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 > 龙海区历史人物介绍4

龙海区历史人物介绍4

甘辉 [] (?~1658)
  甘辉(?~1658),清海澄县东园村下房人。父母早丧,家贫如洗。为人重义气,好抱不平,遭族长破孩,浪迹于漳州、石码、海澄之间。清顺治三年(1646年),郑成功在南澳起兵反清,四出招募,甘辉遂列籍于郑成功军中。以骁勇善战,受到主帅的重用。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郑军攻同安,甘辉出阵,即斩清军守备王廷于马下。守将祁光秋、廉郎及县令张效龄漏夜潜逃。拂晓,居民开城门迎郑军。七月,甘辉平定诏安五都林日灼的煽乱。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甘辉……[详细]
  陈泽(1617~1674年),字濯源,海澄县霞寮社人。明末,清兵南下,沿路烧杀抢掠,他与同乡一群青年农民投奔郑成功。陈泽每与清军交战,都一马当先,屡屡立战功,被提升为信武营统领。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清廷派浙、闽总督陈锦带兵数万,驻扎同安;又调潮州和汀州诸军,企图三面夹攻,消灭郑成功在龙溪、海澄的主力。郑成功派甘辉防守于江东一带,自己则和陈泽从厦门暗渡埋伏于龙池岩。十三日早上,清军围攻白礁城,陈泽横枪跃马,带着骑兵冲出密林,纵横……[详细]
  严仙藜,字太乙,清龙溪县石码镇人。父名家椿,是石码名儒。太乙曾师事郑亦邹。郑字白麓,曾任清朝内阁中书。后乞归,结庐于白云山,授徒著书,为漳中诗坛泰斗。仙藜贫穷多病,至50岁犹困于场屋,功名无分。数学家庄亨阳称赞他“笃问学,有异才”。却处在文网缜密的“康熙盛世”,名不出闾里,抑郁以终。清乾隆《龙溪县志》介绍他的身世仅寥寥数语而已。他虽生平萧瑟,而诗文自有异彩,终不可掩。庄亨阳评其文“深古瑰丽,非耳目近玩”,评其诗“浸淫大历间”、“言之有物……[详细]
  黄可润(?~1763年),字泽夫,龙溪县壶屿(今角美镇西边村)人,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先后在河北国都附近一带任职20年,每到一地,深入群众,“延问父老,悉其利病”。处事清正严谨,办事妥贴,每遇“大赈大役”,上级定要委他主持其事。在无极5年间,可润关心人民疾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发动农民凿井和搞好井灌的设施,提倡粮、棉、菜间作,引进甘薯,倡导植树造林,兴学校,正风俗,纂修《无极县志》,收藏《快雪堂法帖》石刻等。调离时,“士民攀辕送……[详细]
黄位 [] (?~1858)
  黄位原名威,绰号“牛皮位”,清末同安县锦宅村(今属龙海县角美镇)人。以宰牛鞣皮为业,做贩运牛皮出口生意,为人刚烈、豪爽,好打不平,锄恶济弱,在穷苦百姓中威信很高。黄得美(?~1858),又名德美,原籍龙溪县石美社,祖辈迁居同安锦宅,后又移居同安石兜(今属龙海)。其父黄光岩出身贫苦,早年离家到南洋做工,后经商致富,多次归国在家乡购置田产。黄得美继承其父在国内外的业产,好交友,不分贫富均以礼相待。乐善好施,常赈灾救贫,深得乡里好评,人称“黄……[详细]
  康亚宗(1935~1949),龙溪县乌礁洲溪墘村人,出生于一个勤奋朴实的船民家庭。康亚宗排行第五,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深得父母的钟爱,全家省吃俭用,送他进小学读书。康亚宗在学校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深得老师的赞许和同学的钦佩,他还热爱劳动,每逢课余或假日都上父亲的运输船上,帮助驶船掌舵,从小就在大风大浪中练就一副强壮的身体和坚定的性格。旧社会的船民,不仅受到陆上官僚的压迫,还受到海匪的盘剥,使他对国民党政权黑暗统……[详细]
  黄协荣(1928、11~1949、6),祖籍龙溪县角美镇石美村。出生于菲律宾。出生后不久,父母不幸相继亡故,不满周岁的黄协荣就由曾任菲律宾怡郎市华侨商会会长、爱国侨领的兄长黄协裕收养。1933年,黄协荣随携资回国办实验农场的黄协裕到故乡石美村定居,并在石美小学就学。1947年2月,黄协荣进入省立厦门小学高中部读书,参加地下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与进步同学创办校刊《拓荒》,在校园内同进步同学一起掀起“驱赶宪兵、收回校园”的斗争。1948年4月……[详细]
  吴传玉(1928、8~1954、10),祖籍龙溪县角美镇流传村。1928年8月诞生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沙拉特加镇一家华侨家中。7岁进入镇小学,小学毕业后到省府实龙市就读中学。他自幼酷爱游泳,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学时,参加了华人组织的“国光”游泳队。1944年,吴传玉参加中爪哇华侨组织的游泳比赛,以优良成绩,将赫赫有名的荷兰游泳名将远远抛在后面,夺得此次比赛冠军,从而震动了印尼泳坛。1948年,吴傅玉参加在上海举行的旧中国第七届全国运动……[详细]
