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鼓楼区人物

邓拓


[公元1912年-1966年]

邓拓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福州人。1926年就读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1928年和傅衣凌等组织“野草社”,出版自编自印的刊物《野草》。1929年起先后在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和上海法政学院学习。1930年参加革命,同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1937年9月赴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同年11月任中共晋察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主持省委《战线》杂志的工作,并任《抗敌报》的撰稿人。1938年《抗敌报》改为晋察冀省委机关报,担任部主任。1939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成立后,《抗敌报》改为北方分局的机关报。报社从土楼村迁至阜平马兰村,从此马兰村成为报社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基地。

1940年5月4日,在北方分局书记彭真主持下,召开了讨论报纸和通讯工作的会议,宣布成立北方分局党报委员会,邓拓任报委书记。1940年11月7日,《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由隔日刊改为日刊。邓拓任社长兼总。

为了适应战争的残酷环境,邓拓带领报社人员坚持游击办报,发动大家在“三千字内做文章”。同时为使设备适应游击办报的需要,邓拓带领工人们把铅字架由7000字头改为3000字头,并把铅字架改装成可以放在马背上驮走的流动架。还特制了拆装方便的木箱,每箱装4个字盘,架起来就可以拣字。遇上紧急情况能够迅速转移,跳出敌人的包围后,架起电台,装好字架和机器,马上就能出报。

在残酷战争环境中,邓拓率领报社转战于阜平唐县、满城、易县、平山等太行山区,既是总,也是指挥员。在不断与日军周旋的游击战争中,坚持“一手拿枪,一手拿笔“的战时体制,在战争环境中正常出报。以突出的业绩得到了党政军民的赞扬和鼓励。

1942年4月,中央晋察冀分局改组了报委,仍由邓拓任书记。同年11月初,晋察冀分局召开党报委员会,决定《晋察冀日报》兼有中共北岳区党委机关报的性质。《晋察冀日报》成为边区党的理论阵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1周年时,邓拓为《晋察冀日报》撰写社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论著之一。1944年夏至1945年春,邓拓在晋察冀分局学习期间,执笔写成《李自成进京》,在党校上演,同时为《晋察冀日报》写了《沿着“穷人乐”的方向发展群众文艺运动》、《沿着鲁迅的方向前进》等文章。1944年5月,邓拓主持出版5卷本《毛泽东选集》(晋察冀版),是中国革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1945年8月至1948年6月,邓拓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1949年秋,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同年冬,受聘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8年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1959年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领导小组组长,出版《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1960年兼任中共华北局-候补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人物关系:
妻子:
老师: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萨镇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