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翔,男,汉族,湖北应城人,1917年4月生,1939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0月至1944年5月湖北抗战支队战士、排长、营副政治指导员、抗大学员;1944年5月至1949年10月河南二分区住南指挥部作战参谋、十团营长、副政委、教导员;1949年10至1950年5月三十三师供给处副政委;1950年5月至1952年7月四川省大竹县公安局局长;1952年7月至……[详细] |
彭正谟,湖北应城人,1919年4月出生,193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团政治处主任、宣传科长、团政委、华北军区司令部办公厅第二副主任、防空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空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军管会主任、空军司令部顾问等职。(正军职待遇),因病于2013年11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详细] |
李范一,字少伯。1891年生,湖北应城城关人。幼时家贫,父早丧,由叔祖及舅父资送私塾就读。10岁能文,13岁中秀才,乡人咸称“神童”。旋入两湖书院,与董必武等相善,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首义,被编入学生军,颇受黄兴器重,拟留部任用。为求深造,获公费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先学经济,后改习无线电。毕业后曾在美一家无线电器制造厂工作。1924年应召回国。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交……[详细] |
邱中岳(1919—2009) 原名邱树清,字显英,应城郎君镇邱家湾人。少时曾就读于应城西河中学,以优良的学习成绩毕业。1938年10月沦陷后,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16期。毕业后,被分配到后方部队。1939年12月,中日军队打响“桂(林)南(宁)会战”,身在后方的邱中岳,再也按捺不住抗日热情,开小差跑到前线,投奔第5军(军长杜聿明)新编22师(师长廖耀湘)要求参战。那时,22师正在昆仑……[详细] |
许白昊(1899—1928)又名许白天、许北浩、许世光。应城人。早年就读于武昌私立工业学校机械科,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去上海入机械厂当工人。不久又考入浙江省立工业学校学习。1919年参加响应北京五四运动的爱国学生活动,弃学去上海从事劳工运动。1921年8月加入中国劳动组书记部,参与组织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工团体。同年底赴苏联莫斯科,出席次年1月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详细] |
李铁民(1906—1970) 又名锡元、乾三。应城城台乡李家湾人。1921年就读于武汉中学,后转入上海惠灵英文学校专修英语。1925年修业期满,考入上海持志大学政治系学习。“五卅惨案”发生后,参加上海学生会。次年初,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任持志大学党支部书记,从事学运工作。年底,报考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被录取。到汉后,留任湖北省学联组织部长。未几,由团中央推荐任武汉国民党……[详细] |
刘仁静(1902—1987) 亦名刘亦宇,笔名刘敬云、刘镜园,化名子云、澄宇。应城城关人。幼时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堂,1914年入武昌博文书院。两年后,以插班生考入中华大学附中,与同校高年级学生恽代英等人组织进步团体“互助社”。1918年7月,入北京大学物理系预科班,后转本科哲学系学习。因酷爱读书,常出入于红楼图书馆,与毛泽东相识,受其影响,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19年5月4……[详细] |
许子威(1908—1989) 又名恒,字恺武。应城黄滩双桥许家湾人。12岁入湖北省立汉口中学读书。1925年秋,考入省立医科大学。次年11月,再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大队学习。1927年5月,编入中央独立师,任二连二班副班长。在反击夏斗寅叛军战斗中,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随教导团至九江,经南昌、赣州、南雄、韶关,到达广州。12月,参加广州起义。撤出广州后,在花县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师,转至海……[详细] |
徐觉非(1904—1993) 原名徐休祥。应城两河口徐墩子村人。1926年12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广州起义和东江暴-动。1927年12月起,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师班长、排长、师部政治协理员、师党委候补委员。东江暴-动后,徐觉非担任由东江特委、红2师、红4师组成的交通委员会书记,负责中共党员干部的撤退和转移。1929年3月,受中央军委派遣回湖北应城老家隐……[详细] |
蒋硕杰(1918—1993)应城人。14岁赴日本庆应大学求学,攻读经济学。1938年,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学业,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教授,攻读哲学和经济学。1945年获伦敦政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获“哈奇森银质奖章”。抗战胜利后,回国供职国民政府东北经济委员会,在沈阳参加接收中央银行的工作。不久接受北京大学邀请,任北大经济系教授。1947年应聘担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国际经济学教……[详细] |
