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 > 蒲江县人物

杜长明


[公元1902年-1947年]

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与教育家——杜长明(1902—1947)

杜长明,字镜如,四川蒲江县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他通过研究球形颗粒碳在气流中的燃烧,首先提出外扩散影响燃烧反应的理论,对化学反应学科的早期发展有益。他毕生从事化工教育,参与创办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并长期任中华自然科学社社长,为培养科技人才作出了贡献。1902年1月28日生。1918年考人北平清华学校,1926年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两年后人研究生院,师从国际知名的燃烧工程专家荷泰尔(HCHottel)教授,进行碳的燃烧试验。1931年秋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碳的燃烧速率》,研究碳的球形颗粒在气流中的燃烧现象。他把碳粉做成3厘米大小的球形,悬挂在炉中,并将空气以不同的速度送人炉中,进行燃烧,观测碳粒形状的变化及速率,从而求得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速度。他在论文中率先提出了外扩散对于燃烧反应的影响。该文迄今仍被列为对化学反应学科早期发展有影响的论文之一。后来,英国燃烧学会在选录《燃烧》(Fuel)杂志发刊50年来刊登的有影响的部分论文专册时,杜长明的这篇论文也被选录其中。

1931年底,杜长明回国,应先期在清华学校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同学丁嗣贤教授之邀,在安徽大学任教。1932年秋后,他应中央大学之邀,赴南京,任该校化工系教授兼系主任。1937年秋,日军侵华战争爆发,中央大学内迁重庆。杜长明亲自将化工系工业分析实验室和化工原理实验室的仪器药品和教学设备装箱运到重庆,使这两个实验室在重庆正常运转。它们不但为本校学生开出了课程表中所列的有关试验,还为邻近的重庆大学、兵工大学、中央工专等高校解决了学生试验的问题。1943年后,杜长明为了解决当时抗战后方物资供应紧张的问题,也为了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并为系内教师谋求一些津贴,在系内开展了一些化学品的制备工作,为航空部门提供了所需的塑料及溶剂,为橡胶厂试制了锌白等,受到了有关方面的欢迎和重视。

在重庆时期,他为高年级学生讲授“化工原理”,还为二年级学生讲授了一个学期的“化工概论”,使学生能较早地对化学工程的学科内容有所了解,以便对后续课程的理解和学习作准备。杜长明教育有方,深得学生爱戴。在杜长明到化工系任教10周年之际,尽管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困难,但学生们还是特地为他举办了一个任教10周年的茶话会。除化工系师生外,工学院院长和各系主任也应邀参加。茶话会开得简朴隆重,气氛热烈,充分反映了学生们对他的爱戴之情。他的学生,包括现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陈鉴远、陈家镛楼南泉闵恩泽陆婉珍梁晓天等,至今还经常赞颂杜长明给他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杜长明在美国求学期间,与同时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的张洪沅、顾毓珍等人一道,于1930年发起组织成立中国化学工程学会。杜长明被选任总干事。回国后他仍长期担任该职。在中央大学工作期间,杜长明还被选为中华自然科学社社长,任职达8年之久。

1946年夏,中央大学由重庆迁回南京。杜长明因休假,仍留重庆,接任新建的重庆印刷造纸学校校长,并兼重庆大学教授。1946年12月中旬,杜长明到南京,向教育部述职,并为印刷造纸学校申请经费。次年1月28日他搭乘飞机返渝飞临湖北省天门县境上空时,因机械故障,不幸遇难。

简历

1902年1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蒲江县

1918—1926年北平清华学校学习。

1926—1931年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获博士学位。

1931—1932年在安徽大学任教。

1932—1946年在中央大学任教授兼化工系主任。

1946夏—重庆印刷造纸学校校长,兼重庆大学教授。

1947年1月28日因飞机失事遇难。



  同年(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王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