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 > 平和县历史人物介绍4

平和县历史人物介绍4

  张河山(1889~1940),乳名目,因其额中有颗痣,故被称“三目”,文峰顶张村人,少时家贫,不曾上学,曾进琯溪武术馆必习堂学艺,略通拳术,被同徒奉为头目,后成为-的散匪匪首。民国9年,河山率伙投驻漳护法军总司令陈炯明,被委为排长,后随陈炯明部进驻广东,终因不惯军旅生活而潜返故里,仍过着-的土匪生涯。民国15年,北伐军新编第一师(师长张贞)第二团杨逢年部进军平和与北洋军阀张毅部激战,河山于10月24、25日率同伙帮助杨逢年部截击张毅部,……[详细]
  游志诚(1898~1989),平和县长乐秀峰村人,小学毕业后,在厦门集美学校学习二年,1927年春,经朱积垒介绍到漳州丹霞二师,参加中共福建省委开办的农工讲习所学习。8月,回秀峰组织农民协会,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朱德、周士第带领的起义军,从广东大埔经饶平抵秀峰,当晚召开军事会议,游志诚应邀参加,翌日又为起义军当向导,经坪、山岗到永定大溪。1928年春,志诚积极配合朱积垒组织工农革命军,准备武装-。他在秀峰负责组建3个武……[详细]
  游松坑(1932~1984),长乐秀峰人,父为篾匠,擅长编、修竹器具。松坑念完初小,即随父外出做工学艺。不久,他的做篾工艺——劈、做、修、补,便样样精通。解放后,松坑分得土地,生活安定,农闲之余,他仍不弃本行,乐于走村串巷,为民服务。1955年,平和县竹器厂成立,松坑成了首批应招入厂的工人。从进厂第一天起,他严于律己,忘我劳动,赢得领导和群众好评,翌年加入共青团,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尽快改变手工操作落后的生产状况,松坑带头搞技……[详细]
  周超(1916~1983),字逸凡,霞寨群英村人,16岁考入霞寨龙文中学,后因家贫中途辍学,其叔周诵三带其往龙海县私立日新医院拜师学医。民国26年,周超学医五载,被该院评为最优练习生,后返归故里,在霞寨圩开设济民诊所,并受聘为龙文中学、霞寨小学义务校医和生理卫生课教师。抗战期间,周超积极参加抗日救护团。民国36年,他冒险为共产党游击队伤病员送药治病,掩护地下党革命同志。解放后,周超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加防病灭病的爱国卫生运动,经常……[详细]
  张国瑞(1901~1980),小溪玉溪人,父母为普通农民,童年时,因家境清贫,未能入学,11岁时,其当西医的二叔父张肯堂看他聪明伶俐,让其入学试读。国瑞学习成绩优异,且数次越级跳班,他的二叔父遂竭尽全力支持其上学深造。民国8年,国瑞赴台学医两年,于民国10年毕业回乡,因感学识短浅,复于当年北上奉天(今沈阳),考取日本人创办的南满医学堂(今沈阳医学院)。8年寒窗,他刻苦攻读西医内科、儿科,被列为高材生,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东渡日本见习……[详细]
  何清标(1902~1980),云霄马埔何田人(原平和县辖),家贫,1932年入赘平和欧寮成家,1933年底参加红三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欧寮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何当选为主席,领导欧寮乡开展土地改革试点。不久,国民党军队“围剿”苏区欧寮村,火烧民房。何清标带领群众与敌人展开斗争。1937年,反动头子李亚海“清剿”欧寮村时,清标带领群众转移,但他的儿子却因保长告密,被敌人枪杀。1940年,国民党军队又一次“清剿”欧寮村,清标被李……[详细]
  黄火赫(1893~1975),崎岭浮坪村人,家贫。1926年,朱积垒回平和开展农运,黄火赫与同村农友黄辉文、黄水、黄结记等人带头参加农会。农会于1928年发展为工农革命军。同年3月,黄参与朱积垒领导的平和-,进攻县城东门。后因时局吃紧,出走石码,以工为生。5~6年后,黄返乡,仍以耕作为业,生有3女,因无力抚养,都送给他人收养;所生3子两人夭亡。1949年秋,崎岭解放,农民翻了身。黄火赫感戴共产党的恩德,送其独子黄如意参加山格区中队。19……[详细]
  林乞食(1894~1974),文峰文美村人,少壮时,家境贫寒,生活困顿,曾涉足距黄井村7公里的宝桥垦植。宝桥原称“倒桥”,是一个匪患丛生、野兽横行的荒僻山村。乞食不惧险阻,只身来此落户垦植,但辛勤打下了的粮食却被匪徒劫掠一空,失败返家。解放后,匪患绝迹,社会安宁,乞食重振雄心,只身再进宝桥。无奈身单力薄,难抵自然灾害袭击,再度失败返家。1955年,农村组织互助合作社,时乞食已年逾花甲,但仍壮心不已。他发动组织8个社员三进宝桥。初来乍到,……[详细]
