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赞襄(1903~1929),生于九峰瓦片埕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就读奎文小学,因性情刚烈,疾恶如仇,好抱不平得罪了劣绅朱绍三,为其所逼而辍学。1926年10月,赞襄追随朱积垒投身革命,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建立起闽南第一个农民协会——平和县上坪乡农民协会。是年1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朱赞襄受党组织选派到漳州农工讲习所学习军事。“四·一二”-政变后,平和农运的中心从县城九峰转入山区长乐乡。赞襄不辞劳苦,深入洋半天、崎岭等……[详细] |
叶锦章(1908~1929),原名文良,乳名“和尚”,上中学后改名锦章,生于芦溪双峰一个富裕家庭。其父叶辉腾系清末武秀才,姐夫曾敬承是县城九峰的豪绅。1921年,锦章就读县立中学时,结识杨文元、朱思等进步青年,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思想倾向革命。1926年秋,锦章毅然放弃舒适的家庭生活,随朱积垒走遍平和西北山村,倡导组织农民协会,成为朱积垒的得力助手,1926年底,经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不因-而退却,不畏……[详细] |
朱积垒(1905~1929),九峰上坪人,幼时读私塾,1920年到九峰奎文小学读高小,1922年毕业,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就读。此间,他结识在校学习的共青团两广区委会通讯员罗明和共青团上海委员会通讯员李觉民,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接触马列主义学说,吸收新的思想,打开了眼界。1924年5月,朱积垒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者枪杀中国学生的--。他亲历这次斗争的失败,看清了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反动本质,深感有参加变革旧社会的使命,遂加……[详细] |
杨文元(1905~1929),出生于九峰城东一个佃农家庭,少时就读奎文小学,1925年进平和县立中学。此间,他阅读《向导》等进步书刊,受革命思潮影响,思想倾向革命。1926年11月,杨文元追随朱积垒投身革命,成为农-动骨干分子,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平和农运重点由县城九峰转移到长乐。杨文元不畏艰险,辗转于秀峰、洋半天、大溪等山区,发动群众,组建农会,并经常潜回县城了解敌情。9月,中共平和县委员会成立……[详细] |
叶肇基(1856~1926),字开第,乳名初度,芦溪镇蕉路人,19岁进学为生员(秀才),29岁府试考取一等补廪,光绪三十年(1904),参加省试考取贡元,一生以教书为业。清末民国初,他的国画和书法,在福建颇为出众。国画以画白菜和螃蟹为人称道,所画白菜善于画就风、晴、雨、露四种不同形态,维妙维肖;所画螃蟹突出春、夏、秋、冬各种不同神韵,栩栩如生。其书法遒劲挺拔,气势磅礴,许多富有人家和书画爱好者常把他的书画张挂在楼堂厅房以为荣耀。平和县博……[详细] |
陈良计(生卒年月不详),字智宇,清代平和人,自幼好学,但不求仕进,隐居于大峰山之麓。他一生乐善好施,被称为“大善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三月,朝廷为了抵御郑成功的武装袭击,颁布“迁海”令,是时,贫病、饥寒威胁着向内地迁徙的沿海居民的生命。良计捐献大批财物,救活很多困厄中的百姓。但因兵荒马乱,沿途死者仍然不少,他便出资买棺并雇人收埋。良计的故乡位于南山下,有旱田数百顷,众人商议筑陂引水灌溉。良计主动献出良田数百亩为水道。深受众人爱戴……[详细] |
张仕珙(生卒年月不详),明代琯溪人,以布衣终其身。仕珙性孝友,为人谦和,其母抱病两年,他衣不解带,尽心奉侍。其弟名琼,按例可入贡,他资助百金不吝惜。此外,又乐善好施,贫穷之家不论亲疏凡有丧的,他必量力为经纪丧事;孤寡老幼不能自存活的又为收留给养周济;每逢天灾有人向他借贷,从不索利,对于极贫穷者甚至不索偿。因此,人称之为善人。对于地方公益事业,他尤踊跃以赴。其中最突出的是捐金筑南山寨仔的水陂,兴水利,灌农田,使多方受益。县令王禄为之立碑于……[详细] |
