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人物

福州市名人录

  • 林则徐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鼓东街(今属福州市鼓楼区)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二十六日。父林宾日,字孟养,号旸谷,教书为业;母陈帙,做针线、剪纸花,以助家用。林则徐4岁随父入塾启蒙,少年擅文名。嘉庆三年(1798年)中秀才,就读于鳌峰书院,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参加会试落选,为谋生计,先后到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和福建……[详细]
  • 叶向高
  叶向高(1559年-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明朝大臣,福建福清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明万历、天启年间,叶向高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在任期间大败倭寇、驱赶荷兰入侵者,粉碎了他们霸占台湾的图谋。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叶向高鼓励、推荐好友沈有容出任福建水师参将,率军平倭。东沙大捷后欣然赋诗相赠。叶向高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善于决断大事,为万历皇……[详细]
  • 沈葆桢
  沈葆桢(1820年—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 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请他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详细]
  • 林徽因
  林徽因,原名徽音,曾以“薇音”为笔名。闽县(今福州市)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她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详细]
  • 陈景润
  陈景润(1933-1996)福州仓山城门镇胪雷村人。中国著名数学家。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3月19日逝世。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20世纪50年代对高斯圆内格点、球内格点、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作了重要改进。60年……[详细]
  • 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出生于福州。父谢葆璋在北洋海军任职。冰心出世时,其父任当时中国最大的战舰“海圻”舰副舰长,驻泊上海。次年,冰心尚未周岁,其母带她迁往上海。过二年,其父调任烟台海军练营管带,阖家迁往山东烟……[详细]
  • 张元干
  张元干(1091~1161)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又称芦川老隐、芦川老人,本县嵩口乡月洲村人。张元干为张睦九世孙。张睦生三子庑、膺、赓。庑居侯官(今福州),膺、赓迁月洲乡。元幹是张膺第八世后裔。祖父张肩孟,字醇叟,宋皇祐五年进士,官至朝奉郎,歙州通判。父张安道(族谱为几道),进士出身,曾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为官。张元干早年丧母,十四五岁随父在任,每逢宾客酬唱,必专心倾听……[详细]
  • 严复
   严复(1854~1921年),曾名传初、体乾、宗光,字又陵、几道,晚号疒俞壄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区)阳岐村人。清同治五年(1866年),以第一名考入福建船政局求是堂艺局(后改船政学堂)学习驾驶,五年期满毕业,先后到“建威”船和“扬武”舰实习。光绪三年(1877年),为船政局派出第一批留英学生,先入抱士穆德大学肄业,后转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在英期间,除学习海军专业知识外,留意观察英国的……[详细]
  • 张经
  张经,字廷彝,号半洲,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洪塘乡人,明朝中期抗倭将领、民族英雄。明弘治五年(1492年)出生。父亲张海,家贫而孤,随母蔡氏回外家;外家无后,张海和张经都袭用蔡姓。张经及第成名后,才恢复张姓。张经自幼勤读经史,长大后体貌魁伟,具文才武略。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及第,任浙江嘉兴知县。嘉靖四年(1525年),入京任吏科给事中,后升太仆寺卿、右副都御史、协办都察院事。张……[详细]
  • 陈寿祺
   陈寿祺(1771~1834年),字恭甫、介祥、苇仁,号左海、梅修、隐屏山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清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回里省亲,应浙江巡抚阮元之聘,主讲敷文书院,编修《海塘志》。嘉庆九年(1804年)起,出任广东、河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文渊阁校理、教习庶吉士。嘉庆十五年(1810年),丁父忧回里侍母,后主泉州清源书院10年。曾-总督巡抚,请……[详细]
  • 陈绍宽
