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荔湾区人物

白驹荣


[公元1892年-1974年]

白驹荣(1892~1974),原名陈荣,字少波。原籍广东顺德龙潭村。世居广州西关。父亲早逝,家境贫寒,14岁-退学当童工。19岁到天演台“志士班”学戏,经常在黄沙等地排戏,在师傅吴有山指导下,苦练基本功,开始了小生演唱艺术的生涯,随后在“天光班”演“天光戏”,从演天光戏晋升为演夜场戏。“志士班”散班后,跟师傅吴有山参加新成立的乡下班,升上第二小生,先后在“民寿年”、“汉天乐”、“国丰年”等班当第二小生,在著名演员周瑜林、千里驹的悉心传授下,在唱功、做工上有了进一步提高,逐步成为名演员。民国6年(1917)转入“周丰年”大班当正印小生,到香港高升戏院演出《再生缘》四本连台戏,主演“皇帝”角色十分成功,成为高升戏院有史以来最旺的一台戏。自此,名震省、港、澳。在唱腔上提倡改假嗓为真嗓唱曲,形成小生唱腔艺术的独特风格,唱词上尽量使用广州方言。他和千里驹主演的《泣荆花》中还创造了新腔和曲牌。曾获粤剧“小生王”美誉。

民国14年(1925)转入“人寿年”戏班。同年秋,赴美国三藩市大中华戏院演出, 受到华侨和当地人的欢迎,哄动整个旧金山。一年后载誉回国。

30年代,在蓬莱路柳波桥附近自置的“宣和园”别墅中,经常与省港澳粤剧界人士来往,切磋演唱技艺。广州沦陷后,“宣和园”被日军“宪兵部”占用,1950 年 3 月3 日被国民党飞机炸为平地。

民国 27 年,他与薛觉先共同组成“觉先声”戏班往香港演出,主要剧目有《十三妹》、《女儿香》、《苏小妹三难新郎》等。民国31年眼疾严重,行动困难,要在舞台口牵上一条白布作标志,才能辨出舞台方位。民国37年冬-离开舞台,开始参加茶座唱曲艺,和何丽芳、朱顶鹤等组成曲艺组,由当时广东音乐“四大天王”(尹自重、何大傻、吕文成、何浪萍)伴奏。他的唱腔自然朴实,自成一家。1951年带领曲艺队在广州市文昌南路口进行抗美援朝的义唱募捐活动,连续演唱了三个小时,激励过路人的爱国热情,纷纷解囊捐献。同年秋参加广州市曲艺大队,并担任大队长。随后,参加了“三反”、“五反”的宣传演出工作,曲艺大队还编写了《雷励风行驱清五毒》、《重冤得雪太阳红》、《劳动新夫妻》等配合民主改革运动。1953年曲艺大队改组为广州粤剧工作团,任团长,决心重登舞台。经过刻苦努力和严格排练,探索出失明人登台演出的诀窍,先后公演《白蛇传》、《游龟山》、《宝莲灯》、《红楼二尤》等戏。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粤剧界第一个艺人党员。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4月赴北京出席“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他,并观看了他的演出。同年,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成立,被选为首届主席。1958年在广州多宝路创办了敬老院,使无依无靠的粤剧老艺人能安度晚年。1962年任广东粤剧学校校长,培养的粤剧演员、音乐艺员成为各地骨干。在这期间,他主要是从事传授经验和艺术指导,先后与红线女、林小群合作灌制唱片。1966年退休后,还经常邀请一些年轻演员或学员到他家中传授艺术。



  同年(公元189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4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罗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