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事件_奉天之难 相关人物介绍

历史事件_奉天之难 相关人物介绍

相关人物
李惟岳 (?~782)
  李惟岳(?-782年),河北范阳人(今北京)。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本为成德军行军司马。李宝臣死后,被推为留后,占据河北七州之地,后上表求袭父位。德宗不准,李惟岳便举兵谋反。德宗以张孝忠为成德军节度使,与朱滔联兵征讨。建中三年正月,朱滔、张孝忠破李惟岳于束鹿(今河北辛集)。成德兵马使王武俊倒戈,生擒并缢杀李惟岳,传首京师。求袭父位李惟岳的父亲是李宝臣,原名叫做张忠志,本为安禄山的义子,安史之乱平……[详细]
  李宝臣(718年-781年),字为辅,原姓张,名忠志,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奚族,唐朝中期军阀。李宝臣原是安禄山部将,被其收为养子,曾率十八骑劫持太原尹,后镇守恒州。安史之乱平定后投降唐朝,被赐姓名,任命为成德节度使,统辖恒定易赵深冀六州之地。此后,李宝臣在境内整顿武备,自置官吏,不向朝廷交纳赋税,对外则与幽州、魏博等诸藩镇联结,逐步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成为河朔三镇之一,被朝廷加封为司空、同中书门下……[详细]
  田悦(751年-784年),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人,唐朝中期军阀,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侄。田悦原为魏博中军兵马使,骁勇善战,田承嗣死后继任节度使。建中二年(781年),田悦与成德李惟岳、淄青李纳联合反叛,不久便兵败困守魏州,后又得到朱滔、王武俊的援助,势力得以恢复,并自立为魏王。唐德宗派兵镇压,引起战祸连年不息,士卒死伤惨重。田悦最终削除王号,归顺朝廷。兴元元年(784年),朝廷封田悦为检校尚书右……[详细]
唐德宗李适 (742805) 唐朝第九位皇帝
  • 唐德宗李适
  唐德宗李适(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之子。唐德宗李括初政清明,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在位期间发生“四王二帝”事件与“泾师之变”,决定实施革新却遭遇挫折。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李适驾崩,享寿六十四岁,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742年5月27日),李适出生于长安大内宫中。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详细]
  李正己 (733-781),本名怀玉,出生于营州(今辽宁朝阳)。高句丽人。唐朝地方割据军阀。初为平卢军裨将,节度使王玄志死后,推侯希逸为帅。上元二年(761)随希逸南迁青州(治今山东益都)。永泰元年(765)逐侯希逸,代为平卢淄青节度观察使,受赐名正己。与田承嗣、薛嵩、李宝臣、梁崇义等更相影响。大历中,李灵曜叛唐,他又乘机占领曹、濮、徐、兖、郓州,并原有淄青等十州,共有十五州之地,在藩镇中最为强大……[详细]
  梁崇义,长安人。以升斗给役于市,有膂力,能卷金舒钩。后为羽林射生,从来瑱于襄阳。沉默寡言,众悦之,累迁为偏裨。瑱朝京师,分使诸将戍福昌、南阳。来瑱被诛,戍者皆溃归。梁崇义遂与田承嗣、李正己、薛嵩、李宝臣为辅车之势,奄有襄、汉七州之地,带甲二万,连结根固,未尝朝觐,然于群凶,地最褊,兵最少,法令最理,礼貌最恭。其地跨东南之冲,数有王命之所宣洽,故其人知化。所亲尝劝其来朝,崇义曰:「吾本帅来公有大勋庸……[详细]
李纳 (?~792)
  李纳(?-792年),第二任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之子。早年为淄、青二州刺史,又为行军司马。779年,淄青(又称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已经病死,李纳一直-消息,自领军政。田悦(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子)叛乱失利后,向李纳和李惟岳(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求援,李纳出兵一万、李惟岳出兵三千,与田悦残部合计二万余人屯驻于洹水(流经河南安阳市)。马燧等人率部进驻邺城(同相州、今河南安阳),与其隔岸对峙。八月,李纳为父……[详细]
李希烈 (?~786)