  陈绍宽(1890—1969),字厚甫,汉族,1889年生于福建省闽县,曾任民国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海军一级上将。父亲原先是一名箍匠,后加入晚清海军,担任水手。由于家庭影响,陈绍宽在求学时代就不自觉地向海军靠拢。他17岁进入南洋水师学堂,攻读航海技术。毕业后,加入清朝海军服役。后归附国民革命军。在任期间曾规划4大战区,提出20艘航母计划。并且指挥了著名的江阴海战。19……[详细]
  • 郑振铎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 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详细]
  • 林森
   林森(1868~1943年),原名天波,字长仁,号子超,晚年自号青芝老人,闽县(今闽侯县)尚干乡人,幼迁福州仓山,入英华书院就读。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赴台湾电报学堂学习。翌年,任职于台北电报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败,清廷割台于日本,林森愤起抗日,后任台南法院嘉义支部通译。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考入上海江海关,广交旅外闽籍人士,开展反清活动。光绪二十九……[详细]
  • 陈与燊
  陈与燊(1888—1911),福建闽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恨满清政府柔暗误国,投入报界,掌笔政,因持论不利于清廷被禁。1908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习法律,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盛宣怀借外资筑路以图私利,陈与燊极为愤慨,策划暗杀盛宣怀未果。1911年春闻广州将有大举,遂驰抵香港,曾被派赴台湾筹款。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陈与燊参加攻打两……[详细]
  • 吴兆苏
  吴兆苏(1919—1994),福建连江人。小麦育种专家。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50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农艺系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南京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农艺系主任,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江苏省种子学会第二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社员。长期与金善宝合作,从事小麦育种与小麦品种分类研究,育成南大2419冬小麦良种,并推广种植。合著《中国小麦种类及其分布》,合编《中国小……[详细]
  • 刘元栋
  刘元栋(1884—1911),字钟群,福建闽县人。幼年家贫,故仅读几年私塾。为人性格豪爽,嫉恶如仇,身材魁梧,善长拳术。他目睹清政府吏治腐败、丧权辱国,十分不满。1900年,参加-会党组织复明山堂,与林斯琛等人结为挚友。1902年底,加入共和山堂,成为骨干分子。1904年,参加共和山堂领导人设立的藤山文明社。1911年4月27日参加由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后英勇牺牲,安葬于广州黄花岗,为……[详细]
  • 林尹民
  林尹民(1887-1911),字靖庵,福建闽侯人,黄花碧血党人“三林”(即林文、林觉民、林尹民,他们同年生、同年为创建民国而捐躯,并称黄花岗“三林”英烈)之一,民国才女林徽因堂叔。生而丧母,长大倜傥有大志。喜挥霍,素善饮。尝学少林拳,能尽其技。好畋猎,尝入山手格猛兽。少读《三国志》慕张恒武之为人,其气概可想见矣。伯父宦浙,招往读书,与林文同校,殊相得。课试每冠其曹,伯父深器重之。迨林文……[详细]
  • 高凤谦
  高凤谦(1870—1936),福建长乐人,著名教育家和出版家。他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郑振铎的岳父,曾任渐江大学堂总教习、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等职。他对翻译事业犹为关注,曾为一些译著作序,阐述他对翻译的看法。1897年5月12日,他在《时务报》上发表译学论文《翻译泰西有用书籍议》,很为译学界看重,《集成报》等刊物均做了转载。论文针对译界0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切中的解决方案……[详细]
  • 刘六符
  刘六符(1887-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长乐市潭头镇二刘村人,原名刘峰,字肩宇,兄弟六人居末,故又名六符。祖德威,举人;父栻,贡生。六符生于书香门第,幼入乡塾,1902年入闽县学堂,旋又考入福建法政学堂。勤学不辍,警悟过人,以报国为己任,寄慨诗文,署名“热啸”,盖取热血蕴于衷,而啸以泄也,时人以屈子拟之。符目睹清廷腐败,外邦侵凌,丧权辱国,有感时局危迫,非热血无以……[详细]
  • 萨镇冰
  萨镇冰(1859~1952年),字鼎铭,蒙古族,闽县(今福州市区)人。11岁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驾驶班,毕业后派到“扬武”等舰见习。清光绪三年(1877年),赴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习。3年后,回国历任“澄庆”兵船大副、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威远”舰管带、“康济”练船管带,旋升为参将。光绪二十年(1894年),授副将衔,补北洋海军精练左营游击,兼带“康济”练习舰。甲午战争时,奉命守卫刘公岛……[详细]



全部福州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