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兆和(1904—1986),原泸县小市镇(今划属龙马潭区)人,自幼喜欢绘画。七、八岁时,已能对画谱临摹,对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画。十二岁起为生活所迫,开始走上以画炭精像为生的道路。1926年去上海,人民的深重灾难,使他面向社会,创作出了同情人民疾苦,暴露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处女作《黄色车夫的家庭》。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后,蒋兆和以笔作枪、赶制出数十幅大宣传画,往返于硝烟战火中,为蔡延锴、蒋光鼐等抗日英雄画像。这些肖像制成画片后,被沿街张贴,鼓舞了上海军民抗日杀敌的勇气。1936年后,蒋兆和在重庆、北平创作了《朱门酒肉臭》、《流民图》等几百幅人物画,深刻地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死亡线上的痛苦呻吟和求生的呼喊以及还我中华的心声。齐白石称赞他说:“能用中国画笔加入外国法内,此为中外特见。”
其精品《流民图》高2米,长约26米,整幅画面由一百多个真人大小不同的人物组成一片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 下失业、饥饿、流浪、疾病、死亡的惊心魂魄景象。1957年,《流民图》在苏联展出,轰动了苏联美术界,被苏联美术家誉为“放在世界博物馆也是头等的历史名作。”苏联美术史学家切戈达夫撰文评论道:“《流民图》洋溢着一种争取和平、反对战争和反对压迫,反对毫无理性地毁灭美好而出色的人类生命的感情。”蒋兆和先生的雕塑像及《流民图》大型浮雕石刻已在玉蟾山风景名胜区上凿成,供中外游人瞻仰。
解放后,蒋兆和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先后创作了《领到土地证》、《生活年年好》等表现农村生活的画,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英雄们画了几十幅水墨头像;还为屈原、司马迁、诸葛亮等10多个历史名人画肖像。这些画个性鲜明、情态各具、栩栩如生,表现出一种潇洒明快的风格。在长期的美术创作和教学实践中,蒋先生发表了《国画人物写生的教学问题》等几篇学术论文,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建立起了中国画专业的素描教学体系,开创了国画人物写生教学的基本原则,一直被艺术院校所遵循。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