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浙江省 > 金华 > 义乌市人物

朱廉


[]

朱廉,生卒年不详。字伯清,义乌赤岸人。以文章知名于世。金华知府王宗显征辟为郡学师。后应李文忠之聘为钓台书院山长。洪武三年(1370),应召编修《元史》,授职国史院编修官。

朱廉的父亲名叫朱同善,字性与,幼承父朱杓的家学,年轻时又至东阳八华山拜许谦为师,学习数载。凡天人性命之本,礼乐行政之原,古今治乱之得失,莫不知悉。曾受聘两淮屯府僚佐,只数月即辞职归家,荷锄躬耕,教子课读。自号居所曰:“裕轩”。因此宋濂称他“裕轩先生”。

朱廉幼承父教,刻苦砺志,家学渊博。弱冠之后,仰慕黄溍文名,前往求教,与其同游,切磋文章,诗词酬唱。当时黄溍已有60多岁,竟与朱廉成为忘年之交。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攻下婺州城,任命王宗显为知府。王宗显任职后开办郡学,聘请硕儒戴良任学正,吴沈任训导,叶仪、宋濂、朱廉受聘为郡学五经师。

朱廉认为孔子植立三纲五常,用以扶持天地,是为千秋万代谋计。而朱子之志实勺孔子相同,所以,朱子是孔子的孝子。他对学生说:“朱子之学,菽粟布帛,天下一日不可无也。”他把朱子(熹)理学,将622条汇分成14篇。引经据典,举例说明,撰入辞章,删繁就简,领其枢要。并将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李文忠为浙江行中书省左丞,总制严、衢、信、处诸郡军马。李文忠慕名聘请朱廉为钓台书院山长。至正二十八年(1368),由李善长等劝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登基称帝,改国号明,建元洪武。洪武二年(1369),徐达率军攻破元都,得元十三朝实录。明太祖下诏修元史。命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袆为总裁,汪克宽、胡翰、陶凯,朱廉等16人为纂修。参与修撰的都授职国史院编修官。自洪武二年起,历时两年,根据元十三朝实录,后妃、功臣列传和诸家所撰行状,墓志,参考了《经世大典》等书,撰成元史210卷。但因成书匆忙,许多史料没有详细考核订正,舛误遗漏颇多。尤其是没有利用《元朝秘史》、《皇元圣武亲征录》这样重要的资料。对蒙古族的源流、发展,中西交通都没有叙述、译名,史实存在不少错误,甚至将一人误作两人分别立传。编次也芜杂混乱。因此,清代时就有魏源的《元史新编》、柯劭的《新元史》、屠寄的《蒙兀儿史记》等书陆续出来补正了。

洪武八年(1375),太祖出巡,命朱廉等伴驾跟随,所到之处,有景即咏。例如到大龙湫观看瀑布时,朱廉即口占绝句:

竹外烟浮僧煮茶,草边风暖鹿呜沙。

青鞋何处看山客,瀑布岩前数落花。

从应天至滁州到中都,一路上朱廉进呈七绝10首。明太祖看了很是喜悦,回銮后命他为东宫授经,不久又擢升为长史。朱廉重执教鞭,给太子讲授朱子理学,并整理过去讲授时的心得体会,编成《理学纂言》一书。宋濂读了之后,欣然命笔作序。宋濂序中说:

抑尝闻孔子,天之孝子也,以其扶持天地,植立纲常,为千万世计也。朱子之志,实与孔子同,是亦孔子之孝子也。当今学者,澜倒波随,一帷卑陋之归。伯清能尊朱子之学而扶导之,岂非朱子之孝子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者,伯清实有焉。

可见宋濂对朱廉《理学纂言》一书的评价是很高的。

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兼任东宫长史,亲见太子病殁,心中郁闷不乐,遂请求致仕。朱廉家居后教子课读。子朱栋,洪武二十九年(1396)荐授县学训导,嗣后又任国子监助教。朱廉在家一面教子贻孙,一面整理旧作,汇编成诗文集17卷。

主要参考资料:

《[嘉庆]义乌县志》,义乌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1997年10月

来源: 义乌市档案局

  同名人物:


下一名人:傅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