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同柏(1883~1934年),又名锦江,云霄城关人。年轻时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乐施好善,经常接济和资助穷苦人家。民国4年(1915年),方同柏与石守义、梁云章、柳凤信、吴有容等成立反帝爱国团体,开展反帝、反封建统治的宣传。民国8年“巴黎和会”后,多次在城关参与--,上街演讲,教唱《五九国耻歌》,张贴标语、漫画,开展-等宣传活动。因痛击时弊,揭露国民党统治腐败,被国民党政府关押。方同柏由于坚持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不向当局屈服,迟迟出……[详细] |
吴维扬(1877~1945年),字松士,乳名遂兴,云霄城关人。性格耿直刚毅,开朗豪放。早年上过私塾,再学医,后从事航海,往返于厦门、宁波、福州一带。由于长期在东南沿海活动,接触新事物多,思想较为激进。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国同盟会在福州组织革命党人在仓山古榕书院成立福建第一个社团益闻社,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又在福州成立中国同盟会福建支部。光绪三十四年春,吴寻找到家在福州东街口的好友、同盟会会员李偕春,迫切要求加入同盟会。当年秋,……[详细] |
张 集(1868-1940),字浩然,人称“浩然大”(“大”,福建方言,对长者的尊称),福建省云霄县下坂村人。社会贤达人士。清同治七年(1868)生。幼读私塾,为人忠厚刚正,乐于助人,在族中辈分高,颇受敬重。宣统二年(1910),云霄厅同知朱志松以张姓系云霄巨族,为便于约束委其为张姓族长并授印。民国24年(1935),国民党一五七师叶刚团驻云霄“剿共”,设团部于溪美陈祠堂,与张氏自治会相近。每天清早,叶刚带一名护兵到东门楼郊野散步,张……[详细] |
陈苍白(?~1906年),云霄陈岱新圩村人,家贫,父早逝,个性豪侠,有胆识,与母及兄靠种田及制卖豆腐度日。因受反清思想影响,在新圩村的莲花庵设立白扇会组织,成为该地区白扇会首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起,白扇会由云霄东厦、漳浦沿海一带扩展到诏安、平和等地。陈岱新圩村僻处海隅,右临诏安海湾,前与东山岛隔海相望,系云、诏、东水路交汇要冲。陈苍白秉承白扇会活动宗旨,经与陈岱村陈春洲策划后,即利用莲花庵为据点,借奉祀“祖师公”招徕信徒,发展……[详细] |
方凤鸣(生卒年不详),又名方齐,云霄东坑村人。于光绪年间(1875~1908年)在梁山上创立白扇会,号称“齐王”,人称之为“梁山王”。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后,漳浦沿海一带先后有英、法、意大利等洋教传入。外国传教士恃其帝国主义势力,强购土地建教堂,肆行设教传教,企图把漳浦、云霄等作为发展洋教进行文化渗透的基地。洋教士为了改变当地居民固有的信仰,故意指斥本土尊神“偶象无能”,讥讽中国人愚蠢无知,宣传“上帝万灵”,以便发展教徒,且动辄横……[详细] |
张文(清咸丰至光绪间),云霄莆下村人。年轻时到台湾,见民间用木轮榨蔗煮糖,废弃的蔗渣还有大量糖分,而家乡用石轮榨蔗出糖率高,他即从家乡运去石轮经营榨糖业。发迹后返乡,见莆美通云霄城道路泥泞难走,即捐巨资筑莆美大路。该路从莆美村口至五板桥分岔,上路经含美山(地名)至旧南门入城,下路经大华表、节孝坊至“雄镇漳南”大门楼入城,总长6里,路面宽2米,路基两侧用灰沙浆结成,各厚0.6米,中间砌条石,坚固平坦,晴雨通行,行人无不颂其功德。……[详细] |
方劝(生卒年不详),云霄溪塘村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与云霄下曾村李少闵(敏)、漳浦杜浔卢茂同拜提喜为师,加入天地会,成为提喜嫡传弟子和首批会员。翌年,方劝传陈彪入会,亦师提喜(后陈彪引平和严烟入会,再由严烟至台湾传林爽文)。乾隆三十三年三月,方劝参与漳浦卢茂、林咸、何哲等组织的天地会首次起义,拟攻占漳浦县城。经策划由卢茂、何哲组织外围进攻,方劝、林咸于城内为内应。原议定于三月十四日黄昏举事,因林咸发现城内清兵异动,误为走漏机密……[详细] |
朱濆(1749~1808年),云霄岳坑村人,生性强悍,有胆略、讲义气。其祖父从事商运,其父年轻时就因造船往返于船场之间,生2子,长朱濆、次朱渥。朱濆少年时跟随父亲造船或运输,更多的时间往滨海地区交游。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3岁的朱濆已拥有一批随从伙伴,经常随船出海。后被公推为船运帮主。乾隆末至嘉庆初,朱濆率先组建海上商运船队,与濒江地区有商运历史传统的中小船商、渔夫、舵手、船工等合伙,集资自立机构造船,发展自己的船运队伍。开始主……[详细] |
