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别称袁督师,明朝末年名将。袁崇焕曾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有效抗击了清兵,因魏忠贤而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除去魏忠贤,袁崇焕也得以重用。然而,袁崇焕在与皇太极一战中,却被诬陷与后金军有勾结,崇祯皇帝判其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袁崇焕曾著有诗词《落第》、《秋闱赏月》、《入狱》、《狱中对月》等。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公元1……[详细] |
蒋光鼐(1888—1967),字憬然,广东东莞虎门镇南栅乡人,是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民革卓越领导人和创始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领导人。 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参加中原大战。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兼淞沪警备司令。1932年1月28日,率领十九路军抗击日军的侵略。1949年,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又历任中国纺织工业部部……[详细] |
张家玉(1615——1647),字元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忠”之一。他在青少年时期喜习武艺。后参加科举考试,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考取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翌年三月,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攻入北京,他主动投书给李自成,表示愿为起义军效力。旋因李自成部被清军战败,张又改投在南京即位的南明弘光帝,但因被指为曾变节投降李自成而被逮捕入狱。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攻入南……[详细] |
徐兆魁(1550一1635),字策廷,号海石,东莞鳌峙塘村人。万历十四年(1586)中进士,初任行人司行人(官名),后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在任期间,他清理了一些冤假错案,百姓感其活命之恩,为他建生祠。前期徐兆魁自幼受父亲教诲,勤奋好学,博览《五经》、《左传》等书,每日读书一寸多厚。他十八岁补邑弟子员。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乡试中第二名举人;任期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会试中第……[详细] |
陈伯陶(1854~1930),字子砺,号象华,晚年更名永焘,又号九龙真逸,中堂风涌人。广东东莞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科刘福姚榜进士第三人。陈伯陶出身诗书门第。他的父亲陈铭皀是光绪五年解元,是个尊崇道家的文人。陈伯陶天生的敦厚笃实,很早就成熟了。6岁拜在陈闰甫的门下,秉承老师教诲,造诣更加深邃。10岁通读五经。就读于罗浮山酥醪书院。光绪元年,考中秀才。光绪五年,得乡里举荐,考取……[详细] |
王宠惠(1881.10.10.-1958.3.5),字亮畴,祖籍广东省东莞市,出生于香港荷李活道75 号的道济会堂。王宠惠是近代中国第一张新式大学文凭的获得者,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代总理、国务总理,并为海牙国际法庭任职中国第一人。他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曾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被聘为国立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宠惠一生中先后撰写了《宪法刍议》《宪法危言》等一系列的法学……[详细] |
袁振英(1894—1979年),字震瀛,号黄龙道人等,1894年7月14日生于广东省东莞县温塘乡(现称东莞市东城街道温塘社区)。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但终因信仰-,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退出党组织。先后参加上海、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中作过重要贡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详细] |
李秀文(1907(丁未年)—1946),女,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叶挺将军夫人,祖籍广东省东莞长安镇乌沙村。1907年出生于澳门一个士绅的富裕家庭;1924年,还是中学生的李秀文结识了时任孙中山大总统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的叶挺。1925年婚后,李秀文伴叶挺经历了从北伐到抗战胜利的重要事件,期间她对新四军的经济支持和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风云凸显了叶、李的坚贞,也传颂着他们相携相助走过苦难历……[详细] |
王作尧(1913~1990),原名伯尧,广东东莞厚街人。1926年随父迁居广州,1931年初考入广东军事政治学校(燕塘军校)。1935年10月加入中国青年同盟。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成立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任队长。随后,与活动在宝安一带的张广业等抗日武装联合,整编为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任大队长。1940年9月,曾生、王作尧部队改编为……[详细] |
莫伯治(1915.03.02-2003.09.30)建筑设计专家。广东省东莞市人。193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获学士学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高级工程师。在长期的建筑创作中,把岭南庄园融合于岭南建筑之中,并在实践和理论上推进岭南建筑和岭南园林的同步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岭南建筑园林设计风格。50年代广州北园、半溪等酒家设计曾受到梁思成大师的高度评价。70年代初主持设计的矿泉别墅把传统园庭布……[详细] |
