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仓山区历史人物介绍4

仓山区历史人物介绍4

  刘彝(1029~1091年)刘彝,字执中,怀安县刘宅乡(今福州郊区建新镇刘宅村)人,宋天圣七年(1029年)生,系刘奕同胞兄弟。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刘彝小时从学胡瑗,尤长于治水,因此受命为都水监丞。当时久雨不晴,汴河水涨,众议要开长城口,以减水患。但刘彝独持己见,只开杨桥水门,水即退去。为此大功受奖,升都官员外郎,又外放为两浙转运判官,改知处州。处州风俗崇尚巫鬼。刘彝著《正俗方》训导百姓,又强令淫巫3700家改业为医。于是处州风……[详细]
  刘奕(999~1051年)刘奕,字蒙伯,怀安县刘宅乡(今福州郊区建新镇刘宅村)人,宋咸平二年(999年)生。其父刘若虚为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刘奕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授惠州(今广东惠阳县)推官,但因病没有到任,后调南康军(今江西省星子县)判官,移知洪州武宁(今江西浔阳)县事,后改为大理寺丞,累迁屯田员外郎,知荥阳县(今河南省郑州),庆历间为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判官,不久为漳州漳浦县通判,又改润州(今……[详细]
师备 [] 五代十国高僧 (835908)
  师备(835~908年)师备,俗姓谢,排行第三,称“谢三郎”,闽县南温泉乡(今福州郊区城门镇谢坑村)人,唐大和九年(835年)生。师备少时捕鱼为生,唐咸通七年(866年),年30,忽生出家念头,及投芙蓉寺(在今福州郊区红寮乡)落发,同义存禅师齐名,称“法门两兄弟”。以后两人一起游侯官象骨峰(今闽侯雪峰山),建“雪峰崇圣禅院”。闽王王审知曾拜师备为师,并经常请他到内府演论佛法。他的要旨是:“空相”,“无门为解脱之门,无见作道人之见”。师备……[详细]
  陈景培(1928~1965)陈景培,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国17年(1928)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他青年时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民国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景培随军南下福州,随后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福州市-刑事公安队破案组长、保卫科副科长等职务。他领导的侦破小组,曾获得破案红旗小组的光荣称号。1957年7月,景培调到福州八一钢厂,历任科长、副厂长,1961年调任福州第一工具厂党支部书记,1962年……[详细]
  陈文相(1925~1948)陈文相,化名老吕,郑容基,民国14年(1925)生于仓前山菜园山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开一家茶行,但因不善经营,家境日益衰败。文相小时读过几年私塾,后在双江台补习学校学习英文。民国26年入英华中学读书,他学习勤奋,成绩很好,尤其英文水平高,升入高中后便能阅读英文书籍。在同班进步同学简印泉、孙道华等人影响下,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并加入进步同学组织的读书会,阅读大量革命书刊,接受马克思主义。民国32年文相高中毕业,赴罗……[详细]
  傅孙焕(1924~1948)傅孙焕,别名马一峰,化名德文,民国13年(1924)11月生于仓前山菜园山的一个贫民家中。自幼过继给叔叔傅存霖为子,由存霖抚养。民国26年,孙焕考入英华中学,翌年,学校迁往顺昌洋口镇。尽管学习生活环境艰难,孙焕仍刻苦学习,成绩优秀。民国30年,福州被日军侵占,英华中学师生的生活更加困难,孙焕耳闻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国民党当局的腐败,对-现实日益不满,他参加同班进步同学组织的读书会:阅读革命书刊,接受马克思主……[详细]
  杨申生(1919~1948)杨申生,化名王伯钧,育昭,闽侯县(今福州市)人。民国8年(1919)生于上海,不久随父迁回福州。父杨砥中曾任海军陆战军旅长,因海军内部不和,于民国14年被刺杀。申生5岁开始在家中接受启蒙教育,11岁时考进格致小学五年级。民国23年小学毕业,随母迁居仓前山麦顶义庄里,入英华中学就读。民国27年夏,申生随英华中学内迁顺昌洋口镇。日军侵略,国土沦丧,激起他的爱国热情。他积极参加战时民教工作,并开始接触革命思想。民国……[详细]
