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安徽省 > 亳州市著名人物介绍12

亳州市著名人物介绍12

姜桂题 []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18431922)
  姜桂题(1843~1922),字翰卿,绰号“姜老锅”,亳州城东南姜屯人。清咸丰年间(1851~1861 年),其父姜永茂因“通捻”罪被清军所杀,母雷氏把他送往捻军,投奔他的舅父捻军小花旗旗主雷彦,任趟主。同治二年(1863 年),清军统帅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督军豫皖剿捻,姜桂题随雷彦叛离捻军,投靠僧格林沁,任百夫长,后因率部夜袭捻圩取得了僧格林沁的信任。当捻军首领张乐行在雉河集战败。退往西阳集的时候,姜桂题又献计勾通捻叛李世英(又名勤……[详细]
  刘朝栋(?~1899),涡阳县人,原住丹城集西北刘洪庄,后迁居青町集北大刘庄。因颈后长一肉瘤,绰号刘疙瘩。身体魁伟,力气过人。他在青町集帮过工,也贩过私盐,经常往来于涡阳、亳州和河南省永城、夏邑之间,交游甚广,结识曹市集的牛汝秀(牛世修,又作牛世秀、牛师秀)、魏德成(捻军蓝旗旗主魏坤之子)等人。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1896~1898 年),皖北地区连续3 年遭受严重的旱涝灾害,荒歉连年,粮价奇昂,民不聊生,“涡河两岸,十室九饥”,“……[详细]
曹昂 [三国] 曹操的长子 (?~197)
  曹昂(?-197年),字子脩,沛国谯县人。曹操的长子,刘氏所生,但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抚养大。聪明且性情刚胆谦和,为曹操所喜爱,二十岁时即举孝廉。建安二年(197年)随曹操出征张绣,因张绣突然袭击,曹昂为救曹操负责断後,与大将典韦一同战死於宛城。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追封谥号丰悼公,黄初五年(224年)又进一步追封为丰悼王。太和三年(229年)年改谥号丰愍王。人物生平舍马救父曹昂,字子脩。曹操长子,沛国谯县人。庶妻刘氏所生,但由……[详细]
夏侯尚 [三国] 三国时期曹魏武将 (?~226)
  夏侯尚(?-226年),字伯仁,三国时期曹魏武将,夏侯渊之侄,与曹丕亲近友好,曹操时期历任军司马、五官将文学、黄门侍郎,曾随曹彰远征乌桓,得胜归来。魏文帝继位后,夏侯尚升为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攻击蜀国上庸,平定三郡九县,升为征南大将军;又在江陵击败吴将诸葛瑾,升为荆州牧。夏侯尚宠爱一个爱妾超过了正妻,而正妻是曹氏之女,于是曹丕派人绞杀了这个爱妾。夏侯尚很是悲伤,生病至精神恍惚,一年后病逝。早年经历夏侯尚年轻的时候,……[详细]
曹嵩 [三国] (?~193)
  曹嵩(?—193年或194年),字巨高,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性情敦厚,为人忠孝。汉灵帝时,曾是朝廷要臣,位列三公之一。魏文帝登基后,追尊曹嵩为太皇帝。关于曹氏身世,《三国志》记载“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三国吴人所注《曹瞒传》提到曹嵩本姓夏侯,为夏侯惇之叔父 。桓帝末,领司隶校尉。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及十常侍乱政,嵩辞官居於洛阳。董卓之乱时,曹嵩带着家资家眷到泰山华县避……[详细]
  曹腾,字季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祖籍江苏沛县。西汉丞相曹参之后。东汉宦官。曹腾初任黄门从官,汉顺帝即位后,升任小黄门、中常侍。后因策划迎立东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曹腾用事宫中三十多年,未有显著过失,并能推荐贤人。种暠-他,他却称种暠为能吏,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赞美。曹腾死后由养子曹嵩嗣为侯,曹操是他的孙子。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被追尊为高皇帝。早年经历汉安帝时期(94年-125年),曹腾任黄门从官。永宁元年(12……[详细]
  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乡公。甘露五年(260年),魏帝高贵乡公曹髦被成济弑杀,司马昭与众臣商议,立曹奂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 曹奂虽名为皇帝,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魏国政权,魏国灭亡,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太安元年(302年……[详细]
夏侯孜 [] 唐朝宰相
  夏侯孜,字妤学,亳州谯人,累迁婺州剌史、绛州刺史等职。唐宣宗时,自兵部侍郎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唐懿宗登基,进司空,寻罢,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唐代宰相。……[详细]
李敬玄 [] 唐朝宰相 (615682)
