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应受(?~1639),字子咸,又名元善,贵州省安顺府贵筑县人,拔贡出身。明崇祯八年(1635)四月由广东永安县县令调升为连平州知州。崇祯十二年卒于任所,葬于连平州城城北马口头岭。
牟应受为连平州首任知州。他在连平州任职期间,政绩卓著。据《连平州志》记载,连平州城是他经手创建。他“肩巨任重,创始经营,观其阴阳向背之势,相其水泉滋息之宜,诛茅伐树,易蓬檐以瓦甓,署宇宫墙,街巷市肆,网不克安厥宅”。与此同时,他“清丈巢田,兴学设兵,测壤定赋,百务毕兴”。几年之间,当地居民原先那种“闰内外数十茅舍,求一牲醴祀地不可得”的极端贫困的生活状况得以逐渐改善。
牟应受关心百姓疾苦。崇祯九年(1636)春,连平大闹饥荒。当时,“州制甫设,仓廪未备,民不聊生,几于易子而食”,牟“痛若切体,捐赀赈恤”,并火急将灾情上报。上级的救灾款一拨下来,他就立即组织人员籴谷赈济灾民。他亲自“冒暑冲岚,虽荒陬穷谷,裹粮而入,马足遍焉”。
牟任职期间,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方面也大有建树。他“拊循休养,土著新附于众,一视如子,劳来不倦,公余进子弟之彦者于庭,相与敦诗说礼,日渐月摩,弦诵于耳,父子祖孙,沐浴膏雨”,于是“衣冠之英辈出……易朴陋而文明”,为连平州在清代名士辈出奠定了基础。
此外,牟热心于修筑道路,造福百姓。崇祯九年(1636)春,他往粗石坑一带山区赈济灾民,途经岩坡嘴时,有感于山路崎岖,行走不便,便首先慷慨解囊,捐款修路。在他的提议及带动下,当地谢姓群众纷纷捐资,不久道路建成,行人称便。乡民对牟公甚为感激,特树碑记其事,碑文的标题为《修岩坡路碑记》。
牟应受重视编纂地方志工作。据载,在他到任后的第四年便组织人力编写了连平州建制之后的第一部《连平州志》。他亲任主编,“乃置稿本,逢人必问,有得必书,凡都里山川、疆域……八阅月始得其概”。在作了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之后,才着手进行编写。第一部州志,俗称“牟志”,是研究连平建州历史的宝贵资料(后失传)。此外,他还著有《治安集》、《披荆约略》等书。
牟在连平州任职的短短四年多时间里,为开发连平、建设连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连平历代人民的崇敬和爱戴。为缅怀他的业绩,后人将州治所在地命名为元善镇,并于城北建祠塑像纪念他,尊称他为“牟爷”。
同年(公元163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