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素,原名易,福建省闽侯县青口乡青圃村人,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生。父亲林剑泉,有文才。母亲黄夫人出自书香门第,能作诗填词,并做得一手好女红。
林宗素与哥哥林白水幼年受教育于母亲。后到大舅家,跟从家馆老师高啸桐学习西学。林宗素性格活泼,颇具新思想,10多岁时便自行放足,积极主张屏弃缠足恶习。不久母亲去世,林宗素在生活上便完全依靠仅比她年长3岁的哥哥林白水。
林宗素在林白水的引导与影响下,成为富有新思想的女青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末,林宗素随兄嫂到上海,次年入蔡元培等人创办的上海爱国女校就读。林宗素一面读书,一面参与中国教育会、爱国女校、爱国学社组织的活动,“明里办理教育,暗中鼓吹革命”。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林宗素为寻求新知识,随林白水留学日本。到日本后,她热衷于汲收新知识和新思想,除在日语传习所学日语外,积极参加留学生的活动。同年三月,留日学生响应拒俄运动,组织“义勇军”,林宗素与胡彬夏等近20位爱国女学生组织“共爱会”,宗旨为“拯救二万万之女子,复其固有之特权,使之各具国家之思想,以得尽女国民之天职”。林宗素、胡彬夏等12位女学生还签名准备加入日本“赤十字会”。她们要求学习医术,以便参加北征军队,尽看护伤员的责任。
同年四至五月间,林宗素回到上海。十二月,蔡元培为配合拒俄运动,创办《俄事警闻》,随后改为《警钟日报》。林宗素和林白水、柳亚子等都担任和撰写工作。林白水还独自创办在当时颇有影响的《中国白话报》,林宗素更是其中积极的成员。他们还为青年学生们办了《和平时报》,与《警钟日报》为姐妹报刊,鼓吹民主革命、反帝斗争。林宗素能说善写,成为上海报界著名的女记者、女。
这时,林宗素除经常出入于爱国女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女学生组织各项爱国活动外,还参与福建同乡郑素伊和陈婉衍、童同雪等3人创办的宗孟女校定期演讲会、纪念会,以及她们组织的“拒俄同志女会”活动。她们公开在《俄事警闻》上刊登广告,邀请社会上关心国事的女同志参加她们的研讨会,讨论如何对付俄国、振兴国家等问题。
光绪三十年(1904年)九月及次年二月,《中国白话报》与《警钟日报》先后-停刊,但林宗素仍坚持她的革命宣传活动,在别的报刊上继续撰文宣传革命。光绪三十一年,她再次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是年秋,黄兴在日本横滨设立制造弹药机关,聘请俄国虚无党人为教授,林宗素与秋瑾、方君瑛、陈撷芬、唐群英、蔡蕙、吴木兰等都成为其中积极参与者。这些女志士当时皆被誉为“苏菲亚式女杰”。
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林宗素由张继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同盟会较早的女会员之一。此后,林宗素在同盟会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参加各项革命活动,同时完成她在东京的高等女子师范学业。在此期间,她与林白水的朋友汤忠结了婚。
武昌起义成功后,林宗素极为兴奋地回到上海。此前,一部分同盟会员于宣统三年九月(1911年11月)上旬在上海组成中国社会党,提出:赞成共和、融化种界、改良法律、新生个人等主张,特别强调:“无论男女,义务权利平等。”先后创办了《社会日报》、《社会党月刊》等报刊。林宗素既是同盟会老会员,又是中国社会党的主要成员。她极力主张女子参政,在社会党内部组成“女子参政同志会”,还组织“参政研究会”,在宗孟女校设置法政女学课程。在林宗素的主持下,中国社会党女党员以“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政权”为宗旨,“从改良女子教育方法,加入各种政治结社等方面入手,而开展活动”。她们要求“临时政府准其会员(于)国会开会时出席旁听,国会成立后允许女界团体选举议员”等。林宗素被推选为女子参政同志会会长。
由于中国长期封建思想的影响,社会舆论和革命党内部的多数人并不赞成女子参政。林宗素深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向来主张男女平等,为求得其支持,她于1912年1月5日专程由上海前往南京,代表女子参政同志会拜会孙中山,诚恳地向他阐述了女子参政的迫切要求,表示非常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支持。孙中山对“承认女子完全参政权”表示赞同。
《民立报》和《申报》披露这一消息后,大大鼓舞了妇女同胞争取女子参政权的决心与信心,同时引起社会上反对女子参政势力的责难。迫于当时环境,孙中山在肯定妇女在革命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提出女子参政权须等到“将来”方能实现的看法。
民国成立,南京临时参议会正制订《临时约法》。林宗素和积极倡导女权的唐群英等妇女界代表,向临时参议会郑重提出要求,希望将男女权利一律平等、同具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内容明确写进《临时约法》。然而,1912年3月11日颁布的《临时约法》,却只字未提到男女平等问题。林宗素与唐群英等20余名代表,5次上 书临时参议院,都无结果,以致激发她们3次大闹参政议院的事件。
林宗素通过组织政治团体,创办法政女学,并在报刊上积极宣传男女平权思想。4月24日,林宗素与唐群英、吴木兰等假上海张园安垲第举行秋瑾烈士追悼大会。她在大会上陈述秋瑾的生平事迹,提倡学习秋瑾烈士的斗争精神,指出“秋瑾非为个人而死,非为女界而死,实为我男女四万万人共有之国家而死”。以后她又在上海成立男女平权维持会。
在袁世凯-统治下,整个革命形势转入低潮,男女平权与女子参政问题更无从谈起。不久,林宗素离开了上海,到南洋等地从事教育事业并经营商业,积极资助林白水办报。1922年3月,林宗素全家从南洋回到北京,购置房产定居下来,没有在社会上露面。这时她已与汤忠离婚,与张客公结婚。以后因张客公赴河南工作,林宗素随同前往。几年后,全家再次回北京与林白水住在一起。1926年林白水遇害时,林宗素也在北京。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宗素全家长途跋涉远赴大西南,在昆明定居,生活很不安定。1944年,林宗素病逝于昆明,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