  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谯县(今安徽谯城)人,唐朝宰相。李敬玄早年曾为唐高宗的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后进拜中书令,封赵国公。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吐蕃,因不通兵事,大败而回。后被贬为衡州刺史,又任扬州长史。永淳元年(682年),李敬玄病逝,追赠兖州都督,赐谥文宪。李敬玄年轻时博览群书,精通礼制,后在马周的推荐下,进入崇贤馆,成为太……[详细]
  【夏之臣】字一无,明代直隶亳州张村铺(今利辛县张村镇)人,生卒年不详。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明万历十二年(1584),任河间县知县,上任后访察民情,修堤建桥,筑路浚沟,县民十分爱戴,后以政绩卓著,升为监察御史。万历二十三年(1595),黄、淮泛滥,下游的四陵(今江苏清江市)水患十分严重。清《河间县志》在“历代各宦政绩”中评价他“殚心竭虑,民皆颂德”。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力斥风水之说,向当时……[详细]
曹洪 [三国] 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169232)
  • 曹洪
  曹洪(169-232),字子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堂弟,三国曹魏名将。曹洪伯父曹鼎为尚书令,曾任曹洪为蕲春长。随曹操追袭董卓荥阳时,曹军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曹操失马,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曹操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讨黄巾、张邈、吕布、袁绍,咸有功劳。曹丕即位时,封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进邑千户。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后获罪将死,幸得卞太后求情,得以保全。明帝即位时,拜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又复……[详细]
   鲁宗道(?~1029) 字黄之。宋亳州谯(今亳州市)人。 出身贫寒。真宗时举为进士,为 濠州定元尉,升海盐县令。天禧元年(1017)诏两省置谏官,六员首推宗道为右正言,多所论 列,宋真宗意颇烦。宗道耻于尸禄,请得罢去。真宗觉悟,遂于殿壁书“鲁直”二字。后晋升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迁左渝德直龙图阁。仁宗即位后,迁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 判吏部。乾兴元年(1022)升尚书礼部侍郎,以正直敢言,贵戚惮之,称“鲁头参政”。卒赠兵部尚书……[详细]
  张乐行(1811~1863),乳名香儿,别名老乐。清嘉庆十六年(1811)生。安徽涡阳县(立县前属今亳州市)西北张老家村人,豪绅地主家庭出身,至张乐行辈,尚有土地500 余亩,兄弟分家后,张乐行得70 余亩。少时曾略读诗书,后在家务农,兼与他人合开作坊,经营杂货。张乐行为人宽厚,仗义疏财,爱管不平,视恶如仇,深受贫苦百姓尊敬。道光年间,雉河集位于亳、蒙、宿、阜4 州县结合部,被官府追缉的亡命者多匿居于此。张乐行热情款待反抗官府的义士;如……[详细]
张宗禹 [] 中国近代十大名将 (?~1868)
  张宗禹(?~?),生卒年月不详,小名辉,混号“小闫王”,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涡阳雉河集北张-人,张乐行族侄,家有沃田千余亩。父张富新,平素以封建礼教管束张宗禹,指盼其读书出仕。张宗禹虽爱读书,但不屑应试。年稍长,即与捻众交往。一次因家庭细故,奔张乐行处。正准备竖旗举义的张乐行甚喜,即收张宗禹为师爷,帮办文墨。咸丰六年(1856 年)正月初,捻军雉河-盟后,张宗禹领正黄旗兼领镶黄旗,是张乐行的禁卫军,随张乐行转战淮北、淮南。咸丰十年正月……[详细]
   【孙逸久】(1906—1996)著名农民书法家。阜阳地区书法协会名誉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他8岁临帖学书,楷书攻研严赵,行草师承张旭、怀素,苦学苦练,锲而不舍,至13岁即有名气,常为凤台县城诸大商号写楹联匾额,署名“淝北尺童”。青年时代,已有相当造诣。其书-力深厚,技巧娴熟,师古而不泥古,得其神韵而法其自然。不少作品参加阜阳、厦门书法联展,亦被部分报刊采用发表;展出的巨幅草书“寿”字,被收-展纪念册。1985年孙逸久虽寿高……[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妤冨垝閺冨牊鍊婚柤鎭掑劚閸撶懓鈹戞幊閸婃捇鎳楅崼鏇熷仧闁割偅娲橀悡鐔镐繆閵堝倸浜鹃梺缁橆殔閿曨亪鏁愰悙鐑樻櫢闁跨噦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鐤い鏍仜閸ㄥ倻鎲搁悧鍫濈瑲闁稿鍠愰妵鍕冀椤愵澀绮堕柣鐔哥懕缁犳捇寮诲☉銏╂晝闁挎繂娲ㄩ悡鍌滅磽娴e壊鍎滈柟鍑ゆ嫹

缂傚倸鍊搁崐椋庢閿熺姴闂い鏂挎濞戞氨鐭欐い銏f硾閳规垿鎮╅鑲╀紘濡炪倖姊归崝娆撶嵁韫囨稒鏅搁柨鐕傛嫹13001937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闂侇剙绉寸粻顖炴煥閻曞倹瀚�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堢紓浣哄缂嶄線寮婚悢琛″亾濞戞瑡缂氶柣顓烆儑缁辨帡顢氶崱娆戞殼闂佸搫琚崝宀勫煡婢舵劖鎯炴い鎰╁焺娴硷拷 QQ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1074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