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著(1018年—1089年3月17日 ),字晦叔,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学者,太尉吕夷简第三子。出身东莱吕氏。早年因恩荫补任奉礼郎,并进士及第,召试馆职,未赴任。出任颍州通判,与欧阳修结为讲学之友。累官龙图阁直学士,濮议时,因谏阻英宗贬吕诲出京未果,故坚请外任,为蔡州知州。宋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因劝阻神宗罢免司马光未果,便坚请罢知通进银台司之职,后任开封……[详细] |
鲜于先(1018-1087)字子骏,唐鲜于叔明后裔,今度门镇人,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进士,累官至集贤修撰。 庆历年间,鲜于先任黟县县令。上任不久,就有好几张告一个姓汪的状子递到他的公案上。照状中所述,每一条都是国法不容的罪行。鲜于先问县吏及衙役们:我上任不久,就有这么多人来告汪某,汪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官吏及先遣役们都说:汪某是我们县的一个巨富,此人一贯在乡里横行霸道。大家还七嘴八……[详细] |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丹渊客”,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县(今属绵阳市盐亭县)人。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后裔。父祖均以农为业,家境贫寒。文同少时卖柴,曾受官差鞭打羞辱,遂决心刻苦攻读,以后做好官,为民除害。北宋皇祐元年(1049),文同31岁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担任邛州军事判官、摄蒲江和大邑县令、静难军(今陕西彬县)节度判官、判尚书职方、太常丞秘阁校理、邛州通判、汉州(今广汉市)……[详细] |
郑穆(1018~1092年)字闳中,家居文儒坊。生于书香之家,与陈襄、陈烈、周希孟等友善,积极提倡儒学。宋皇祐五年(1053年)中进士甲科,任河南寿安主簿;后入京,为国子监直讲,编校集贤院书籍,转馆阁校勘,升太常博士,又改集贤校理,汾州通判。熙宁三年(1070年),任岐王侍讲。熙宁六年(1073年),改诸王府侍讲。郑穆居馆阁30年,在王邸10年左右,凡可以劝戒者,必反复陈述,岐、嘉二王,深为敬重。……[详细] |
刘羲叟(1018-1060),字仲庚,北宋时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天文学家。刘羲叟的学识与著作是多方面的,尤其在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较为突出。《宋史》还记载:刘羲叟精通算术之学,颇有造诣,而且说他有”观天象而知人事“的本领。……[详细] |
钱暄(1018-1085),字载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钱惟演第三子。以父荫官驾部郎中。仁宗嘉祐中知抚州。神宗熙宁四年(1071)知台州。元丰七年(1084),拜宝文阁待制。八年卒,年六十八。有治绩,性嗜学,有著述。事见《宋史》卷三一七《钱惟演传》。……[详细] |
任伋(1018~1081),字师中,眉州眉山人。举进士,初为河南新息令,后曾通判黄州,神宗熙宁时知泸州。元丰四年卒,年六十四。事见《淮海集》卷三三《泸州使君任公墓表》及《宋史》卷三四五《任伯雨传》。……[详细] |
萧袍鲁, 1018年出生。其曾祖父萧割辇,曾任辽国北府宰相。祖父萧解里,很有才学。父亲萧奥干,任过遥辇克。萧袍鲁青年时代就有远大抱负,常谈管(仲)、乐(毅)之才,孔明之谋,倍受辽兴宗赏识,曾任州刺使、州观察使、汤河女直详稳、太子太傅、北府宰相等官职。萧袍鲁躬谨勤政,忠于职守。1044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闻报大怒。“召征诸道兵”征讨西夏。兴宗亲征,分几路兵马伐夏。皇太弟重元、北院枢密史萧惠为将督师进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