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1781-1821),字方来,一字东明,号孟涂。清代桐城派著名作家。刘开出生数月丧父,母吴氏日耕夜织,尽心抚育。少时牧牛常依塾窗外,旁听塾师讲课,天长日久,习以为常,塾师颇为爱怜,留馆就读。刘开如饥似渴,遍读诗文。十四岁,以文章拜会姚鼐,姚鼐看后高兴地说:“此子他日当以古文名家,望溪、海峰之坠绪赖以复振,吾乡幸也。”遂收为弟子,授以诗文之法。刘开融会贯通,尽得师传,与同乡方东树、上元管同、歙县梅曾亮并称“姚门四大弟子”。道光元年(……[详细] |
姚柬之(1785-1847),字佑之,号伯山,又号且看山人。清代文学家。姚柬之出生官宦世家,系开化府同知、著名书画家姚文燮六世孙,少受学于姚鼐。其体貌魁伟,性格恢奇,出言爽直,妙语连珠。少游京师,应天文试,定亲王奇其体貌,召前问姓字,他睥睨答道:“江南姚柬之也”。定亲王笑道:“狂生耳!入之。”命录为天文生。不久弃去就科举,中道光二年(1822)进士,选临漳县知县。后母亲病故,回家守孝,期满改知广东揭阳县,迁连州绥瑶厅同知,主管肇庆府。又……[详细] |
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幸翁。姚鼐侄孙,清代官员、文学家。姚莹于嘉庆十三年(1808)中进士。先后任平和、龙溪、台湾、武进、元和知县。后由两江总督陶澍、江苏省巡抚林则徐推荐,任台湾兵备道,加按察使衔。道光二十(1840)至二十二年,姚莹与台湾总兵达洪阿合作,率领台湾军民先后五次击退英舰进犯,炮毁英舰3艘,生俘英军150余人,缴获大批装备。清廷以台湾抗英有功,下旨赏姚莹二品顶戴,赐予云骑尉世职。二十三年,清廷……[详细] |
方宗诚(1818-1888),字存之,号柏堂。清桐城派著名作家。方宗诚出身儒学世家,少有大志,每日取贾太傅疏及唐宋名篇高声朗读。始受学许玉峰,继师族兄方东树,遍览宋元后儒家之言,多有阐发。太平天国时,避居鲁谼山,不废讲习。著《俟命录》,研究天时、人事及致乱之源,认为士大夫修身、处事、为政之道,在于本纲常,明正学,选拔人才,效用当世。霍山吴竹如任山东布政使时,从友人方鲁生处得《俟命录》,将主要内容函致大学士倭仁,倭仁录其要为经筵课程。方宗……[详细] |
徐宗亮(1828-1904),字晦甫,晚号菽岑。清桐城派作家。徐宗亮父徐镛,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官太仆寺卿。宗亮少袭骑都尉世职,守志不仕,历参胡林翼、李续宜、李鸿章诸人幕府,以文章交游公卿间。其文章雄健有法度,得桐城派宗传,武昌张裕钊、桐城吴挚甫都极为推重。光绪十三年(1887)徐宗亮作为边将恭镗的幕僚赴黑龙江,考察边境,了解该省与沙俄帝国接壤的部分疆土时被沙俄入侵等情况,并分析了中国与沙俄一弱一强的原因,提出自足自强的办法。历……[详细] |
程学启(1829-1864),字方忠。清淮军将领。程学启出身农家,自幼勇武。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夺安庆、破庐州,程学启以千夫长守庐州西门,被太平军俘获,遂加入太平军。陈玉成命其佐叶芸来守安庆。咸丰十一年,曾国藩及其弟曾国荃、曾国葆率清军围安庆,程学启暗与清军约为内应。约期未到而事发,于是夜率亲兵千人抵曾国葆军营。清军克安庆,升程学启为游击,赐戴花翎。后从曾国荃攻无为、铜陵,升任参将。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率湘、淮军进攻江苏……[详细] |
萧穆(1835——1904),字敬甫,一字敬孚,今横埠镇人。家世务农,少时父督耕甚严,无暇求学,可萧穆常常潜入私塾听课,询章问句。稍长,遇名流学者必求教。太平军占领安庆及桐城时,大家藏书多散出,萧穆因之搜集一些图籍。他常借乡先辈遗书浏览,曾借得刘大櫆评选之《唐宋八大家文选》,即手录副本以归,读之愈久,愈见刘评点的能开人神思。萧穆初受业于朱道文(字鲁岑)。青年时除读经史,致力于古文外,即留心朝章国故,注意网罗文献,开始收书、抄书。时有族人……[详细] |
杨隆寿(1845-1900),又名全,号显亭。清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剧作家、戏曲教育家。杨隆寿出身于梨园世家,自幼随父进京,先入“双魁”班学京剧武生,后拜程长庚为师。继搭四喜三庆班,工武生。拿手戏有《英雄义》中史文恭、《泗州城》中孙悟空、《叭蜡庙》中褚彪等。他还与谭鑫培、俞菊生、方松龄等合演《翠屏山》,璧合珠联,传为盛事。他精于弹弓,“登城垣射飞鸟,应弦辄下”,堪称一绝。杨隆寿不但善于演唱,而且能文。他的成功剧作有《火云洞》、《双心斗……[详细] |