  李希烈,辽西人。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李惟岳、魏博节度使田悦勾结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反唐,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奉诏讨伐,被唐德宗加封为南平郡王,兼汉南、汉北兵马招讨使。六月,李希烈统帅大军进驻随州。时随州刺史刘长卿有诗记其事,称李希烈“问罪襄阳,军次汉东境上”,诗中还记述了政府军受到随州百姓“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的欢迎。面对征讨,梁崇义企图突围南下江陵,“以通黔、岭”,……[详细]
  哥舒曜,哥舒翰之子,字子明。八岁,玄宗召见华清宫,擢尚辇奉御。累迁光禄卿。以翰陷贼,哀愤号恸,故吏裴冕、杜鸿渐等见之叹息。李光弼讨河北,曜请行,拜鸿胪卿,为光弼副。降安太清、救宋州有功,改殿中监,袭封,为东都镇守兵马使。德宗立,召为左龙武大将军。李希烈陷汝州,以周晃为伪刺史。诏拜曜东都、汝州行营节度使,将凤翔、邠宁、泾原、奉天、好畦兵万人讨希烈。帝召见,问曰:「卿治兵孰与父贤?」对曰:「先臣,安敢……[详细]
  朱泚(cǐ)(742年-784年),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南)人,唐朝中期将领、叛臣。朱泚原为幽州将领,先后效力于李怀仙、朱希彩,后被部下拥立为节度使,上任后改善幽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先派朱滔领兵入关中参与防秋,又亲自到长安朝见,并留居长安。唐朝先后任命他为陇右节度使、凤翔节度使等要职,加封中书令、太尉。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朱泚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帝,国号秦,年号应天。兴元元年(784年)……[详细]
  朱滔(746年-785年),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南)人,唐朝中期军阀,朱泚之弟。朱滔原为幽州将领,先后效力于李怀仙、朱希彩,后拥立兄长朱泚为节度使,又劝其入朝,夺取兵权,被任命为幽州节度留后兼御史大夫,先后讨伐叛乱的魏博田承嗣、成德李惟岳,升任节度使,加检校司徒,封通义郡王。建中三年(782年),朱滔自称冀王,与田悦、王武俊、李纳联合叛乱。四镇联盟破裂后,朱滔被王武俊击败,退回幽州,并遣使向朝廷请……[详细]
姚令言 (?~784)
  姚令言(?—784),唐朝时期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姚令言年少时应征入伍,始初属泾原节度使马瞵府,经积累战功上任金吾大将军同正,为衙前兵马使,后改任御史中丞。建中年间,孟睥担任泾原节度使期间,非常欣赏姚令言,认为其是难得的将帅之才,多次提拔和推荐姚令言。孟睥回京任职后,姚令言被任为四方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建中四年,李希烈反叛,率领叛军攻陷汝州。朝廷令哥舒曜领兵镇压,扎营……[详细]
  李怀光(729年―785年),唐朝将领。渤海靺鞨人,本姓茹,其先徙幽州,以战功赐姓李氏。他少年从军,以军功累进都虞侯。德宗初,检校刑部尚书、为宁、庆等州节度使,转邠宁、朔方节度使。奉命抵御吐蕃,吐蕃自是不敢南侵。建中三年(782年),奉命讨魏博镇田悦。次年,泾原兵变,德宗逃奔奉天。朱泚攻奉天,他前往救援,击退朱泚,因功进副元帅、中书令。德宗因听信卢杞等人挑唆,不让他入朝,他乃联合朱泚反叛,迫使德宗……[详细]
李晟 (727793) 唐朝将领
  • 李晟
   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致使唐德宗逼迫外流。后来,唐德宗之所以能回銮长安,全赖著名的爱国将领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公元727年,出生在今临潭县。18岁投于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军中任裨将。由于他武艺高强、作战勇猛,被王忠嗣称为“万人敌”。后来,在边镇叠州(今迭部)等地屡立战功,先后被迁升为左羽林大将军、试太常卿等职务。公元769年……[详细]
王武俊 (735801) 唐朝中期军阀
  王武俊(735年-801年),字元英,原名没诺干,契丹怒皆部人,唐朝中期军阀。王武俊幼善骑射,原为李宝臣部裨将,随其降唐,封成德军先锋兵马使、维川郡王。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造反。王武俊倒戈杀死李惟岳,但因对朝廷封赏不满,便联合幽州节度使朱滔举兵叛乱,援助魏博田悦,自称赵王。后来,王武俊与朱滔产生矛盾,复又归降朝廷,被任命为成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爵琅邪郡王,后又与李抱真联军击败朱滔,累……[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