  林和尚(1909~1932)、黄坤元(1900~1932年)均系石码镇人。早年,林系锡箔工人,黄系纸箔工人,两人均受资本家残酷剥削,过着终日劳累,不得温饱的生活。1926年11月,国民革命军进驻闽南,翌年1月,中共闽南特委在漳州成立。在党领导下,漳州、石码、海澄一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林、黄两人一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石码地区参加了“非基”运动、“倒蓝”斗争、“二五加薪”以及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在斗争中一直站在第……[详细]
  杨新容(1907~1982),原名欣荣,1923年就读于集美学校师范部。翌年,参加由罗明等人组织的“革命协进社”。1927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2月,入漳州工农运动讲习所学习。其后在海澄和厦门等地的小学任教。1928年在上海大厦大学预科、中华艺术大学中国公学读书。其间曾担任中共闸北区委宣传部联络员,配合天津学生-团参加第二次赴南京-活动。1932年,返厦执教,并参加“反帝大同盟”等革命组织。因厦门党组织遭破坏,1934年9月,前往印尼……[详细]
  李金发(1907~1932),龙溪县南乡四社港口村人(今颜厝乡上洋村),年轻时在漳州当染布工人。1926年11月上旬国民革命军进障后,漳州、石码、海澄工农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蓬勃发展,李金发参加了丝纱染织工会,积极参加以反帝反封建为中心内容的工人运动。随后他被选为丝纱印染工会主席,领导该工会工人取得“二五加薪”和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成果。1927年2月底,李金发参加中共闽南特委在漳州举办工农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光荣地参加中国共产党。1……[详细]
  王占春(1905~1932),龙溪县邹塘村人,闽南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创始人之一。1926年北伐军进漳后,王占春成为-的中坚分子,被选为学生会委员。学校当局阻挠和压制-,王占春和进步学生一起,坚持活动。并参加CY(共青团)组织。1927年2月,王占春正式转为中共党员。参加漳州工农运动讲习所学习,他一方面学习理论,一方面参加革命实践,在漳州、石码一带声势浩大的倒蓝反廖”(石码“土皇帝”蓝汝汉、漳州军阀廖鸣欧)、逐余高坚(盘踞龙溪县农会的官僚……[详细]
  王却车(1902~1933),又名奕修,外号老虎,出生于龙溪县九湖邹塘一贫苦农户。却车年轻时参加“0会”,在双第、马岭一带打出“替天行道”旗帜,劫富济贫。军阀政府下令追捕,为此他逃往南洋,先在新加坡当殡葬工,继而在泰国卖苦力。22岁从南洋回乡,在漳程轻便车公司当工人。他身强力壮手脚勤快,车裁二、三千斤,能单人推进。24岁时,改当猪肉小贩。此时,却车堂弟王占春已投身革命,在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开办夜校,却车带头参加。1927年1月,中共闽南……[详细]
  吕隆庆(1900~1968),出生于龙溪县石码镇一小手工业者家庭,11岁才进西湖小学读书,后来考入福建省立八中,毕业后到东屿小学执教。民国7年,吕隆庆被援闽粤军司令陈炯明遴选赴法国留学,先在巴黎圣沙蒙书院补习两年的法语和大学预科理化。民国12年9月考入巴黎国立工学院。他勤工俭学,奋发攻读,以优异成绩,0地学完了规定的全部课程,获得多枚奖学金牌。民国17年8月启程回国。担任龙溪县石溪中学校长。民国18年3月,吕隆庆又被选派出国深造,进入巴……[详细]
  郭美丞(1896~1959),字联勋,原籍海澄县浮宫城内社(今龙海县浮宫镇霞郭村),长期侨居印尼雅加达。1916年福建集美师范学校讲习毕业后,先后出任凫溪小学、中学校长,海澄县教育会会长。1927年应聘为爪哇梭罗华侨公学校长。1929年被推为华侨代表,回国参加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并出席南洋华侨教育会议,被选为海外华侨-实施委员会委员。回爪哇后,受当地政府疑忌,不得已迁居巴城,从此弃教从商。他先设大华公司,继创南洋印书局有限公司。由于平易……[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