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山东省 > 泰安市历史人物介绍8

泰安市历史人物介绍8

  杜三策(生卒不详)字毅斋,东平县大羊乡三旺村人,天启壬戍进士,官给事中。这时,魏忠贤擅权乱政。都御史杨涟以二十四大罪状劾魏,受到皇帝朱由校的斥责,三策不畏权势,上疏陈明利害:“举国上下,都知道魏忠贤奸,而独皇帝不知道,这正是魏忠贤的狡猾之处;举国上下,都认为魏忠贤可逐可杀,而独皇帝认为可用,这正是魏忠贤的奸术高明。杨涟是顾命大臣,能容忍大逆不道的人在皇帝身边吗?方今国家形势如横流激湍,动荡不安,这样的中流砥柱正不可少,怎能让他告老还乡?……[详细]
  王宪(生卒不详)字维纲,明代东平府梯门(今东平县梯门镇梯门村)人。兵部尚书。明弘治三年(1490)王宪中进士,曾任阜平、滑县知县,奉召进京拜为御史。正德初年,任大理寺丞,后任右佥都御史,负责清理甘肃屯田事宜。又任右副都御史,奉旨巡抚辽东,历经郧阳、大同等地。在应州抵御外寇有功,封户部右侍郎,赐封其子为锦衣百户。武宗朱厚照南征,命其率户、兵、工三部侍郎各一人督理军储。因有功,升代兵部尚书。嘉靖四年(1525),任三边总制期间,带领将士多次……[详细]
  刘源清(?-1550)字汝澄,东平人,正德甲戌进士,任进贤县知县。宁王宸濠反,进贤县是叛军东进必经之地,源清做好战与守的准备,在旗上大书“誓死报国”四个大字,并在自己眷属住室周围堆满柴草,嘱家人危险时点火,宁死不受贼人侮辱。宸濠妻弟娄伯与阉官乐囿率兵要穿越进贤县,源清招募二百名死士,从叛军后面杀出。斩杀娄伯、乐囿等人。叛军送书求源清让路,源清杀使者。因此,濠兵不得越进贤县一步,遏止了他们向东进兵的企图。后王守仁起兵与源清合击,消灭了叛军……[详细]
  王构(1245-1330)字肯堂,元,东平人,少年以词赋中选。初为东平行台掌书记。至元十一年,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后为吏部、礼部郎中、太常少卿。去任淮东提刑察院副使时,皇帝在便殿召见,亲自赐酒。不久召回京城,任翰林侍讲学士,撰修《实录》,又拜参议中书省事,因病辞归,后又起用为济南路总管。武宗即位,拜翰林学士承旨,病卒后谥号文肃。王构历仕三朝,熟悉各种典故,谥议册文皆由他撰定。朝廷每商议国家大事,“皆咨访焉”。同郡王旭,翰林直学士王磐,也以……[详细]
  李昶(1203-1289)字士都,元,东平须城人,父世弼,兴定二年,与父同时考中进士,授温县丞,再调漕运提举。元兵南下,奉亲回故里。行台严实居东平归元,升行军万户府经历。时昶杜门教书,一时名士皆出其门。元世祖闻昶名,召见问治国用兵之要,“甚嘉纳之”。因昶知无不言,皇帝对他越来越信任。一日,世祖宴请群臣,远远地望见李昶走来,便收起笑容,敬重地说:“李秀才至矣”。严实次子严忠范上表要求拜昶为师,皇帝就授昶为翰林侍读学士,代理东平路总管军民同……[详细]
高霖 [] (?~1215)
  高霖(?-1215)字子约,金,东平人。大定二十五年进士。初任泗水令、安国军节度判官。因父病故回乡里,丧服满,任绛阳军节度判官,又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他对治理黄河很有见地,认为黄河所以为害,主要是因为河流曲折,水势湍急,流到狭窄处,势必决口为患。他主张按《水经》提供的经验,流通河道,不使阻塞,再开通鸡爪河,缓和水势。这样不仅能免除水患,也免除了百姓的捆埽护堤之劳。他的这些主张,都被皇帝一一采纳。后提升为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又改任监……[详细]
  黄久约(?-1191)字弥大,金,东平须城人,曾祖孝绰,一生不求功名,号潜山先生。父胜;通判济州。传说母刘氏夜里做了一梦,一只硕鼠口衔明珠,跳上床来,刘氏惊醒,久约呱呱堕地。人们说,这孩子有福,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是黄家的一颗明珠。久约擢进士第,任郓城主簿、曹州军事判官。他在地方做官体恤民情,爱民如子;任磁州刺史时,盗者被捕后,审录官不及时审理,多被杖杀或死在狱中,久约恻然,说:民虽为盗,而不死于法,能行吗?请先定罪然后执行,在朝做官,……[详细]