毛炳权(1933.11.02- )高分子化工专家。广东省东莞市人。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获工程师学位。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烯烃聚合工艺和聚合催化剂的研究。参加研制成功中小型间歇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并得到广泛推广;研制成功聚烯烃N型高效催化剂及聚合工艺,取代进口催化剂,以1800万美元将催化剂专利转让给美国Phillips石油公司并在Engelhar……[详细] |
邓锡铭,邓锡铭(1930.10.29-1997.12.20),光学、激光专家。广东东菀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六十年代在国内首先提出开拓激光科技新领域,组织并参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氦氖气体激光器,独立提出激光器Q开关原理,发明了“列阵透镜”,提出了“光流体模型”。为实现……[详细] |
伦明字哲如,东莞望牛墩人,生于光绪元年(1875)十一月,行九。父伦常,曾为江西崇仁县令,喜蓄书,在任所增建毓秀书院,捐藏书于院中。常所至,必以书随,伦明因而博涉经史。少丧母,父爱其慧,年时赏赐,倍于他儿。凡有县差解饷至省,就托为代购书籍,伦明自己曾说:“一生聚书自此始”。光绪十五年(1889),父卒于任所,伦明回故乡东莞。弱冠,入县庠,旋补廪生。光绪二十七年(1901)庚子、辛丑恩正……[详细] |
徐景唐(1892~1967)徐景唐,原名协和,字赓陶,广东东莞人。早年在东莞县立中学就读,在学期间,曾两次参加革命党人朱执信组织的活动。县中毕业后,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其后经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候补生队,复以优异成绩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二期辎重科学习。民国8年(1919),从日本学成归国,任北京政府陆军部编译局译述员,旋调陆军部军务司三等科员。翌年由李济深引荐……[详细] |
李扬敬(1894~1988)李扬敬,字钦甫,广东东莞人。父亲是县衙差役,家境清贫。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东莞高等小学堂,旋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后到北京大学预科学习。民国2年(1913)毕业,回广东参加新军,任见习官。不久考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再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辎重科第六期深造,民国9年毕业。返粤后,任粤军第一师少校参谋。民国10年随宗兄李章达在-大本营警卫团任连长。……[详细] |
卢子枢(1900~1978)卢子枢,广东东莞人。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即受家庭的熏陶,酷爱诗文书画。民国6年(1917),考取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又随画家陈皇山学习西洋画,接受系统的西画写生训练。民国9年高师毕业后,任教于广州市立24小学,首次有国画作品参加广东省第一次美术作品展。并结识了高剑父、赵浩公、卢振寰、胡根天等画家。这时期,他博览诗文画论,广泛结交诗书画界朋友,尤其是学者名士,……[详细] |
李章达(1890~1953),字南溟。广东省东莞县人。不到岁,父母双亡,靠叔父养活。少年时,先进东莞县城的“子曰馆”,后进私塾,读四书五经。光绪三十二年(1906)进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宣统元年(1909)毕业后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1911 年加入同盟会,并参加了辛亥武昌起义。11 月,李章达等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学生,与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学生合编在一起,充当黄兴的卫队,驻扎在汉阳昭忠祠总司……[详细] |
徐向民,男,汉族,1972年9月生,广东东莞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1995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1998年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并留校任教。2014年任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2019年任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党委书记,2021年任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兼任琶洲实验室党委副书记。2022年7月起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详细] |
林直勉(1887~1934)林直勉,原名培光,字绍轩,晚号鲁直,广东东莞人。清宣统二年(1910)春在香港结识胡汉民,加入同盟会,随即参与策划广州新军起义,专任筹饷。宣统三年(1911),又参与策划“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并于起义前夕到了广州。由于起义领导人黄兴和胡汉民在起义日期上意见不一,各行其是,造成指挥混乱,致林未能直接投入战斗,起义失败后回到香港。同年九月(11月)到香山……[详细] |
何镜堂建筑学家。1938年4月2日生于广东东莞。1965年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建筑师。兼任国家教育建筑专家委员会主任,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创立“两观三性”建筑论,坚持中国特色创作道路和产、学、研三结合发展模式,主持设计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作品……[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