  张文理(1903~1973),平和小溪人,民国13年就读于北平私立燕京大学政治系,曾任同学会会长,思想进步,毕业后由学校推荐,获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奖学金,在哈大专攻政治学,后到苏、英、法、比等国考察,结识了许多留学生,如邹韬奋、胡愈之、蒋经国等人。民国24年,文理在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办理人口统计工作,此时改名延哲,著有《各国普查制度》一书。他曾在江宁县试办人口普查,以极少之经费,办竣约20万人口之普查工作,编成《江宁县人口普查报告……[详细]
  黄甘蔗(1889~1972),大坪溪边学(今下寨乡建设村)人,家贫,童年即给地主当佃工,年过“而立”仍孑然一身,无奈只得入赘和一农家女结婚,婚后生6子,因生活艰难先后卖掉4个儿子。因此,黄甘蔗极为痛恨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老财,而对劳苦群众,则极富同情心。抗日战争期间,广东潮汕地区受日寇烧杀掳掠,大批难民涌入平和,哀鸿遍野。甘蔗尽管家贫如洗,但对到他家求乞者,总是慷慨解囊,甚至腾出房间让难民栖身;对惨死路旁无人收埋的难民,他总是带头捐资收埋……[详细]
  曾宪乙(1890~1971),四平戏名艺人,九峰人,12岁入漳州著名四平戏班——凤仪班谋生,当挑水工。班主见其聪颖好学,天赋优越,遂令其拜师学艺。宪乙初从师名旦肖德保,专攻正旦。他学艺勤勉,加之该师授徒严而不苛,未几学业大进。他先后主演《彩楼记》、《拜月亭》、《西厢记》等剧目,以其清俊的扮相、甜润的唱腔和传神的表演闻名于闽西南,观众昵称其“乙旦”。剧团所到之处,若无“乙旦”登场,“折三成付戏金”。清末民国初,四平戏渐趋衰落。凤仪班于民国……[详细]
  吴学濂(1895~1970),原名穿濂,号淑周,大溪壶嗣村人。学濂的祖父吴福星,年青时只身南渡,侨居于泰国暹罗湾的北大年,初开采锡矿,尔后创办金利号,经营出入口货物,因经营有方,业务日臻发展,不少南渡谋生的平和同乡,大多依附其门下做事。北大年成了吴氏家族在泰国的发祥地。学濂父乔株,有8子,学濂排行第五。学濂聪明好学,有学者风度,因长兄吴穿扬与曾福顺合资创办曾福顺商号于陶公,需他协理,经兄再三催促乃弃学南渡从商。不久,穿扬去世,学濂继兄业……[详细]
  • 林献堂
  林献堂(1881~1956),名大椿,号灌园,祖籍平和县五寨埔坪村,生于台湾台中雾峰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文钦系前清举人。他从小受教于严父,通典籍,深有国学基础。清光绪21年(1895),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年仅15岁的林献堂随父返居漳、泉两地。重返台湾之后,献堂开始和-海外的梁启超通信,探寻台湾民族-之路。民国3年,他聚会堂兄林烈堂及李春生、林伯寿等巨富,捐资近30万元,在台中办私立台阳中学,专门招收在台中国人子女入学,以反对日本殖民当……[详细]
  张鸿恩(1884~1953),字天赐,又字行人,琯溪后巷村人。父寒绍,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为人忠厚淳朴,乐善好施。家庭的熏陶和教养,使鸿恩成为一个忠厚朴实、生活严谨且勤于任事的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鸿恩毕业于鼓浪屿寻源书院后,曾在南安、平和等地任小学教员,民国9年起,一直任私立育英小学第三任校长。1952年,育英小学与琯溪中心国民学校合并,定名琯溪小学,他改任该校副校长,直至逝世。鸿恩始终以育英小学的校训——“诚、慎、勤、勇”为……[详细]
  黄飞龙(1928~1953),又名德春。长乐乡福塘村人,家境贫寒,出世20天就过继给舅父黄於秀。飞龙11岁时,舅父遭甲长诬陷,坐牢两年,饱受摧残,含恨去世。1949年,家乡解放,飞龙参加民兵,协助政府收公粮、剿土匪等,工作认真细致,吃苦耐劳,进步很快。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6月加入共青团,并荣立两次三等功。1952年随军驻东山岛。1953年7月16日凌晨,-民党军队窜犯东山岛,时任副班长的黄飞龙带领一个班的战士赶到前沿阵地……[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