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石,字玉山,1895年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南园村一个农民家庭。父母早丧,少年时给人看牛和到缝衣店当学徒,稍长在石料工场当打石工人。1913年,年方18岁的何石远走南洋,只身到马来西亚槟城寻求生计。在南洋做苦力和国内一样受顾主的欺凌,他怀着反抗的精神参加工会,与当地恶势力作斗争,结果被抓入狱,1921年被遣送回国。
何石26岁时,娶邻村斗门农家女陈阿祥为妻。不久,因经济拮据,被迫到暹罗(今泰国)谋生。
1923年,家乡开始组织农会,何石闻讯,毅然回乡参加农会闹革命。初期农会为不法分子所把持。1925年3月,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第一次入潮汕,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彭湃派工作队到普宁搞农运。何石向工作队如实反映农会情况,协助工作队开展工作,开拓新区,在受压迫剥削较深重的附城区建立基层农会组织,很快打开了局面。
1925年11月,东征军再度光复潮汕。这时中共汕头地委成立,各县也普遍建立了党团组织,工农运动蓬勃发展。1926年1月,中共普宁县党支部成立,何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参与支委会的领导工作,分管军事。
1926年1月中旬,普宁城内土豪劣绅对抗农会,不断挑衅生事。普宁10万农民武装,在广东省农协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彭湃指导及各县农民武装的支持下,围攻反动堡垒普宁县城获胜,声威大震。同年4月,普宁县召开了第一届农代会,正式成立了普宁县农会执行委员会。由于在围城战斗中,何石与支部书记陈魁亚等身先士率,指挥有方,表现突出,被选为县农会执委。5月1日,何石出席了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被选为省农会第二届执委会候补委员。
1926年晚稻歉收,普宁农会提出实行“二五减租”的要求,遭到地主的反对和破坏。他们恫吓农民说︰“今年减二五,明年还五十!”何石等农会领导人充分估计到这是一场激烈的斗争,需要革命武装做后盾,便在11月下旬召开的县农代会上,作出了“组织农民自卫军”的决议案,发动各区、乡普遍组织农民自卫军。12月,上级派黄埔军校生林本、余立寰来普宁举办训练班,正式建立以何石为大队长的普宁县农民自卫军基干大队。为了给农军购置制服,公家款项不够用,何石便把自己仅有的几分厝地及二伯给他的一架自行车卖掉,凑足400元献出。在何石带动下,战士们纷纷捐款购置弹械用物,解决了农军初建时的许多困难。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夕,下令解散各地工农武装。陈独秀对蒋介石妥协退让,发出了“争取政治,放弃军事”的通令,勒令解散农军。在革命实践中深知掌握武装重要性的何石,对陈独秀的错误决定,坚决予以 ,不但没有解散农军,还于3月中旬主持举办农民自卫军第二期训练班,训练农军骨干,继续加强农军队伍的建设。因此,当广州反动派发动四一五-政变后,他迅速把全县的4000多名农军调集起来,在汕头地委工委书记杨石魂、省农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农军部主任李芳岐等领导下,于4月23日在粤东大地上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发起了第二次围攻普宁县城的战斗。成立普宁县临时人民政府,这对全省以至全国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后,由于敌强我弱,农军攻城失败。这时,何石一方面亲自带领一支20多人的队伍,进驻大南山西部一带,开展游击活动;一方面通过关系,在白马圩组织一支拥有100多人的保安分队,以此作掩护,保存农军力量,伺机再起。
由于何石锐意抓武装,当八一起义军南下潮汕时,他根据上级指示,于8月下旬迅速集中一支300人的武装队伍于流沙白塔秦响应,积极开展镇压反动派的活动,先是在8月31日挥师潮阳县,联合潮阳农民武装攻下潮阳县城,继而于9月28日,在南昌起义军协助下,攻陷普宁县城,大展雄威。
10月3日,起义军南下部队主力从流沙向海陆丰转移,在钟潭遭敌军截击,大部分流散。何石在南昌起义军主力受挫后,积极收集流散武器,收留安置了邓宝珍(贺叶军炮兵连连长)第一批军事干部,壮大了地方的军事力量。1927年10月中旬,中共南方局、广东省委召开联席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何石当选为省委委员。同年12月中旬,根据上级指示,普宁的革命武装组建为广东省工农革命军东路军第六团,何石任团长,邓宝珍任参谋长,成为一支拥有300多人、战斗力较强的地方革命团队。
1927年冬,中共普宁县委在革命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建设山区根据地的重要性,便在大南山上成立后方委员会,由何石任主任,设址于三坑村办公。此后,何石带领何明章、陈锡怡等一批干部,着手进行大南山西部的开辟工作,先后建立了修械厂、医疗所及犯人拘留所等,有步骤地进行军队的后勤建设。为了开辟大南山的革命根据地,何石等在西部一些乡村建立和健全农会,组织赤卫队和尖串队,发动群众抗租抗债,开展土地革命,并注意从斗争中发现培养骨干力量,吸收党员,建立党组织。后方委员会还举办了军事训练班,由黄埔军校生何源和邓宝珍任教官,轮训各乡村赤卫队骨干。