李文察(生卒年月不详),字廷谟,明代平和侯山人。凭明经贡大廷游京师,从京师带回音乐理论书籍。他精心审声侯气,深入掌握音律原理,先后写成《四圣图解》、《乐记补说》、《律吕注》、《典乐论》等音乐论著。他手制乐器,八音互用,音调和谐准确,为世所难得。福建省图书馆今尚存有《典乐论》一书。李文察不仅在音乐方面有突出成就,而且书法也极精湛。明兵部尚书邱养浩写的“题平和李廷漠刺史乐书歌”,把文察的乐书与战国时代的名人邹衍及西汉经学家京房的乐作相媲美。……[详细] |
张宽(生卒年月不详),字弘周,号安节,明代琯溪人,少年刻苦读书,以诗鸣于时,明正统九年(1444)中举,景泰二年(1451)登进士,历授云南道监察御史、巡按保定监察御史,有政声。张宽性耿直无偏私,敢于检举不法官吏。当时统兵官石亨专横用事,他不顾个人安危和得失,列举石亨不法行为数十条,弹劾石亨当死罪,因此触犯皇帝,被捕入狱,后来降职为安定县令。有人问他岂不后悔?他答道:“直言必有直气,直气必有直心,直言进谏,是我的职责,岂有后悔之理?”张……[详细] |
李赞元(1613~1699),字匡侯,号素园,别号遯叟,世居平和之侯山(今小溪镇西林村),明崇祯八年(1635)进县学,清顺治四年(1647)中举人,出仕后,累升至河北道参议。赞元任过职的地方,都留有良好的政绩。当时,河北为九省通衢,号称难治,而赞元为地方裁革陋规,澄清民间苛扰,深得河北人民的称颂。赞元洞察时弊,不愿混迹-污吏之间,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毅然告老归田。时因福建兵乱未宁,他侨寓南京,直至逝世,前后达25年。此间,他摒……[详细] |
黄梧(1617~1673),字君宣,平和县高坑(今国强)霄岭人,少时机智勇敢,好舞枪弄棒,结交朋友,明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在平和县衙当差役。清顺治三年(1646)十二月,郑成功与其父郑芝龙分道扬镳,反清复明。是时,黄梧虽为差役,但他“饶智勇,喜任侠”,久有投郑之心。不久,他与门役赖升密谋,杀知县,往投郑军。郑成功对他的机智勇敢颇为赏识,委以中权镇左营副将,赏银200两。黄梧归郑后戮力征战,屡建战功。顺治八年十二月,郑计取漳浦、诏……[详细] |
赖继谨(?~1646),字敬儒,芦溪漳汀人,自幼颖异,弱冠即入县学,后拜黄道周为师,师生相契,追随不离。明崇祯及福王相继复亡,黄道周在福州拥立唐王,并自福州发兵北上抗清,时继谨任监纪将军。兵至建阳,继谨劝道周驻建阳,积聚力量然后伺机进取,道周不同意,同学庄起俦和继谨相对至夜深,起俦说:“这回出征,能活着胜利归来便可封侯显贵,即使死了也可让人立祠敬仰!”继谨说:“前途难于预料,你有0在堂何不回去,至于我是誓不后退,唯师是从”。起俦临别时,……[详细] |
陈扬美(1573~1641),字新冶,乳名绍尹,平和县芦溪东槐人,明万历三十九年壬子科举人,初授江西省武宁县知县,明天启元年(1621)调任四川省遵义府桐梓县知县。是年九月,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起事,据重庆,破泸州,陷遵义。第二年,土司安邦彦起应奢崇明,声势浩大,继陷毕节,围困贵阳,朝廷为之震惊。陈扬美坚守的桐梓孤城处于四面包围的困境之中,但他镇定自若,摄官事统士卒,严阵以待,慷慨临戎,且伺机屡出奇兵以挫敌锋。扬美因“挫贼靖寇”有功,熹宗称……[详细] |
曾敦立(1464~1535),号直斋,平和县九峰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县民乡老曾敦立、林大俊及儒学生员张浩然认为平和土地广阔,但距县治较远(时属南靖县辖),管理不便,遂向都察院佥都御史王守仁呈请添设县治于九峰河头。设治之举于当年即获奏准。建治之初,敦立慷慨献出土地、宅居;积极迁移祖坟;并捐资助饷帮助建城。此外,他还捐资以兴庠序,设书租以延师助学。种种义举,深得府、县嘉许,特为他建“百岁坊”于其西门故居。其后裔曾璋,授职南京兵马司……[详细] |
詹师傅(?~1517),名已佚,平和县芦溪连新人,以竹工为业,人称为“师傅”。芦溪位于县之西偏,山高林密,盛产竹子,当地居民大多以竹业为生,或以造纸为业,朴实勤劳,与世无争。自明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日趋剧烈,田赋日渐繁重,而皇室王亲及豪绅大吏却穷奢极侈,致使“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芦溪虽僻处深山,也不能幸免,-,反抗遍地蜂起。詹师傅素以“慷慨仗义、济困扶危”为众所信服,于是,共推之为长,乘时而起,与温火烧组成义军队伍,以芦溪及象……[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