郑开(?~1779年),乳名洪,兄弟3人,排行第二,云霄高塘村人。少时家贫,后外出谋生,皈依佛门。僧名提喜、涂喜,人称洪二和尚,又称洪李桃,反清组织“天地会”创始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郑开从广东惠州返闽到云霄高溪观音亭(址在今溪塘村),取“人生以天地为本”之义,创立天地会。以“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朱李洪”暗喻继承马九龙、朱鼎元等前辈反清遗志,倡以历史上刘、关、张和管仲、鲍叔牙之忠义作为结会精神,提出“喝过三合河水(即漳江下……[详细] |
陈梦林(1664~1739年),字少林,云霄陈岱人。清初兵乱,父聿毅徙居广东潮州生梦林。2岁母卒,由居于潮州的浙江人林雄抚养成人,故自名梦林。少时奋发好学,并留心经济、兵事。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林雄去世后往贵州游学。康熙三十三年,以贵州籍应科试名列榜首,知府黄虞庵为其援例入太学,并劝他回闽。其才学受到漳浦县令(时云霄属漳浦)陈汝咸赏识,又受知于学使汪薇沈涵和知府张清恪。康熙五十年,黄虞庵调任福建巡抚,招其入署,献策擒海寇郑尽心。……[详细] |
何祐(1643~1718年),云霄马舖枧河村人,父亲肇亨,何祐为季子。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投于郑成功帐下,后任左武卫将军,参加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病逝后,何祐继佐郑经,于康熙四年二月,率师驻守大线头一带。何祐英勇善战。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随郑经率部从台湾渡海抵厦门,首攻同安获胜。同年十一月十八日,何祐率兵与江胜进攻漳浦县,于不孝岭击杀千总杜养体和戎旗龙得云等将,获大胜;进至打石山,又打败王子玉军,直冲杀至漳浦……[详细] |
何义(1628~1696年),又名忠甫,云霄马舖客寮村人。14岁丧父,平日喜欢习武不事生产,人称其为“憨”。清顺治六年(1649年),郑成功在铜山(今东山县)招募抗清义士,义往投,被授为偏将。翌年,郑军攻广东潮州,守将郝尚久诈降,郑进城至湘子桥(浮桥,用船连结)中埋伏,坐骑被射伤,义急砍断船纽,换给坐骑,护卫撤退,一敌将纵马追赶,被何义手扼马项杀死。郑擢义为左虎卫将军,并将表亲马氏配其为妻。此后随郑征战闽粤沿海各地,屡立战功。顺治十六年……[详细] |
何斌(1604~?),云霄马舖人,从小读书勤奋。天启四年(1624年)徙居台岛,先继学于台地,后从郑芝龙住进赤嵌开发。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后,利用中国早已开辟的经巴达维亚到马来西亚巴城的航海线,不断扩张经济掠夺势力。移民虽反抗荷夷,却不成气候,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聘雇。其时何斌(又名廷斌)已有妻小,是移民中较有学识的一人,又能解荷兰语,荷兰人赏识其能干,被聘为“荷兰通事”,但斌不忘其爱国驱荷之心。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何斌趁经商进入……[详细] |
方家正(明天启至清初),原名家祯,进学时避崇祯讳,改“祯”为“正”,字汝有,云霄大坑村人。父亲早逝,由母沈氏教督读书成秀才。家正一生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只要有利于众人的事,不管耗资多少,都能尽其所能去做。崇祯间(1628~1644年),先后捐资建造虞古(今平和新圩)、官津(亦称黄堵)、树洞、古楼、猫狮等5座石板桥梁,其中官津桥长34米,宽1.2米;古楼桥长20米,宽1.5米;猫狮桥系与张天维(莆美人,赣州知府)、吴山得(镇城人,赠镇江通……[详细] |
蔡思充(1559~1642年),字宝卿,号元岗,云霄西林村人。幼时家贫,祖父禀生,父亲贡生,皆赖执教、耕织维持生计,思充在祖父督导下,用功读书。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应乡试名列第二,万历三十五年登进士。初授东阳县令,为官清正廉明,体察民情,清吏治,除弊政,兴修水利,发展生产,连年丰稔,百姓称颂。工部侍郎何乔远为之赠诗道:“东阳为令几多时,不取民间一寸丝。”一时廉名大著。后户部尚书倪元璐在《倪文贞集》中称他“身为清吏,持正敢言,剪……[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