黄德馨(1907—1999) 别名惟吾,应城城南肖湾人。少时曾在安陆崇文学校、武昌博文学校读书。1927年1月,入黄埔军校六期学习。1929年8月,先后在日本明治大学、日本陆军炮兵工程学院学习。1933年11月回国,任国民党陆军工兵学校中校教官兼工兵教导营营长及学生大队长;1934—1939年,任第三战区工事指导处上校处长、军政部独立工兵六团上校团长兼工兵训练处处长,参与和指导构筑宁沪战防工程,参……[详细] |
杨培光(1919—2001) 原名杨天贵,应城人。1937年12月考入中央航空学校;1938年10月,正式进入成都中央航校学习飞行,1940年12月毕业。在抗战中对日作战30多次,立有战功。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空军第4大队23中队上尉分队长。于1948年9月23日驾机从北平南苑机场起义,在东北解放区四平机场成功降落。后被分配在东北民主联军航校(东北老航校)第一大队第二中队担任飞行教员。11月,成为……[详细] |
向辉宇(1917—2001) 字春田。应城田店向家炉湾人,幼入私塾。1932年,在洞商老板的资助下,入应城西河中学读书。1937年底,入陶铸在应城汤池举办的农村合作人员训练班第二期培训学习。结业后受组织派遣回家乡田店、巡检、车岐、店坡等地,宣传抗战,发动群众。1938年10月,应城沦陷后,到京山丁家冲参加应城县抗日游击队。1939年6月,李先念、陈少敏率挺进部队南下,成立新四军鄂豫独立支队,向辉……[详细] |
周自为(1919—2005) 又名甘木,应城陈河镇人。湖北省立第九中学毕业。1937年12月由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介绍去延安。1938年3月在延安抗大第一大队学习,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分配晋察冀军区工作,先后任一分区司令部作战科参谋、股长、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三纵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等职,跟随杨成武司令员参加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详细] |
彭铁(1908-1928)应城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省委驻应城特派员,应城总工会执行委员等职,1926年组织万余名工人,农民学生--,捣毁了当时00,鱼肉人民的所谓禁烟局,一次在应城长江镇的一个旅社楼上开会,反动-围捕上楼,他把毛巾往肩上一搭,假充茶房,顺利脱险,1927年10月,在应城开展革命工作,将国民党县党部书记费明妙诱到矿区,推入废井摔死,1928年策动伪保安队拖枪反正,不幸……[详细] |
金泽霖(1904—1952) 应城城关人。1924年8月,参加由假期回乡学生组成的应城服务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由党组织派至膏盐矿区,组建应城矿工会,被选为秘书长。1927年2月,组建农民自卫军大队,任政治指导员。3月,赴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返应城任县委军事委员。10月因故逃离应城,-上海。1928年返汉,入湖北省财政厅举办的财经培训班学习。期间,结识中共六届中央委员张金……[详细] |
胡文玉(1886—1971) 字鸣盛。应城城关人。出生于工商业家庭。7岁入塾,德安府中学堂毕业后,先入中华大学攻读法律,后转江汉大学改习历史。1913年7月赴京报考北京大学,入文科专修哲学,师承章太炎研习经史及诸子学说。1918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受聘于“北大”国学研究所,主管整理明、清两朝档案,并兼任国史编纂处湖北名誉征集员。1921年,改任北京医科专门学校教授。是年5月,参加北京八所国立高……[详细] |
陈振翼(1916—2006) 应城三合镇城台人。15岁入应城西河中学学习。后考入湖北省立第三中学(后改称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年毕业,又考入江阴海军电雷学校学习。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被编入高射机关枪大队,参加保卫江阴要塞战斗。8月22日下午,与同学们用高射机枪击落一架日军94式轰炸机,受到江阴要塞江防司令部奖励。1938年,并入青岛海军学校第五期甲班学习。1940年,毕业分配……[详细] |
杨业功(1945—2004) 应城杨岭蔡杨村人,1963年8月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程度。入伍后任战士、班长、技师、副排长、干事、参谋、副营长、作训股长、副参谋长、参谋长、80302部队作训处长、80411部队旅长、80302部队副参谋长、第二炮兵某基地副司令员。1998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6月,任96151部队司令员、党委副书记。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详细] |
杨小运应城杨河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1981年9月,应城杨河公社大堰大队农民杨小运向国家超售万斤粮,要求购买一辆“永久”自行车。上海自行车厂满足了他的要求。在杨小运的带动下,全县有1232户农民向国家交售万斤粮。县人民政府召开大会,给超卖粮、棉、油等农副产品的农户给予奖售兑现。上海自行车厂还送来200辆“永久”自行车,在大堰村建成“永久村”。杨小运成为轰动全国的……[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