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安徽省 > 铜陵市 > 枞阳历史人物介绍7

枞阳历史人物介绍7

  张蛮(1920——1974),原名国铨,今会宫镇小方庄人。民国9年(1920年),张蛮生于北京父亲的寓所。少长,就读于北平市立第四中学,参加“一·二九”运动,芦沟桥事起,随父南归。民国29年,毕业于桐城黄甲铺第二临时中学,成绩第一,被保送中央政治学校就读。因日军侵犯,该校于民国31年移到重庆,后在该校经济系肄业。民国30年秋,日军进犯贵州独山,重庆震动,当时国民党政府组织“知识青年救-”,张蛮遂投笔从戎,被编入“赴印远征军教导第三团”。……[详细]
  施普(1884——1976),字括乾,今麒麟镇人。施普早年入桐城中学堂,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公费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师范理科。曾用日文写成《代数》一书,署名“师傅”出版。清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历任安庆第一师范学校、西安师范学校、宣城第四师范学校、芜湖第二女子中学、凤阳第五师范学校、寿县女子中学、武昌高级中学、安庆六邑中学、桐城中学、庐江中学、浮山中学等校理化教员30余年,曾任桐城中学校长。民国30年(1941年)以后,年老家……[详细]
  方文轩(1890——1976),字伯堂,今义津镇人。文轩桐城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数理系。民国7年(1918年),安庆六邑中学聘他为数、理、化教员。民国9年,他创办了江淮中学。民国12年,他又创办了私立东南中学,自任校长。民国15年,孙传芳的残部驻入该校,门窗校具毁劫一空,-停办。是时,文轩由友人荐到武昌北伐军总政治部,任教育股中尉股员。宁汉0,邓演达赴苏联考察,周恩来接任该部,率领人员移到九江,继而总政治部准备远征,怜文轩身……[详细]
  史匡民(1904——1978),名适之,化名史卒,今??山镇赵家嘴人。民国初年,他在安庆省立小学毕业,考入北京成达中学。民国13年(1924年),东渡日本,考入长崎高等商业学校,与同学储应峙、王先祥等组织中国国民党长崎支部,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国民党右派势力进行斗争。后来,蒋介石下令通缉他,并取消留学公费,他才-将支部解散。 匡民回国后,即投入抗日斗争。民国21年初,匡民和卢任伯、王先祥等组织中华留日学会,并……[详细]
  余光烺(1897——1980),今会宫镇余街人。光烺幼年丧父,依兄嫂为生。桐城中学毕业后,先后赴日本、美国留学11年。在美国求学期间,因官费不足,白天为人做杂工,夜晚到学受课,进入研究院后,由于勤工俭学有节余,才能白天听课。 民国17年(1928年),他学成回国,先后任东北大学、金陵大学、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长期担任系主任和教研室工作。 光烺性格宽厚,不与人计较长短,而临大节,却不丝毫苟且。方治和他是同乡,又系同窗学友,多次用高官厚禄劝……[详细]
  程音(1919一1980),今白湖乡人。民国27年(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民国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在历次战斗中,屡建战功,曾荣立二等战功1次,三等战功4次;在凤阳白路桥抗日战斗中失去双手和双腿。1950年,复员回乡,任白湖乡乡长。任职期间,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坐在板凳上车水,将镰刀绑在手臂上跪在田里割麦,事迹感人,成绩突出,曾数次被评为全国、全省劳动模范。1956年和1959年,两次到北京参加全国群英会,……[详细]
  李相珏(1901——1981),字璋如,李光炯之女,今枞阳镇人。相珏自幼洒脱,很少闺阁气,在芜湖第二女子中学肄业,曾代表全校学生到北京-,因而参加五四运动。后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拜入鲁迅门下,受到鲁迅的赏识,后来追随鲁迅转到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回到芜湖二女中任教导主任。民国18年(1929年)与余光烺结婚,迁居南京,遂在金陵大学任教。不久,她发表了《我国春秋时代的文化》的论文,社会人士予以很高的评价,晋升为副教授。她先后在金陵大学……[详细]
  朱学虚(1886——1981),字荣汉,今会宫镇人。学虚出身于小商贩家庭,幼读私塾,嗣入芜湖职业学校,后毕业于铁道学校。毕业后,他任天津一火车站站长。由于他仪表堂堂,长于辞令,善于交往,因而攀附上一批官僚政客,如王揖唐、李恩浩、陆宗舆、曹汝霖和倪道烺等,并由此而发迹。 民国初年到12年(1923年),学虚历任云南省陇川县、河南省郑州、湖南长沙县县长,塞北关、芜湖关监督,津浦铁路局局长等职。由于张作霖势力伸向津浦铁路,他失去铁路局长职务,……[详细]