  梁焘(1036-1100)字况之,郓州须城(今东平)人。其父梁倩、官至兵部员外郎直史馆。神宗时,梁焘进士及第,历任明州通判、检详枢密五房文字、宣州知府、提点京西刑狱。哲宗立,宰相文彦博要派刘奉世出使夏国,御史张舜民因提出异议,被降职为虢州通判。对此,梁焘坚持公道,他认为:御史是负责国家法纪的官员,据法纪论是非是他的职责。今御史敢于言大臣的过失,是尽职尽责而大臣对御史打击报复,是出于私心;加罪说公道话的人,袒护挟私的人,不符合祖上规矩。梁……[详细]
  郭劝(生卒不详)字仲褒,郓州须城(今东平)人,进士及第。初仕宁化军判官,历任太常博士、殿中侍御史、左谏议大夫、侍读学士等职。郭劝忠贞、耿直、敢言。真宗时,欲废郭皇后立陈氏为后。郭劝力排众议,上疏进谏:“正家以正天下,当朝惯例,皇后没有大错,不能轻易废除;不是高官厚禄的世家之女,不能立为皇后”奏章呈给皇帝,郭皇后虽废,但最终也没有立陈氏为皇后。发运使刘承德是谄媚之徒,向皇帝献轮扇、浴器。郭劝向皇帝直言:“这是向皇帝献媚讨好,请赶快交到外边……[详细]
  龚鼎臣(1009-1086)字辅之,郓州须城(今东平)人。幼孤自立,景祐年中进士,授平阴主簿,后推荐为泰宁军节度掌书记。宋初著名学者,国子监直讲石介(1005-1045)死后,谗佞之徒说石介已北去投辽,以此玷污石介的名声。皇帝让兖州郡守杜衍查问此事,他的部下都知道这是陷害,但谁也不敢明说。龚鼎臣一人仗义直言:“石介哪有这样的事!我敢拿全家人的生命担保。”杜衍从怀里拿出早已写好的奏章,说:“我已拿定主意为石介担保,你年纪轻轻的就这么主持正……[详细]
疏受 [] 西汉名臣
  疏受,西汉东海郡兰陵人,信奉黄老之学。自幼好学,博通经史,被称为贤大夫。自幼好学,好黄老,博通经史。汉宣帝时,与叔父疏广任太子太傅、太子少傅,被称为贤大夫。后称病还乡,将皇帝和皇太子赐给的黄金散赠乡里贫寒之家。事迹辅佐太子疏受,疏广的侄子。年幼时被郡吏举荐为贤良,征兆入朝任太子的家令,主管太子家事。疏受为人恭谨,恪守封建礼法,机敏而且善于应对。有一次,宣帝在太子宫,疏受参与迎接拜谒。在酒宴上,他举杯祝寿,举止娴雅,言语、礼貌都很得体,皇……[详细]
疏广 [] 西汉名臣 (?~前45)
  疏广(?-前45),西汉道家。字仲翁,号黄老。东海兰陵人。其曾祖迁于泰山郡钜平(今宁阳县西部)。西汉名臣。自幼好学。早年家居教授,从游弟子甚众。后征为博士、太中大夫、太子太傅。与其侄疏受(太子少傅)俱受宣帝器重,数获赏赐,朝廷上下成以为荣。在哲学上·坚持老子知止求退的观点,在身为子太傅、获有令名的情况下,主动提出辞官回家。他说:“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详细]
  戴封(生卒不详),东汉济北郡刚(今宁阳县)人。东汉和帝时官至太常,居九卿之首。他少时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一天,在汶水之滨读《诗经》,读完一页就撕掉一页,随汶水西流。回家后,其父问及毁书之事,他恭敬地说:书太重,携之不便,内容全装脑中,随用随取,方便得很。父甚感离奇,让他从头背起,戴封侃侃背诵,结果一字未漏,且十分通畅。又过几天,再让默写全书,果然一字不差。戴封善解人意,处事谦和。对上孝、对友敬、对下帮,深得众人敬爱。15岁到太学院学……[详细]
张登云 [] 明中期著名将领 (15531639)
  张登云(1553-1639),字攀龙,别字宇浩。明代宁阳县(今宁阳县)葛石庄人。明中期著名将领。他是元朝亳州都统张用的第八代嫡外。元世祖忽必烈因其父有功,封于宁阳葛石社马家庄,后迁至古葛盘石。万历九年(1581),张登云中进士,,并先后任凤阳知府、辽海道台及辽东巡抚副使、汉中观察史、陕西参政使等。1581年,张登云首任凤阳知府。当时凤阳皇族亲王众多,因苛捐杂税、徭役繁重,社会危机四伏,民不聊生。面对这复杂的局势,他选择了以民生为已任,坚……[详细]
刘虎 [] 万古流芳的一名虎将 (?~1704)
  刘虎(?-1704),字辅臣,清初宁阳县(今宁阳县)泗店人。曾任拱极城游击将军、蔚州参将、石匣副将。他引领土尔扈特人回归华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万古流芳的一名虎将。刘虎生长在武术世家,祖上因武功高强闻名于宁阳、汶上、曲阜一带,他三岁时跟父学马步、站裆等基本功。18岁时已长成姿貌雄桀的魁伟壮男,武功高强,闻名四方。康熙十八年(1679),两任山东提督的昭武将军杨捷在福建平叛,刘虎徒步到福建投军,在杨捷帐下效力。杨捷知他有奇才大勇,把他安排在……[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