读,国子监……[详细]
  • 梁佩兰
  梁佩兰(1629~1705),字芝五,号药亭,又号紫翁,晚年更号郁洲,祖籍南海县西浦乡西浦村(今东漖镇海北村西浦)。清初诗人,与屈大均、陈恭尹合称为“岭南三大家”,又与程可则等6人并称为“岭南七子”。梁佩兰自幼聪敏,早有诗名。清顺治十四年(1657)应乡试,列第一名解元,时年29岁。其后屡试不第,致力攻诗,与屈大均、陈恭尹等唱酬,名播海内。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科会试,中第10名……[详细]
  • 冯云山
  冯云山(1815~1852),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人。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道光二十三年(1843)洪秀全在家乡创立拜上帝会,冯云山是他的忠实信徒。为了宣传“拜上帝会”,他把家中所供奉的佛像神像和儒书以及孔丘、孟轲的牌位全部捣碎烧掉。由于他的大胆行为以及所传播的新信仰,遭到乡中一些人的反对,因而失去了教席。道光二十四……[详细]
  • 庄有恭
  清代,广东先后出现过三位状元,分别是乾隆时的庄有恭、嘉庆时的林召堂、同治时的梁耀枢,而庄有恭的政治建树最大。庄有恭(1713~1767),字容可,号滋圃,番禺(今属广州市黄埔区文冲村)人。祖籍福建晋江,其父在奕仁时才定居番禺。有恭在兄弟七人中排行0。史载有恭“生而颖异,十三通五经,旋补诸生以选贡考,授宗人府教习”。乾隆四年(1739)庄有恭被钦点为状元,开始其近30年的政治生涯。庄有恭……[详细]
  • 许崇清
  许崇清(1888~1969),别号志澄,广东番禺县(今属广州市)人。许少年时期,在教会学校读书,曾和宋教仁、黄兴等革命者相识交往,从而接受了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思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许考取官费留学日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经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在日本留学15年,许对自然科学、哲学和教育学都做了广泛的研究,并掌握了日、英、德语。民国6年(1917年),许最早向我国学术界……[详细]
  • 潘达微
  潘达微先生(1880~1929),原籍广东省番禺、即今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棠东村人。原号铁苍、别号景吾。清宣统元年(1909),潘达微先生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墓表曰:“君毕生致力革命,同情人间疾苦。性恬淡、擅丹青、尚道义……”他为革命事业无私无畏,为振兴华夏文化、革新文艺及慈善事业等,作出毕生的努力,实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奇人。2000年元旦,《广州日报》“新千年纪念特刊”第116……[详细]
  • 杨孚
  杨孚(生卒年月不详),字孝元,广州番禺下渡村(今属海珠区新滘镇)人。活动于东汉章帝与和帝两朝(76~105),章帝时任议郎。杨孚性格耿直,不攀附权贵。和帝即位之初,欲出兵匈奴,杨孚认为对边疆少数民族应用文治,不宜妄动干戈。他的主张受到人们的称赞。东汉永元十二年(100)天下大旱,和帝令群臣评论朝政得失。杨孚上疏陈述官吏-猖獗及其在政治上的危害,建议整顿吏治,要以廉为标准,以孝治天下。后……[详细]
  • 胡汉民
  胡汉民(1879~1936),原名衍鸿,字展堂,笔名“汉民”。祖籍江西庐陵(今吉安),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其父胡文照做过几处州县幕僚。胡汉民幼年从师学习,读了不少经史书籍。光绪十七年(1891)后父母相继去世,便以教书为生。光绪二十五年任广州《岭海报》记者,接触社会日益增多,深感民族危亡和清政府腐败无能,逐渐萌发改革社会和反清意识。光绪二十七年参加乡试,中了举人。翌年,东渡日本,入……[详细]



全部广州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