江召棠(1849-1906),字伯庵,号云卿,桐城肖店乡人。江召棠幼年读过几年蒙学,后到江西南昌筷子巷淮帮盐号当学徒。暇时自学经史子集,兼习书画。后经商行举荐,入兵部尚书彭玉麟幕下当文案。光绪十五年(1889),江召棠以军功铨选,调补江西上高知县,历知庐陵、新建、南昌、德化、临川等县。在上高县任内,从外地引进植桑、养蚕及缫丝技术,并刊行《种植刍言》、《初学津梁》等农技资料广为传播,百姓称遍山桑林为“江公桑”。知临川时,亲临抚江堤坝巡视,……[详细] |
马其昶(1855-1930),字通伯,晚号抱润翁。清末民初城乡(今桐城城关镇)人,著名作家、学者。马其昶出身翰墨世家,少受业于方东树、戴钧衡,师事桐城派作家方宗诚、吴汝纶。后经吴汝纶介绍,求教于武昌张裕钊。31岁辑《桐城古文集略》行于世,光绪二十一年(1895)讲授经学于安庆藩司署中。二十三年主讲庐江潜川书院。光绪二十七年,讲授经学于合肥李仲仙家。光绪三十年,力襄吴汝纶办学,出任桐城中学堂堂长。光绪三十四年,清廷诏举人才,安徽巡抚冯煦首……[详细] |
姚永概(1866-1923),字叔节,号幸孙,城乡(今城关镇)人。近代作家、诗人。姚永概系桐城派著名作家姚莹之孙,古文家姚永朴之弟,幼承家学,后师事徐宗亮、方宗诚、吴汝纶、张裕钊等桐城派名家,又与伯姊夫马其昶、仲姊夫范当世、兄姚永朴等名士相砥砺,博采众长,学识精粹。十八岁补诸生,二十三岁中乡试第一名。初在长沙王先谦署中,校勘《续皇清经解》,继在两淮盐运使扬州江人镜署充幕僚,深受王、江二人的器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安徽高等学堂初……[详细] |
何彤文,版县志有其名,曰其原名焕文,号芰荷,桐城姚郎中鼐高弟子也。嘉庆戊辰副贡生,为松湘圃相国所特赏,旋以佐职分发。初试郴州,继贰靖州,又佐郡岳州,尝代权兴宁各县,均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所至有循声。后护理衡州府知府,适衡阳彭玉麟应府试,彤文奇其文曰:“吾老矣,中流砥柱必此人也。”后彭为同治中兴名臣,果如其言。著有《丛桂山房诗存》、《听松随札》、《西溪偶录》、《从政笔记》诸集,学有本源,语皆心得,惟《听松随札》一书随人示教,随时立言,随时……[详细] |
方治(1897—1989)字希孔,人。民国后,方治一度肄业于桐城,旋即退学改进一中,与史德宽、万昌言等。1919年因伯父方培卿的资助,赴日本留学,先在日本补学日语,然后考取了东京高等师范(相当于当时的后师),1923年在东京高师毕业回国,在安庆私立成德中学任教务主任,后又赴日本进东京高师研究班,并参加国民党,任国民党驻日本支部负责人,同时被选为中华留日会理事。1925年曾以学生领袖身份接待过赴日本考察的广东国民的要员何应钦等,旋即回国,……[详细] |
苏拓夫(1905--1942) 原名苏贯中,出生在安徽省桐城县石溪街,父母早亡,幼时在亲朋资助下读过几年私塾。因目睹旧社会的黑暗,愤愤不平。他发奋读书,又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思想进步很快。1926年秋,他去武汉中央农-动讲习所学习。1927年回桐城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桐城地区早期党组织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共桐城浮山区区委委员,桐城县委宣传部部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在桐城、庐江县做地下工作,发起了高河埠民众“闹米荒”……[详细] |
张淑华,1921年生于桐城童铺。父亲早年病逝,她随寡母和胞兄弟生活。9岁时,她在童铺读过两年私塾,因家贫辍学,生性豪强,能说会道。在家排行老小,素有“小霸”之称。1937年,红军高敬亭部来到皖西,开辟革0据地,在桐城花果园建立了地下党组织。当时,张淑华的义父戴长春饭店已是共产党地下联络站。张淑华便跟着义父经常在花岗、龙河要道上以挖野菜、讨猪菜为名,瞭望放哨。1938年,日军侵犯安庆,桐城沦陷,张淑华在她的义父支持下,跑到潜山后冲乡杨庄避……[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