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番禺区人物

梁鼎芬


[公元1859年-1919年,粤秀书院]

梁鼎芬

梁鼎芬(1859~1919),字星海,号节庵,广州市人。少失父母,寄养姑家。曾就学于五品卿菊坡精舍院长陈澧门下,并得其舅翰林院编修张鼎华教诲。光绪三年(1877)18岁时中顺天乡举人。光绪六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九年授编修。

在中法战争中,由于北洋大臣李鸿章一味主和,清廷于光绪十年五月与法国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梁鼎芬听到消息,立即上 书弹劾李鸿章,斥责他辱国投降,有六条可杀之罪,请明正典刑,以谢天下。梁鼎芬的上奏使慈禧大怒,以“妄劾”交部严议,降五级调用;光绪十一年六月降为太常寺司乐,九月又被罢黜。随后南归,赴惠州丰湖书院任院长。这时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以“激励风节”招纳“罣误失意”的朝士为己用;经张之洞的亲信杨锐介绍,梁鼎芬于光绪十三年被张之洞聘为肇庆端溪书院院长。翌年,广雅书院开馆,梁鼎芬又受张之洞之聘,率端溪书院经古诸生并入,任广雅书院首任院长。

光绪十五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创办了两湖书院,梁鼎芬受聘担任史学分教、监督等职。光绪二十年,张之洞调署两江总督,又聘梁鼎芬主讲南京钟山书院。维新运动兴起,康有为创立上海强学会,张之洞曾捐款资助,梁鼎芬列为发起人。光绪二十二年张之洞返湖广总督原任,梁鼎芬随行,助张之洞推行新政,并任两湖书院院长。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河北等地兴起,梁鼎芬在湖北连续致电各大官僚,“谆谆以剿匪为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梁鼎芬首倡向逃往西安慈禧、光绪呈进食物、药品等,深得饱尝流离滋味的慈禧的好感,嗣经湖北学政王同愈奏荐,梁鼎芬于当年十二月获得赏还“翰林院编修”原衔的恩典。次年三月,张之洞又奏上《保荐人才折》,称许梁鼎芬品行好、才力强,建议送部引见,优于录用。因而梁鼎芬被任命为武昌知府,不久又升为湖北安襄郧荆道。在此期间,梁鼎芬还兼任新军参谋所、执法所提调、学务处总提调,参与编练新军,创办省城警察,管理湖北学务,成为张之洞得力助手,人称“小之洞”。他积极筹办新式学堂,不仅亲自创办了府道两级师范学堂,而且还捐俸1万元开办省师范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八月,梁鼎芬升任湖北按察使。光绪三十三年梁鼎芬专折奏陈预备立宪,随后上疏弹劾庆亲王奕劻和直隶总督袁世凯,揭露奕劻“通赇贿”,指斥袁世凯“权谋迈众”、“引用私党”,并抨击袁世凯的亲信内外大臣荣庆、徐世昌等8 人。为此,梁鼎芬受到降旨呵责,张之洞也不得不放弃了对他的保护。梁鼎芬愤而借生病呈请开缺,获允后在谢恩折中语意双关地说,“……逎者疾来无时,医多束手,群邪杂进,正气潜调,外患既滋,又维又溃,既忧伤之已过,欲补救而无功”,表示“回首君门,葵藿之心未死”。此折刊于当时的邸报上,一时竞相传诵。

梁鼎芬引退后回到广州。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光绪死后,他北上哭灵,效“寝苫枕块,麻冠麻衣”古制。宣统元年(1909),张之洞死,他悲恸不已,给张之洞送葬。宣统三年,梁鼎芬在广州大东门建起了“梁祠图书馆”,并亲手制订图书章程。同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梁鼎芬在广州致电黎元洪,劝黎元洪“率湖北弟子数千人来归朝廷以自白”,并愿以自己的独子梁劬送去武昌做人质,担保黎元洪归来后不受惩处。后来由直隶总督陈夔龙引荐,授三品京堂候补,委任广东宣慰使,因清帝被废而未能赴任。此后闲居上海,以遗老自居。黎元洪等屡劝他出任民国官员,均被拒绝。他曾两次去叩谒光绪梓宫,露宿暂安殿旁,瞻仰流涕。民国年(1913)隆裕死,梁鼎芬参与“奉安”崇陵,并为2崇陵工程劝募巨款而四处奔走,自己还带头捐款1000元。1916年,在陈宝琛的推荐下,梁鼎芬任二品衔做了溥仪的师傅,进毓庆宫授读。1917年,在张勋复辟活动中,梁鼎芬以清室代表身分与张勋的代表同到-,逼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在“奉还大政”的奏折上签字盖印。12天后,复辟失败,梁鼎芬病忧交加,于1919年11月14日在北京病逝。死后由亡清赐谥“文忠”。

梁鼎芬擅长诗词,被称为“近代岭南四家”之一,有《节庵先生遗诗》及续编、《节庵先生遗稿》及剩稿、《节庵先生扇墨》等行世。


人物关系:
老师:
陈澧 (18101882) 南粤先贤

  梁鼎芬相关
  经历历史事件:
丁巳复辟 (公元1917年)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85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9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潘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