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安徽省 > 亳州 > 涡阳县人物

刘玉渊


[][?-1863年]

刘玉渊(?~1863),绰号二老渊,乳名狗,其兄学渊,绰号大老渊,祖籍山东省滕县,自幼丧父。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母子5 人随饥民逃荒至涡阳县境,在义门南岸刘园子村定居。刘玉渊年青时,先在邓姓地主家当长工,后在义门集王桥口码头当“马腿子”(码头工人),以出卖劳力维持全家生计。年稍长,成为“马腿子”头领。刘玉渊性格内向,脾气暴烈,待人真挚。

咸丰三年(1853 年)六月上旬,太平军北伐过义门。白莲教首领张捷三聚众起义,打起“太平天国金四正将军”旗号,自称“太平顺天王”,封刘玉渊为南路总兵,拥众千人。不久,教军被镇压,刘玉渊收容余部,换旗成捻军。六年,雉河-盟,刘玉渊受命为白边黑旗旗主,被太平天国封为殿前指挥。

咸丰七年,捻军盟主张乐行率捻军主力转战淮南后,刘玉渊等留守淮北,以雉河集为中心,据圩寨,同清军及地方团练多次接战,互有胜负,亦曾出征山东、河南,攻城略地,不作久占。历经多次战斗,刘玉渊总结经验教训,与八卦旗旗主杨兴泰、黑旗蓝边旗主倪中平研究采取“圩寨战术”抗御清军。刘玉渊、刘学渊除占义门集城堡外,又在涡河南岸建筑连环堡,挖壕设堑,连寨成网。其中,以邓、姚、王3 圩寨最为有名。3圩寨互为犄角,结构坚固,地势有利,为群寨之冠。并用坚壁清野之策,移民入圩,屯兵聚粮,一圩有警,各圩相援。清军多次进攻,均被刘玉渊击败。

“圩寨战术”的胜利,使刘玉渊部捻军日益壮大,军力雄盛。咸丰八年(1858 年)五月,刘玉渊率领捻军第一次进入山东单县马良集,旋即折回。秋,刘玉渊、刘天福、孙葵心等率黑、蓝、白旗捻军3 万余人,经萧县砀山,占丰县,进入山东境,与幅军合作抗清,攻克成武、单县曹县三城,继而进入河南考城、兰仪、商丘、夏邑等县境,占周口,杀清将冯景、施汝让、陆旺等,并威胁开封。河南巡抚瑛连忙上奏请援,但捻军已转返淮北。咸丰九年三月,刘玉渊联合自淮南北归的蓝旗将领刘天福、刘天祥、张慎德部,从韩庄渡过黄河,三入山东峄县、兰山等地,和幅军联合作战,大胜而归。九月,刘玉渊、孙葵心合兵进军河南,围夏邑、睢州,击败清军成惠部,继而进攻长葛、尉氏,于是洧川、禹州等地皆有捻军往来。

咸丰十年二月,刘玉渊邀杨兴泰、赵浩然、孙葵心、李廷彦等部,随张宗禹攻克江苏重镇江浦(今淮阴),打破捻军一向只占农村不入城市的惯例,掳获大量战利品凯旋。三月,刘玉渊率部与孙葵心等入河南打粮。八月,蒙、亳大水,田庐浸没,秋收无望,捻军又纷纷外出打粮。刘玉渊率部又一次远征河南。大军由亳州出发,围柘城,经周口、商水、上蔡、汝阳等地。九月二十日,将河北镇总兵承惠的8000 清军层层包围在汝阳城南15 公里的野猪岗,取得大捷,击毙总兵承惠、副将王荣烈和同知田玉梅等。胜保哀叹:“野猪岗之役,全军迂伏,精锐胥亡,元气遂不可复。”可见对豫军打击之沉重。经此战后,捻军在河南境内淮河上游的正阳、罗山息县、确山、光州、固始等州县,往来自如,所向披靡。十一月中旬,清廷遣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和侍郎瑞麟至山东围攻捻军,在巨野东南30 公里之羊山集,僧格林沁率清军马步兵1 万余人,同刘玉渊部捻军大战。捻军以马队1 万、步兵3 万迎敌,将清军层层包围。瑞麟拚死冲出重围,夺路逃命,坐骑跌蹶,摔伤右肘,狂奔百余公里,到达汶上方敢停歇。清军伤亡惨重,一品顶戴副统领格绷额、清将忠伦、侍卫德成等被击毙,僧格林沁率残部逃往济宁。瑞麟和山东团练督办大臣杜均被革职。僧格林沁首次同捻军交战,以失败告终。

同治二年(1863 年)初,清军进攻雉河集。刘玉渊、刘学渊弃守邓楼、张寨,南走尹家沟,驰援张乐行。清军跟踪尾追,长驱直扑。捻军据守雉河集、尹家沟,顽强抵御清军进攻。清军依仗开花大炮(俗称西瓜炮),狂轰猛击。二月初一日,刘玉渊趁清军合围部署未就,夜率千余人突围。僧格林沁遣蒙古骑兵追击。不久,尹家沟、雉河集相继失守。刘玉渊与韩秀峰、程二老坎等率二三千步骑同清军作最后一战。刘玉渊战败逃匿,四日,在义门集东南小刘庄被擒就义。



  同年(公元1863年)去世的名人:
乌齐格里·爱仁 (?~1863) 清朝兵部尚书 内蒙古自治区

下一名人:姜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