  胡扶摇(1918——1982),原名福尧,,今浮山镇浮山村人。他在浮山中学读书时就投身革命。民国27年(1938年),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毅然参加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治处宣传干事、桐城县第二游击大队第八中队政治指导员、独立团政治处干事、新四军直属政治部保卫科长、南下先遣纵队第七支队干部队政治指导员、中共桐庐县委副书记兼独立团第二政委。新中国建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共安庆市委副……[详细]
  施骥生(1900——1982),字乐渠,今浮山镇人。骥生幼随父读,聪颖能诗文。母清廪生张竹泉之女,对子女教育严格,所以骥生兄弟都很淳谨诚朴。骥生20岁后即出外谋生,曾任安徽通志局编纂。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他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的秘书,后任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秘书,参加长城一带抗日活动,时常到前线视察。喜峰口大捷,震动一时,骥生也参加了该战役。继后任天津市政府秘书长及南京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专员,曾到欧美等国考察实业。抗战军兴,骥生由欧……[详细]
张宜盛 高山族 (19211983)
  张宜盛(1921——1983),字方文,台湾省台北市人,高山族,出生工人家庭。民国17年(1928年),他在台北公立太平第二中学读书。民国28年以后,先后任台北市《台湾新民晚报》、《新生晚报》总社及支社的记者、私立静修女中教员、七洋贸易公司店员。民国36年,台湾人民发动“二·二八”起义,宜盛担任宜兰市“二·二八”起义处理委员会委员,作出较大贡献。起义失败后,由于台湾当局残酷镇压,他于民国38年8月从台湾渡海来到广州。新中国建立后,他到长……[详细]
  房师亮(1903——1984),系房秩五长子,今白湖乡人。民国10年(1921年),师亮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次年,赴德国留学。在此期间,经朱德、孙炳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师亮赴莫斯科接受军事训练,次年回国,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师亮于民国18年与其妻鲍训经一道再度留学德国。民国26年,毕业于维尔茨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历任国民党广州军医分校解剖副教官、南京军政部学兵队教官。民国29年秋,因……[详细]
  周济之(1909——1985),今横埠镇人。济之青年时期追求真理,拥护北伐,积极参加进步活动。民国20年(1931年),就读于北京中国大学,后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于民国27年8月参加抗日武装斗争;民国2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中,济之先后担任中共领导的淮南区抗日动员会委员、游击队中队长、指导员,区长、县政府政务督导员、秘书、县长,中共淮南区铜城市委委员、利华分局经理、贸易分局主任,淮南路西专署财政分处副处长,……[详细]
  胡芳远(1906一1986),白梅乡茅竹园人。芳远出生农民家庭,少年读书,学业优秀。青年时,以教私塾为业。为人正直,每见乡村中不平之事即仗义直言。民国15年(1926年)参加革命,以教师为公开身份,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运工作。民国1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建立孙畈地下组织,并往来于桐城、浮山、庐江之间,进行宣传、联络、组织、发动等革命工作,对推动该地区的农-动和建党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民国19年6月入伍,先是参加大别山外围的游……[详细]
  朱伯健(1897——1988),字宗武,今白湖乡朱家嘴人。民国4年(1915年),伯健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曾先后在国立宣城师范、省立第四临时中学任地理教师,因其知识渊博,讲课时口授笔画(图),有声有色,所以学生乐听不倦,其名远扬。民国17年春,房秩五聘其为浮山中学校长兼教导主任,下半年让校长之位于孙闻园。民国22年,升任桐城县教育局局长。民国30年,任安徽省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民国32年,任桐城中学校长时,曾为首倡议成立“清寒资助会”,……[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