  王岳(1915~1985)王岳,又名王钟五,民国4年(1915)8月生于仓山下渡的一个职员家庭。父王蔼卢,早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福建省建设厅、财政厅秘书。母潘居修,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王岳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从小热爱祖国。民国16年入福州英华书院就读,后转学职业学校和福州三一中学。民国22年9月,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民国26年夏毕业,获得理学士学位,继而留校攻读研究生兼任助教。民国28年他离开被日军占领的……[详细]
  何祖焕(1912~1963)何祖焕,又名何光耀,民国元年(1912)生于闽侯县(今福州市)。父何幼锷在福州一家医院当会计,有三子一女,祖焕排行第二。祖焕7岁入学,先后就读于福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福州三一中学。民国21年中学毕业,留在三一中学任教。翌年考入福州协和大学化学系,两年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民国33年毕业后,在上海仁济医院任外科医师。在著名外科专家兰锡纯、骨科专家叶衍庆指导下,祖焕医术不断提高,对外科和骨科有较深的造诣。民……[详细]
  郑维新(1911~1932)郑维新,清宣统三年(1911)生于仓山岭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维新6岁丧父,依靠母亲在培元小学教书来维持生活。他在中学读书时即于课余时间先后在培元小学、三山中学兼课,以弥补家用。他先在三山中学读书,后转到英华中学就读。在学校中,他追求进步,经常阅读革命书籍,民国18年(1929)加入反帝大同盟,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后,他积极投入进步的-。民国20年夏他以优异成绩从英华中学毕……[详细]
  陈国清(1908~1980)陈国清,福建侯官(今闽侯县)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于荆溪乡光明村。父陈秀琛在香港经商。国清幼时在乡中念私塾。民国11年(1922)陈秀琛在福州仓前山岭后望耕里盖楼房,全家迁到仓山定居,他也于同年进福州英华书院就读。民国17年从英华书院毕业,翌年考进燕京大学医学预科,民国22年毕业后考进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民国27年他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留校任助教并担任住院医师,当时有一位病人长期……[详细]
  金云铭(1904~1987)金云铭,号宁斋,清光绪三十年(1904)生于仓前山对湖。14岁进鹤龄英华书院,民国13年(1924)高中毕业后,考入福建协和大学社会系,并在学校图书馆协助管理图书借阅。其时,协大没有统一的图书分类法可遵循。他深入研究美国杜威的十进分类法,结合我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和历代图书简单分类法,编成《中国图书分类法》一书,于民国17年6月初版,后经多次修改、补充,类目增至15000多条。该书第一次提出按著者……[详细]
  何培訚(1903~1971)何培訚,藤山(今仓山区)人,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1903年)生。父天国经营茶业。培訚8岁入私塾,10岁转入益闻小学就读。13岁时父亲去世,因家贫辍学到花炮店当学徒。18岁以后他先后跟随黄联钊、刘友敬作茶叶经纪人。培訚从民国13年(1924)起试制茶叶销售。3年后在仓前山埔顶设立何同泰茶厂,生产茶叶运往天津销售。他精于选茶,善于用花,对各种茶叶分别窨于重花和轻花,均能恰到好处。他用“哺花”(下午采的花)用于好……[详细]
  林英藩(1901~1974)林英藩,字见楼,人称森元英,又称英英,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于福州郊后坂乡中医世家,祖辈五代行医。英藩自幼严承家训,6岁起即在父严督下学习经史,13岁起从父学医。英藩自幼聪颖,学习勤奋,较好地掌握祖传的医术。19岁时父亲去世,翌年,英潘开始独自行医,他出手不凡,第一诊以一剂真武汤治好商人李依白阳虚感寒,神昏谵语症;第二诊以景岳金水六君煎加沉香平陆永乐老人气喘病;第三诊以附子汤加肉桂、童尿治愈老人陈治瘴阳……[详细]
  林寿昌(?~1935)林寿昌,号叟村,祖籍连江县,寓居福州仓前山。民国8年(1919)“五四运动”爆发,福州成立学生联合会,开展声势浩大的-运动。时林寿昌在英华中学读书,他离开学校,投入-斗争。民国9年1月,林寿昌同福州学联调查科成员刘友贤、林梅生、林子炎、江秀清等10人结拜为兄弟,林寿昌为大哥,组织“铁血团”致力肃清日货运动,社会上把“铁血团”这帮人称为“寿昌派”。同年夏,福州学联调查科得知奸商陈鸣歧包销日货,寿昌就带领“铁血团”成员……[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