由于何石一心为革命,因而遭到反动派的仇恨,对他的家属进行破孩。1928年大年初一,呆陇反动民团头子庄大众引领国民党驻军洗劫何石家乡,把何石的房屋财产烧毁。庄大众得意洋洋地说︰“看吧,原来庄(砖)还比石硬哩!”话传开后,何石却毫不介意地说︰“庄大众别高兴得太早!挟私怨,比硬软,有什么意思?我何石是硬汉,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他安顿好无家可归的妻儿后,更坚定地投入对敌的斗争中。在把妻儿安顿到亲戚家时,有的同志提议,从农会没收地主、官僚的大批财物中挑几件做供养费。何石严肃地说︰“公物公用,不能乱动!”一口拒绝。
何石把家庭、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但却格外关心同志们的安危。有一次,有个农民来报讯,说云落区赤卫队12个同志被100多个敌军包围,情势十分危急,请派兵救援。这时,队伍全部出发了,营地里只剩下何石一人。听完报告,何石虽身体不适,却二话没说,抓起手枪,带上一篮炸炮,快步如飞地跑去救援。他抄到敌人背后,这边打几枪,扔一两个炸炮;又跑到那边打几枪,扔几个炸炮。敌人以为赤卫队援军赶到,一时摸不清虚实,便回转头对打起来。被包围的赤卫队员便乘机冲了出去,安全脱险。何石就是这样奋不顾身地援救战友,扎扎实实地做群众工作,为创建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8年4、5月间,国民党黄旭初、徐景唐部先后集结几千兵力,围攻革命根据地大南山区。这时,活动于东江一带的红二、四师在转战中遭到巨大损失。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普宁地方党政机关不得不转入大南山西部的深山密林中与敌周旋。
9月底,驻大南山的东江特委机关遭乱破坏,不久,彭湃又上调上海中共中央工作,中共普宁县委书记彭奕牺牲,继任书记方家悟不久也离开大南山到平原乡村去活动,何石与党组织的联系一时中断。
在敌人大军压境又同党组织失去联系的严峻情况下,何石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持革命斗争,活动于望天石峰下的密林幽谷间。
他们驻得最久的是望天石峰附近的马牙槽石洞。这是一个水帘洞式的石洞。洞底如马牙一样尖利,晚上不能躺下睡觉,只好两个人背靠背地睡着。何石为了让战士们睡安稳觉,自己常常彻夜在洞口放哨,以防敌人突袭。情况好时,他们到村里人家买些米熬稀饭吃;情况紧急时,便带一个饭团,吃它几天。为了避免敌人寻踪搜捕,他们出洞活动时,常常循着坑水或石头行走。不得已在草地上走,就要回过头来把压斜的草扶正,以销除痕迹。就这样,他们小心翼翼地和敌人做顽强的斗争。生活虽然艰苦,但大家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没有一个动摇。一有机会,他们便到各村去,安抚烈士家属和受害的阶级兄弟,鼓励大家要继续战斗。
1929年7月中旬,何石他们度过了艰难岁月,队伍又逐步扩大,在大南山上坚持斗争的潮普惠揭地方团队扩充到130多人。四县联席会议遵照上级指示,在大南山上的林招,把队伍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十六师第四十七团,何石任团长。
新成立的第四十七团,乘军阀混战、敌军北调的有利时机,密切配合群众斗争,集中兵力,攻击大南山及其边缘各乡的民团据点,不断壮大队伍,巩固和发展根据地。
由于何石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边工作边学文化。所以很快从一个不识字的牵牛娃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军事指挥员。他所率领的红军第四十七军团,被称为“粤东劲旅”。
10月下旬,为策应朱德率领下的红四军南下,东江红军四十七团团长何石带领200多人,奉命进军东江的西北地区,与四十六团及当地的赤卫队联合作战。他们在广东省丰顺、兴宁、五华、梅南等地袭击敌人的后方,打了许多胜仗。但因局势发生变化,红四军于11月初离开东江,敌人乘机集结重兵对东江地区的红军进行疯狂的反扑。11月下旬,红四十七团与四十六团在古大存指挥下从五华向兴宁运动,准备打通赣南苏区。
11月26日,当部队行军到五华郭田村时,获悉坪上驻敌连日进攻苏区,抢割晚稻,强行收租。为保护群众利益,严惩敌人,部队即向坪上敌军发起进攻。敌军400多人凭借坚固的炮楼和工事,拼命顽抗。部队则分三路攻打敌营。中路军四十七团在何石指挥下,击毙敌 率队的地主黄达三后,追敌至卓屋坝。但前进到设在山坡上的敌指挥部前时,遇到敌人猛烈火力的压制,第二连连长许炳不幸中弹,当场倒地。一位姓刘的班长上前抢救,又挂彩退下来。队伍暂时滞留在山地上。为了顾全大局,配合其他两路军的战斗,何石命令队伍继续冲锋。当他带头冲到屋角时,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腹部,顿时血流如注。他手捂住伤口,圆睁两眼,大吼一声︰“同志们冲呀!”便昏倒了。战士们拼命将他抢救出火线。当他醒来时,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同志们,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胜利,大家要奋斗呵!”便停止了呼吸,牺牲时年仅34岁。
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何石为革命烈士,其事迹在人民广播电台播放,还收入《潮汕革命故事》集,《南粤英烈传》第三辑等广为宣传。
同年(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