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安徽省 > 池州 > 东至县人物

周一良


[公元1913年-2001年,著名历史学家]

  周一良(1913.1.19-2001.10.23)
   早年曾用字太初。安徽东至人,生于山东青岛。著名历史学家。
   八岁入家塾,遍览经、史、子书,后加习日文、英文。曾从唐兰学习文字学。1930年入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受教于容庚。1931年入辅仁大学历史系。1932年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受业于邓之诚、洪业等名师,并受到陈寅恪的影响,1935年毕业。后在燕京领取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每年500元),作了研究生。第二年经陈寅恪教授的推荐,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39年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东亚语文系学习,从叶理绥学习日本语言文学,兼修梵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3年起在哈佛大学陆军特别训练班教日语约两年。1944年获哈佛博士学位。同年起至1946年任哈佛大学日语教员。1946年回国,任燕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47年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49年转任历史系教授,1951-1952年兼任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先后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亚洲史(后改为亚非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副主任、主任。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北京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会长等职。历年在各校开设的课程有:日文、佛典翻译文学、中国通史(宋以前)、魏晋南北朝史、日本史、亚洲史、历史文选等。多次参加法国美国、巴基斯坦、荷兰、摩洛哥、日本、美国等地的历史、语言方面的年会和学术讲演,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周一良精通日语、英语、梵文,也学过法语、德语、俄语,精熟传统经典,学贯中西。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日本史、亚洲史,此外在敦煌学、佛学、中外关系史方面也有较深的研究。
   魏晋南北朝史是周一良用功颇深收获良多的研究领域,从1934年发表首篇学术论文《魏收之史学》,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主要着力于这一领域,五十年代服从需要,改为从事日本史及亚非史的研究,80年代以后重理旧业。研究内容从对词语、名物、制度的诠释,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考证、溯源、辨析,从南北朝史入手,涉及到文化、宗教,进而深入追索到深义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很多方面开风气之先,成为魏晋南北朝史领域公认的大家。
   早在1934年,学生时期的周一良发表了《日本内藤湖南先生在中国史学上的贡献》,开研究日本京都学派泰斗内藤湖南之先河。1953年起,转向日本史和亚洲史的研究,在日本史、中日关系史、中日交流史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尤其是日本史造诣尤深,并创设了亚洲各国史课程,培养了一批亚洲及日本史的的教学和研究人才,被誉为我国日本史学界的“三老”之一。
   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周一良就开始留意敦煌的新资料,发表了讨论唐代俗讲和佛经写卷方面的论文。五十年代,与向达王重民启功等编著《敦煌变文集》。八十年代开始研究敦煌写本书仪,开辟了敦煌学研究的新领域,填补了敦煌学研究中的空白。
   周一良1944年的博士论文《唐代印度来华密宗三僧考》,受到海内外专家的重视,奠定了他在佛学研究中的地位,至今仍富有生命力。
   周一良教授在6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以其渊博的学识、扎实严谨的学风、诲人不倦的师德,平易近人的态度,赢得了海内外学者的爱戴和尊敬。
   主要专著:《亚洲各国古代史》(上册)、《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世界通史》(与吴于廑主编)、《魏晋南北朝史论集》、《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中日文治维新的几个问题》、《中外文化关系史论》、《中外文化交流史》(主编)、《唐代密宗》等;主要论文:《乞活考》、《论梁武帝及其时代》、《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魏收之史学》、《唐代印度来华密宗三僧考》(英文)、《中国的梵文研究》、《敦煌写本书仪考》等。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1年)去世的名人:
董洪国 (191020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下一名人:吴于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