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祥(1707~1771),字象宣,号蓉林,平和(今福建云霄县)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三十年由浦江知县调任平阳知县。上任伊始,便与县丞萧垛兴建龙湖等书院、昆阳等义学,观澜等社学,又建社仓十余所以备荒。疏浚了县城内外淤塞百余年的河道(内河八百余丈,外河三百余丈),县城面貌为之改观。
其时平阳粮禁甚严,凡过路谷米,都被兵差扣阻以牟利。何察访民情后,便发布《米准流行示》道:“诚以天下一家,丰歉之际,彼此通融。济民善政,莫大于此。”“将军岭以至石塘、赤溪、蒲门等处,计程五十里,人民数千家,边山边海,地硗寒,早稻止一季,不比岭内一岁两收(而地土深厚者所收又倍)。是以该地农民早稻未登场时,每过岭买米以接青黄,而岭脚地棍哄同营民,私自拦截抄没。”“此后如有此等仍蹈旧习,准该地居民赴县控告,本县按律究议,断不少宽。”
何子祥任内显著功绩是开凿钱仓河(南乡河),引梅溪水经南雁第一桥至岱头,与西塘河相接,可溉田?万余亩。竣工后,又规复了江口陡门,改名五福陡门(意谓它能给5个都农民带来福泽)。此后灌溉所及,瘠土都成沃壤。当地农民每当收获时,便以手加额道:“这是何公所赐!”
江南肥艚的阴均陡门,系宋嘉定元年(1208)所建,右依山,左接阴均大埭,迤逦至南监场(芦浦)。560多年来,四乡的水由此入海,八都农田都赖以灌溉。每当多雨季节,陡门宣泄不及,河水又被阴均埭所阻,积成一片汪洋,晴干五六日后始露田塍。居民拟于阴均陡门左侧再建一陡,然而费用巨大。何子祥以为,此尚可照亩科派。但埭基系无底涂泥,拆堤造陡,如陡不成而堤已坏,又将奈何?遂召集当地绅民计议,得出添设木枧(过水槽)法:把合抱大松树锯开,当中挖漕后再合拢,箍上铁圈,枧外凿一水眼,长与宽相等,在眼中设置槽板,可开可关。10条水枧排水可抵一座陡门。这样,既减少了千余两银子开支,也大大节省人工。何子祥毅然照办,把这方案予以推广,还写了一则《南监造木枧记》,说明“凡事难以胶柱而鼓瑟,惟其时其地之宜而已”。
这是乾隆三十二年的事,他已3年任满。因政绩优异,被加通判衔留任。前后共7年,因病乞休不得,卒于任上。殁后月余,灵柩发回故里。道经钱仓,当地男女哭着挽留,过一宿后放行。钱仓埭头、及江口等处都建了何公祠纪念,并以其诞辰为祭日。
遗著有《蓉林笔抄》四卷。座师韩彦曾在序中说:“数年来,从浙至苏者,往往传说其居官实政,到一处留心一处,非特贪墨者逊其廉介,即谨饬者亦弗逮其刚决有为。”这部笔记正显示他“盖儒林也,循吏也,而又进乎文苑矣。”
同年(公元1707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