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毓仁(1911~1935) 化名任山,郭家沟村人。幼年失母,家道贫寒,从小帮父劳动,养成勤劳、朴实、忠厚的优良品质。
1925年春,15岁的郭毓仁,被国民党86师抓去当兵,先后在该部罗德兴、李福成、常瑞楼营任战士、十长(班长)。
1933年春,郭随国民党军驻宋家川镇,他与中共地下党员王华亭、胡海江认乡交友。王借机宣传马列主义和苏维埃革命,郭格外高兴。经过考验,同年8月由王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郭的行动引起国民党联保主任宋森田的怀疑,宋秘告国民党连长张建南。情况紧急,郭连夜逃回郭家沟,寻找王华亭。这时,王华亭、-生正从贾仰青所在的红一支队搞到一支65步枪、两把五指门手枪和部分子弹,3人一起,带头参加了抗日义勇队。
1934年2月6日,义勇队以奇袭的战本,消灭了葭县木头峪地主武装民团,扩充了人员0,改编为陕北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郭任军事教练。同年秋,队长薛俊山调县保卫局工作,郭接任支队长。在吴、葭、绥、清等县与国民党大军迂迥作战。
4月,四支队和清涧二支队配合,消灭了地主武装李成善民团,缴获步枪10枝;在绥德县黑圪达击溃国民党86师一个营;转战葭县石家坬村时,击败国民党驻吉镇的军队;8月密返吴堡,于后薛家坬大王庙,打败国民党许先志、王佩兰连的两个排。从此,四支队军威大振,郭毓仁也随之大名赫赫。
11月,郭毓仁调陕北工农红军27军独立师二团任团长,初任即战,指挥了安定(今子长)南沟岔阎王砭战斗,击溃国民党军一个营。
1935年,吴堡四支队,绥德五支队、十四支队,葭县六支队,米脂十五支队合编为二五纵队,郭任纵队长。他用集中兵力,迂迥运动的战术,对付国民党对陕北的第三次军事“围剿”。使对方处处被动挨打。6月,二五纵队转战到吴堡尚家塬村,国民党晋军方克猷旅发现,调动12个连,用偷袭的战术,企图包围尚家塬。情况紧急,郭沉着下令:“避开重敌,打其弱点”。红军战士冒着倾盆大雨,踏上泥泞的山路,一口气跑到马跑泉沟时,山洪汹涌而至。郭毅然命令红军战士手拉着手,练成人筏,冲过山洪。枪筒灌满稠泥,衣服沾成了泥毯,人人以沉重的步伐向东塬前进。快到塬畔时,国民党军开枪射击。郭坚定有力地喊:“脱掉衣服,上好刺刀,浑不留冲杀!”红军战士冲上东塬,俘虏晋军18名,缴获长 20余枝,冲出重围。
8月上旬,陕北红军总指挥刘志丹,率领26军、27-战吴堡,援助吴堡游击队反击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郭毓仁向刘志丹汇报了吴堡国民党军事设防,提出围堡(慕家塬)打援,诱敌深入,消灭晋军有生力量的战术。战斗打响,郭以少数精兵围攻慕家塬土堡,红军主力埋伏于红弯塬、柳家坊峁、李家塬,从三面迎击晋军援兵。从宋家川上来的晋军进入红军的伏击圈后,红军、赤卫队奋勇冲杀,晋军大乱,方悟红军主力参战,拼命逃跑,红军尽力追杀。堡内守军,听到 枪声、炮声、冲杀声惊天动地,感到失望,纷纷投降。晋军张武亭一个连,全部被歼。红军缴获迫击炮两门,机枪10挺,步枪400余枝,晋军死伤和被俘400余人。战后,刘志丹再次表彰了郭毓仁的战斗功绩。
二五纵队休整后,郭毓仁得知国民党张廷芝的骑兵营驻守绥德三十里铺,用远程奇袭的战术,攻其不备,一举全歼,补充了人枪,威名扬陕北。不久,二五纵队改编为陕北红军战斗团,郭任团长,转战陕北。
12月,战斗团于绥德梁家甲村休整,被国民党大军包围,激战一天,击退对方数十次进攻,天黑撤退时,郭带少数兵力掩护。在激烈的战斗中,腿部受伤,因流血过多,不幸牺牲,时年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